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梳理中巴经济走廊面对的主要风险类型,初步探讨了中巴经济走廊应秉持的近期与远景战略目标及其实施构想,并结合中国当前应对中巴经济走廊风险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提出了如何应对中巴经济走廊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巴经济走廊被视作"一带一路"规划的旗舰项目。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改变巴基斯坦的经济格局,显著改善GDP、贸易、投资、就业、贫困人口等经济基本面,对巴基斯坦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同时,它还有助于增加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和提高世界主要评级机构对巴基斯坦经济的评级。中巴经济走廊提升了两国的经济关系,双边贸易量和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也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已经成为巴基斯坦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中巴经济走廊还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帮助巴基斯坦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最后,随着巴基斯坦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条件的改善,巴基斯坦的区域内贸易也正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3.
王旭  林一鸣 《南亚研究》2022,(2):18-40+156-157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先行先试项目,作为夯实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在大变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从中美博弈、印巴对抗和中东变局三个层面分析巴基斯坦所处国际战略困境,从民族国家建构、政治转型、安全治理与经济发展四个方面概括巴基斯坦国内治理困境,探讨巴基斯坦战略调整新动向及其局限性。本文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巴基斯坦应对世界大变局提供强大助力,但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方平 《南亚研究》2020,(1):125-147,152
巴基斯坦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国家,中国对巴基斯坦援助涵盖了战略性援助、发展性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等类型,援助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设施方面.经过实证分析,中国援助带动了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与巴基斯坦双边贸易额以及中国对巴基斯坦直接投资的增长,给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带来了切实的帮助,但这也容易让巴基斯坦形成对中国的“援助依赖”.巴基斯坦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和国际局势变化会影响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效果.共建“一带一路”之际,中国需适时调整对巴基斯坦的援助策略,努力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共享合作发展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诸如特定商业限制、恐怖袭击、战乱政变等政治性风险对华商海外经营活动带来了严重影响,表明华商海外安全形势令人担忧.当前,世界经济趋稳向好不明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安全环境仍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长时期内,华商海外行商环境仍不乐观.华商要提高风险意识,各方应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巴基斯坦关系的嬗变:1962~1965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但学界对中巴这一“独一无二”的战略关系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本文在中国与印度相争的大背景下,对1962—1965年中巴关系的嬗变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冷战期间,谋求外在的同盟关系是巴基斯坦维护国家安全始终不渝的目标,巴基斯坦积极的对华政策是其顶住美国压力、建立中巴事实同盟的主因;中国在对巴政策中所追求的有限的政策目标以及对意识形态的摒弃是中巴事实同盟建立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经济走廊的理论溯源及其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以边境口岸城市和跨境交通为依托的跨境经济走廊建设受到相关国家重视。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提出和推进,说明经济走廊建设已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中国推进周边外交的实践路径。本文结合国际关系、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城市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跨境经济走廊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对经济走廊建设的理论溯源、形成机理以及功能演化进行学理分析,并对当今世界上著名的跨境经济走廊建设案例进行梳理介绍,最后总结其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巴基斯坦的财政制度对俾路支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974-2009年间的财政体制对俾路支省极不公平,加上俾路支人在政治上代表权的不足,这是这一期间俾路支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泛滥的重要原因;2010年财政改革方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俾路支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中巴经济走廊是解决俾路支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的重要契机,巴联邦政府可以借机通过进一步推进财政制度改革来化解分离主义团体与联邦政府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9.
