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自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设镇以来,迄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其间人口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 一、上海历史人回的概略统计 上海土地露出水面大约在三千年前的周代。据说战匡末年这一带是春申君黄歇的封地,但无文物足证,只是传说而已。秦汉时属于娄县(即今江苏昆山)。当时这个濒海荒滩不为人所注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刀耕火耨,使它逐渐有了人烟。三国时,这里是孙吴打造战船的地方。龙华塔就是这  相似文献   

2.
上海租界的人口与经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 8 45年至 1 941年的近百年间 ,由于国内外人口的大量迁入 ,上海租界人口从区区数百人猛增到数百万人之巨。这种情况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为什么上海租界人口能如此迅猛地增长 ?以往的论著多认为与战乱有关。虽然有些论著已提及经济因素 ,但仍认为经济发展主要是在平时刺激着租界人口的增长 ,而在战时 ,则是难民的涌入激起了租界人口的猛增。笔者认为 :无论是在战时或平时 ,经济因素始终是上海租界人口变迁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从表面上看 ,上海租界人口于 1 85 3年、1 86 0年、1 937年出现的三次突发性增长高潮确实是由战乱引起…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上海外国人口变迁与人口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上海外国人口变迁历史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的变化而跌宕起伏,人口结构呈现了纯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如果与纽约、东京国际大都市相比较,目前上海人口国际化程度和聚集效应还比较低,常住外国人口的比例和国际人才聚集度较其他国际大都市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推进上海人口国际化的对策上应该更加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制定特殊优惠,增强吸引高层人才的竞争优势;改善社会文化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绿卡制度.  相似文献   

4.
李俊 《兰州学刊》2011,(10):56-62
文章首先考察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流动,指出我国人口流动既符合一般规律,又有国情带来的特殊性,进而从人口的职业构成、地域分布和素质三个方面说明了人口流动促进了我国农村人口的现代化。农民在流动中培养了个人现代性,而这必然会推动农村现代化,导致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主要体现在农村家庭、农村经济、乡土文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刘红旭 《学术探索》2014,(11):93-96
人口流动意味着社会系统处于吐故纳新的循环状态,表明作为商品的人力资源在市场化条件下动态配置。阶层分化总是和人们具有的某种社会属性密切相关,其中可见人口流动的状况。阶层分化的静态状况与人口流动叠加,共同作用形塑了社会结构。改革以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先赋角色和后致角色同时决定的阶层分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6.
张永帅 《兰州学刊》2009,(4):220-222
同治以前陕西渭南县回民村落与人口的分布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分布集中的特点。这是渭南回民来源、回民生产、生活习惯和回汉民族关系长期历史作用的结果。但同治年间陕西回民大起义从根本上改变了渭南回民的分布格局。并给回民生活环境与当地自然环境以极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清代新疆伊犁人口变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人口结构特征,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和民族结构特征。清代伊犁地区人口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迁移人口对伊犁人口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人口经济结构特征的形成以清政府治新政策中的人口布局思想为主导影响因素,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游牧业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尤其是建省后人口再聚集和恢复发展时期,牧业人口恢复较快,这进一步表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一定程度上所决定的经济形态对人口经济(职业)结构的深刻影响,也表现出各民族社会生产形态的惯性发展。人口民族结构变迁的主要因素是受到了清政府的民族政策及战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上海语言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方言是自从有了上海浦、有了上海人的聚居才开始形成的。历史上的上海话我们只可从小说《何典》中看到一些清乾隆年间的语词,今上海郊区还使用着其大部分。上海地区的语言因地处海边,直到19世纪中叶还是北部吴语中发展最慢的语言,保存着不少古汉语的遗迹以至古百越语言的底层。上海在1843年开埠后,城区迅速扩大,人口急剧增多,上海城区的语言(即今称的“上海话”)在此以后的150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喜的是,英、法、美等国的传教士在上海刚开埠起就编写了大量上海话课本、音节表、词典等,使上海方言的历史资料比我国其他方言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9.
<正> 人口学,这门在十年前还令中国人感到生疏又生畏的学科,现在可算是热门了。值得研究的是,迟迟起步的中国人口学,竟是伴随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步伐前进的。当前,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铺开,它将对整个中国人口发展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弄清人口研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既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人口科学事业的发展,又是给地球另一边的误解和非议以冷静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多层次、全方位发生了变化。旧的、一元的社会价值观念已不复存在。古今中外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中互相渗透、冲突、吸收和融合。现阶段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还只是初步的,新的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为核心价值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构建已成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中分配主体、分配原则、分配形式等方面所发生的制度调整和创新的过程,指出了现在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十六大报告确立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原则为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  相似文献   

12.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179,自引:0,他引:179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15年来的社会结构变迁作了总体描述和概括性分析。文章认为,改革前重国家、轻社会的模式已经改变,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开始形成;社会结构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变;社会整合由行政性整合向契约性整合转变;国家与组织(单位)的关系由总体生存模式向独立生存模式转变;原有的城乡各种身份系列为一种新的、以职业身份为标志的身份系列所取代;全国一盘棋的区域格局被打破,地方社区开始成为利益主体。文章还指出,社会整合明显滞后所导致的分化与整合过程的不同步,是现阶段社会运行的一对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3.
张娟 《兰州学刊》2006,1(9):164-166,55
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先导,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农村政治文化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政治文化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嬗变,其特点是现代公民文化的因子正在萌发和成长。但同时一些消极、滞后的传统政治观念尚未完全消解。这使得当前农民政治文化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二重性。加强农村政治文化建设,推动农民的政治文化完全地、普遍地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4.
路南县人口发展的现代化历程黄淳“现代化”是一个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的名词。通观社会历史,我们便可以清楚看到,人类社会已经或正在普遍经历着一个全面现代化的过程。而人口现代化则是在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方面现代化潮流的带动下而出现的。生产力的提高和改变,...  相似文献   

15.
人口红利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受到人口结构变化的深刻影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刘易斯拐点”的临近,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并由此对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对此,要客观看待,既要认识到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也要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红利的终结。未来应通过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就业匹配度、推进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方式应对这一变迁。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徽州遭受了十数载的太平天国战争,累世积聚的繁荣社会破坏严重,人口出现巨大变迁,民众惨遭杀戮、流离、饥荒和瘟疫等,战后人丁凋敞,长期难以恢复。通过对徽州地方志、文人笔记等史料的归纳和分析,可再现徽州太平天国战争概况,以及人口的具体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17.
清代前期贵州人口的分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青海人口分布格局及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认为青海省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为地广人稀、东稠西疏。但纵向来看 ,人口空间布局仍有程度不等的变化 ,该种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归于自然条件的差异 (如海拔和生态环境 )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时 ,城镇、农区和牧区的人口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民族人口的分布均有大散居、小聚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蒋有亮 《理论界》2009,(10):146-148
本文首先回顾上海所处江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质,再对上海1843年开埠以来的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进行考察,从多方面总结上海的城市人文精神,最后对上海的未来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历史上他们以渔猎文化为主,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赫哲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赫哲族社会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影响,如何在变革中去保护和传承赫哲族社会文化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