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哲学维度讲,和谐指事物对立面之间的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的关系,也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社会和谐指社会共同体内在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由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人的社会关系总和的本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和自然的矛盾性存在、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它是同一性的一种状态,是各种矛盾和关系配合协调的理想存在形式。事物之间和和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是一种发展的美好境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莫不如此。《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经典的"和谐"关系读本。作品中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和谐、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都无一不在诠释着作者对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想境界的膜拜——和谐。  相似文献   

3.
任何物质都有许多属性,属性愈多,其内涵愈丰富。书法线条是物质的存在,它之所以富有神奇的表现力,乃是因为线条具有极为复杂的属性。所谓属性,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特征,它体现为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状态、动作、关系(规律)等。属性有本质和非本质区别。本质属性决定事物的内在性质和矛盾,是事物特性和特征比较深刻、比较稳定的方面;非本质属性则表现为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外部形态,它只是本质的某个侧面的表现,故是片面的、表面的、局部的、多变的、易逝的。但是非本质属性较丰富、生动,本质属性都要通过丰富生动的非本质属性表现出来。因此,非本质属性又都从某一特  相似文献   

4.
论刑法的“和谐”道德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作为一种道德理念与事物的完美状态,千百年来为人类所孜孜以求。和谐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诸层次系统所达到之良好状态。作者认为"和谐"理念在刑法中,内在地表现为刑法主要价值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统一,而外在体现于刑法运行过程之中,并认为良善刑法必然体现并追求"和谐"之道德理念,也惟有"和谐"之刑法方能真正促进并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力、关系和运动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机理的要素,力要素表现为作用点、方向和力度,关系要素表现为联系点、结合部和交叉处,运动要素表现为差异、需求、参照系和形态。有机化的质态结构和数量配比化的量态结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机理的结构,有机化的质态结构表现为机理事物特性上的适应联结和机理事物品质上的协调联结,数量配比化的量态结构表现为在结构上比例协调、规模适度。  相似文献   

6.
当今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是信息,而我们迎接这场革命的对策的核心也是信息,信息已成为中国现在最时新的话题。所谓信息,是指包括一定内容的消息、情报和知识,是客观事物状态,特征及其运动的陈述。信息不是物质,它只是事物属性的表现形势,是一事物的属性在另一种事物上的再现。信息的实用性要求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而其价值的再现、则须借助于一定的结构和  相似文献   

7.
事物的属性在本质上是作为系统的事物所具有的系统质,因而具有凸现性。它们既可以凸现于组成事物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又可凸现于事物同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权变的观念应当影响我们对事物属性的认识和我们对真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和谐大学校园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大学校园指的是构成高校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和谐;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党内和谐是指构成党的各主体要素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按照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要求,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执行使命的相互交往的活动关系中形成的思想统一、民主团结、文化和谐、制度健全、心情舒畅、富有活力、友好相处和融洽共事的党内生活状态。它主要包括了思想和谐、组织和谐、作风和谐、制度和谐、利益和谐、行动和谐等六个要素。增进党内和谐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保持思想统一;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肃党的纪律;坚持维护团结统一,做到自强与开放的统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院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助、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以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发展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创新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灵魂,大学精神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不竭动力,环境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四川旅游商品的和谐开发理念及目标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的内涵是指人与事物在对抗性矛盾均衡状态下的对立统一,它体现在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运动中和而不同的阶段.文章从圆哲学角度提出"和谐提升"旅游商品的理念,旨在使旅游商品的开发与其相关的五个旅游要素(目标管理)相协调,使四川旅游商品的开发与大中华旅游的开发相平衡,促进中国旅游事业的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结构?一般地说,可以把它理解为事物(系统)内部各部分、成分、要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换言之,结构是事物内部的组织状态,它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过程)以及要素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如果事物之间没有影响和作用,就很难说它们有什么结构.无结构即无功能,  相似文献   

13.
和谐并不仅仅是指事物或社会各种构成要素的简单排列并置,和谐社会也绝非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的自我心灵之间孤立隔绝、自我封闭和毫不相干。真正的和谐是一种依靠事物内在矛盾或动力逻辑而推进的各构成要件的相互作用、相互创生、共荣共生的生成性过程。  相似文献   

14.
和谐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次中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物质保障、政策支持和文化底蕴。高校应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善大学生科技运行机制,促进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发展,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丰富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内质,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非营利组织税法主体地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营利组织免税主体地位的确立,既是非营利组织特殊公益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平正义和效率正义法治理念协调统一的必然结果.决定非营利组织免税主体地位的核心要素主要表现为公益性和政策性.防范非营利组织利用其免税地位避税,是完善非营利组织税法主体地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是协调经济运行并使之和谐发展的部门法,它的综合协调功能使其具有生态价值属性,一定程度而言, 生态是经济的基础和表现,是经济法的主要调整对象。经济法的生态价值主要表现在生态正义、效率、安全、平等与自由等方面,它的实现是一个层次性、系统性和反馈性的过程,是法的价值实现和生态价值实现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是全社会的示范区,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指校内各种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目前高等学校校园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是,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校内各种利益关系不协调、经费投入和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矛盾。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是,以人为本,注重内涵,民主法治、协调利益关系,凝练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包括社会主体和谐、社会生活和谐、社会环境和谐三个方面。其中,社会主体包括个人与社会群体;社会生活包括社会政治生活、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社会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对于民族院校来说,和谐校园是一种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与社会互动、教与学相长、自然与人文共融,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效应。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智力服务,是民族院校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孔子“中庸”是“中”与“庸”的辩证结合和统一。“中”指物质世界对立双方动态平衡的客观法则;“庸”指事物的客观法则对认识主体所提出的行为要求。因此,“中庸”的涵义是指物质世界对立双方动态平衡的客观法则及其对认识主体的行为要求。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宇宙的本源,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孔子“中”与“庸”的统一,正是建立在“物质性”这一基础之上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中”有宇宙本源的含义。孔子的“中”是继承前人“中和”思想的结果。而“中和”思想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论一阴一阳之道的体现。第二,“中”是事物两个既对立又互补的方面处于协调和谐状态的一种表现,也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按系统论特别是控制论的解释,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系统之中,而任何系统都具有自我趋向动态平衡和稳定有序状态的特征。孔子的“中”正是这一特征的高度概括。因此,人们只有认识、尊重和利用这一客观法则,才能获得行为自由。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这里天命的“天”指宇宙万物即客观存在,“命”指命运,即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性。所以“天命”就是“中”的表现形式。孔子说他自己经过几十年的好学研究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