宫高杰  曾信凯 《南亚研究》2022,(3):88-110+158-159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与西北印度洋的海陆交汇处,是中亚国家进入印度洋的门户地带,也是印度洋沿岸的主要海洋国家,在印度洋和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通过对巴基斯坦所处的海上地缘位置和周边海洋安全形势考察发现,目前巴基斯坦海洋安全主要存在与邻国在印度洋的紧张关系、海洋管控与防御能力弱化、国家与国民海洋安全意识淡薄、海洋安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缺失以及受到美印等国通过“印太战略”实施海上安全压制等几大潜在风险。未来巴基斯坦可通过借助外力即强化与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合作、观念塑造即提升官民的海洋安全意识、经济先导即大力发展海岸带经济与强化近海安全互相辅助、“大国平衡”即扮演中美印度洋安全互动的“中间人”、身份转变即从海洋安全治理的参与者到协调者来优化巴基斯坦的海洋安全环境,借此提升巴基斯坦的海洋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培  叶环瑞 《南亚研究》2023,(4):109-129+156-157
几十年来国际上始终存在着针对中巴正常核合作关系的不和谐声音。本文认为国际学界对于中巴核关系误读的主要“论据”来自国外媒体和政府的无端指控,以冷战零和思维下传统势力均衡的角度为“逻辑”进行解读,其“本质”是西方国家对华舆论战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梳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国家对巴基斯坦核技术的援助与限制、80年代起中巴开展核电合作的历史过程,认为西方国家的偏见和双重标准以及中国对核不扩散机制态度的演变是产生误读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巴基斯坦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两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导致两国超越了敌对关系而进入到经济合作关系,但还是不能超越合作伙伴关系而成为友好邻邦,中印友好关系受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中巴友好得到四个支柱的支撑,但中国开始用全球利益的视角看待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和中国需要发展其他具有建设性的和具体的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中巴双边陆地边界谈判过程中,巴基斯坦表现积极,极力推动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其原因是复杂的,是由巴基斯坦当时的内外环境所决定的。巴基斯坦希望通过中巴边界谈判,达到其改善和中国的关系,进而改变其整个周边外交环境的目的。本文拟对中巴边界谈判过程中,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的表现、原因以及目的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今年 5月 2 1日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 50周年 ,两国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在这大喜日子里 ,朱基总理访问了巴基斯坦 ,对于进一步发展中巴友好合作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是进入新世纪后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里程碑。1 996年中巴两国领导人曾就共同构筑面向2 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本文试图对中巴友好合作关系的内涵与特点作一些简要的论述。一、传统友谊渊远流长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亲密友好的邻邦 ,两国间存在着传统的友谊。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 ,从历史的黎明时期起 ,中巴两国人民就开始了友好往来。中巴两国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亲密友好的邻邦,两国间存在着传统的友谊。我国已故周恩来总理曾经指出,从历史的黎明时期起,中巴两国人民就开始了友好往来。从巴基斯坦各地发现的文物资料可以证明,中巴两国的友好往来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中国的新疆经过巴基斯坦北部地区通往西亚和欧洲的。中巴两国以及欧洲和西亚的使臣、高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中国经济最紧迫的课题即加强外部风险防范,对各种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外部风险进行有效监测,并形成预警机制。国家经济安全的外延扩展,其与国家利益的依存度增大,则经济安全系数愈低。经济风险与经济安全成反比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链效应,综合表现为“钟摆效应”;其博弈游戏性质揭示着参与国际分工愈深,不安全性就愈强。外部经济风险的逃选与聚敛现象作用于国家经济安全与稳定。对其防范的关键是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构建国家经济安全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16.
面对风险:公众安全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俊秀 《社会》2008,28(4):206-221
本研究从人的需求理论出发,从人身、财产、食品、劳动、个人信息等方面对安全感进行研究,结合风险社会理论和“不安全时代”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国28个省市7100户居民进行调查,通过描述统计和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生活环境,以及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社会经济地位等个体因素对安全感存在不同程度影响,风险认知和风险地位同时存在于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在中国和巴基斯坦进行边界谈判的过程中,印度对中国和巴基斯坦采取了种种阻挠措施,企图干预中巴边界谈判的进程和结局。印度的一再阻挠和干预实际上却推进了中巴边界谈判的进程。本文利用新近解密的外交部档案和早期《人民日报》的公开资料,尝试对中巴边界谈判过程中印度所采取的阻挠措施和其实际所起的作用做出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朱念 《创新》2017,11(1)
桂籍华商与东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交流频繁,对于研究投资东盟的国家风险因素更具识别价值.文章通过对桂籍海外华商东盟投资国家风险识别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显示:海外投资的国家风险识别因素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与事件特征等四大类因素影响.同时,桂籍华商与专家学者在东盟投资国家风险识别因素的认定上存在较大差异.积极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拓展桂籍华商对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识别能力,建立桂籍华商东盟投资国家风险的防控机制,完善桂籍华商相关组织机构,有利于更好地防范和应对国家风险.  相似文献   

19.
刘乐 《南亚研究》2023,(4):1-24+153
十年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出进展和重要成就,同时也遭到各种批评。具体而言,对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批评及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基于狭隘政治利益强加的“批评”;源于错误认知定位产生的批评;由于国内政治因素影响惹来的批评;对于项目建设运营过程做出的批评。以此为镜鉴,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关各方需进一步明确“一带一路”的外延,注重做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以及共同构建“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巴传统能源资源较为短缺,但电力资源相对丰富,为双方扩大电力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巴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优惠的电力投资政策,也有利于中巴开展电力合作。本文全面分析了巴基斯坦电力供求形势、中巴电力合作的基础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中巴电力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