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执著于书写官场生态的作家,肖仁福从剖析官场深层文化结构着笔,聚焦人性深处奴役与反奴役、人性与反人性的纠缠,对官场中人的希望与绝望、高洁与卑劣进行了逼真的描摹和深刻的揭示。与此同时,肖仁福小说通过对官场的权力崇拜意识、圈子意识以及权力异化现象的审视和反思,敏锐地体察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脉象,呈现出官场文化生态的某种制度性缺失及其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艰难与可能。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悲剧》中主人公的人性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的悲剧》中 ,作者通过主人公为追求金钱、情欲和地位 ,逐步走向堕落 ,最后泯灭人性地杀害女友的故事 ,谴责了贪图享受的极端利己主义 ,揭示了在失去理想信念后 ,面对金钱的腐蚀、情欲的诱惑、政治的操纵 ,个人的奋斗只能带来人性的异化 ,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3.
刘毅的官场小说写作是从现实角度对人性所做的深层探究。他一反时下一些官场小说追求社会性、时效性和轰动效应的做法,以冷静的笔触,揭示了当代中国乡村基层官员的生活和命运,表现了对权力和金钱的崇拜所导致的人的异化。这种异化主要体现在性爱的手段化、性格的商品销售型,以及具有主体性的人变成了权力机器上的零件。导致人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很多官场小说将揭示、批判官场文化与贪腐堕落作为创作的重心,同时对官场这一特殊“场域”中的官本位与权力异化以及人性异化等严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刻地剖析和挖掘,在社会思想价值层面有着不容置疑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锁记》的伦理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伦理学角度观照《金锁记》可以看出,七巧的悲剧实际是在婚姻、金钱、情欲的三重枷锁下人性的毁灭和扭曲。通过对人物的毁灭的伦理分析,实现对封建伦理道德尤其是封建贵族文化的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6.
《金锁记》执着于展现曹七巧与情欲、物欲搏斗的命运史,张爱玲在她身上把封建伦理、金钱对人的异化展示得最为彻底。小说前半部分表现人性被异化的全过程,后半部分则描述人性沦落之后的七巧的变态人生。小说不仅仅是对人性丑陋的展示,更展示了一个正常健康的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贬抑下如何一步步丧失了母亲的本性,被彻底异化成为变态的母亲,展现了人性的荒凉。  相似文献   

7.
<金锁记>执着于展现曹七巧与情欲、物欲搏斗的命运史,张爱玲在她身上把封建伦理、金钱对人的异化展示得最为彻底.小说前半部分表现人性被异化的全过程,后半部分则描述人性沦落之后的七巧的变态人生.小说不仅仅是对人性丑陋的展示,更展示了一个正常健康的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贬抑下如何一步步丧失了母亲的本性,被彻底异化成为变态的母亲,展现了人性的荒凉.  相似文献   

8.
从以权力为中心的官场人性、以利益为中心的市场人性、以情感为中心的情场人性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沧浪之水》对人性的深刻展示和挖掘,从而说明,《沧浪之水》不仅关注知识分子的精神操守和价值选择,更具有人性关怀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官场小说研究,就其命名而言,重"小说"(叙事),重"官"(权力、人性等),但是不重视"场"(关系网络)。因此,将《官场现形记》和《国画》这两部官场小说代表作中的主要官员的交际关系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从中亦可审视小说的审美、文化与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戏剧结构、小人物的金钱与情欲的切入点选取、对新文学"人的文学"观的呼应上,上海沦陷时期的杨绛和1955年赴美的张爱玲在戏剧创作上多有相似.但在文学叙事格局、悲剧内涵理解、文学精神谱系与渊源等层面,二位女作家的剧作颇多差别.杨绛的剧作基于五四文学启蒙精神,在有限的创作格局中呈现了一代知识人的悲剧命运,张爱玲的剧作继承近代以来市民文学精神,既叙以普遍人性悲剧,亦偏好书写小人物们的小小得意和小奸小坏.这呈现了海派文学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丰富了海派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肖仁福长篇小说《位置》塑造了沈天涯这一作为政府核心部门里的核心角色的官场文人形象。与同类官场小说不同,对于最终从权利中心走向权力边缘的沈天涯,肖仁福既无褒扬亦无批判,而只是通过对机关零距离的写实,来呈现沈天涯式的精神困境,并以此表达自己对转型期官场体制的反思和对官场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女同志》不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而是一部官场女性的成长史、挣扎史。官场女性被权力挤压着、异化着、蜕变着,她们承受着人性的撕裂和道德的丢失。她们记着自己的女性身份,但并不具有自觉的女性意识,她们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花朵。花朵绽放在男性属性的官场,呈现出特殊的景观。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物役描写,主要表现在习俗桎梏、礼教枷锁、权力魔杖、金钱牢笼四个方面。这些描写触及了人性的深层,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昂通过个人化的感性书写拆解各种外在的观念,以文学叙事与台湾的历史、现在建立了内在的联系。在李昂关于现代/乡土、女性/人性、情欲/政治的喁喁独语中,流露出的是对台湾人生存境遇的悖谬感受和悖论思考。这一普遍性的困境意识,促使我们重新面对关于生命和历史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莎剧中的人性世界是原型人性与历史人性的融合,而宇宙元素(水、土、气、风、火、天)则构成其中一个层面,其中每一个宇宙元素都是人性世界的一个原型,它们的不同组合决定了莎剧人物不同的情欲世界。  相似文献   

16.
情人与妻子     
情人是要你伺候的女人;妻子是伺候你的女人。情人总是嫌你买的东西便宜的女人;妻子总是嫌你买的东西太贵的女人。情人是插在精美花瓶里的鲜花,看着赏心悦目,让你伸出无限爱意;但这鲜花却需要特种营养品的滋养,比如金钱、权力、名誉、地位抑或情欲等等。妻子是放在篮...  相似文献   

17.
《金锁记》是旷世才女张爱玲的一部挖掘、探究女性人性的作品。张爱玲虽然只着墨一家人的生活,但20世纪上半期国人的精神岁月却在这里聚焦。曹七巧则是这里的焦点,她是张爱玲以非凡的艺术魅力塑造的一个因爱的失落和情欲的无法满足而泯灭自我、泯灭人性的女阿Q形象。张爱玲揭示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情欲的束缚和压抑,并发现了人性的自私与丑恶才是毁灭一切的根源的“女性原罪”意识。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作品基本上围绕着人终究是臣服于"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而展开的,对人的本性,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人类的命运这一主题进行思考,其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对人性真相的揭示与还原.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所揭示的人性真相是人跳不出饮食男女的圈子,摆脱不了情欲的支配,由于情欲的盲目性而必须忍受永恒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晋原平《权力场》、王大进《欲望之路》、汪宛夫《机关的滋味》为代表的“另类成长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在城市和权力路上的人生追求、青春的幻灭和躁动,情爱与婚姻的官场捷径、失败与沦落的悲剧宿命,表现了某些身在官场的知识青年追求权力、又被权力作弄的必然性,对当今知识青年的价值选择与人生追求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西游记》的女性类型及其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通过对全体女性的分等、类型女性的分级、个体女性的分解,说明了仙女、凡女与妖女是三个依次递降的等级层次,即无情无欲的是仙女,是理想的女性形象;有情欲但能理性对待的是凡女,她们要为之付出代价;放纵情欲的是妖女,是最低等的,应该一棒打死。这表现了吴承恩的情欲观:情欲是存在的,但是不能不控制。无情无欲的是神性,理性之内的欲望属于人性,而溢出理性范围则属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