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统计》2004,(7):27-28
农牧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是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大目标。在我州,农牧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还关系到全州整个国民经济能否良好运行。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扩大农牧区需求,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州农牧区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支撑农牧区经济  相似文献   

2.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是甘孜州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目标,是事关全州稳定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由于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作的启动,使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对我州农牧民收入增长有过突出贡献的林业、采集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农牧民增收举步维艰,甚至出现负增长趋势。如何以“生态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甘孜州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牧业经济,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摆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值得我们理论工作者深  相似文献   

3.
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当前我州农牧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全州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农牧民收入总量平稳增长,内部结构发生积极变化2004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6元,比2000年增加738元,增长39.5%;“十五”前四年年均递增8.7%。与此同时农牧民收入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其特征是:1.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有所下降。尽管近年来我区农牧业持续获得好收成,家庭经营纯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由于国家支农力度不断加大,转移支付不断增加,非经营性纯收入  相似文献   

5.
增加我区农牧民收入是“九五”期间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的核心。我区共有2300万人口,而6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和牧区,没有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就不可能有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牧民的收入状况如何,不仅是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生活中的大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一、农牧民收入状况的基本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区农村牧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生活消费结构变化的特征表现明显。一是食物消费改变以主食吃饱为主向吃好为主变化;二是衣着消费成衣化;三是住房…  相似文献   

6.
2008年,海南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了全州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216元,较上年增加312元,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多给、少取、放活”的方针,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同时;积极组织农牧民劳务输出.使我省农牧民收入不断增长。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国际国内环境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海南州着力实施“工业强州”的经济发展战略及“一带两区”的工业发展布局,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几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从2003年的2.47亿元快速增长到2007年8.49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8.1%,为推进全州工业化发展,增强全地区  相似文献   

9.
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副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日益丰富,农牧民收入逐年提高,生活得到巨大改善。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农副产品数量的迅猛增长,在某一时期、某些地区出现了某些品种的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如“卖粮难”、“卖瓜难”、“卖绒难”等等,这一结果导致了农牧民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的出现向农牧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农牧业生产要适应大市场,要以满足大市场的需求为生产的前提。近几年来,在经历了数次的波折,付出了代价…  相似文献   

10.
孙庆禹 《贵州统计》2001,(11):24-28
“九五”期间,我州工业生产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按照重点发展和提高第二产业的思路,不断抢抓机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色经济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力度增加,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非国有企业经济比重不断提高,主要工业产品大幅增长,全州社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由于我州工业发展起步晚,投入少,基础差,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我州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组合良好,有极大开发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认真总结我州“九五”期间工业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对在“十五”期间,如何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我州工业发展,促进全州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平 《青海统计》2009,(4):14-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一系列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农牧区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牧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牧区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农业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构成日趋多元化,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农牧民生活消费也由单一化、雷同化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从以物质消费为主逐步向享受和发展型消费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12.
宋海祥 《青海统计》2005,(12):27-29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青海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立足省情,紧紧抓住农村工作这个中心不放松,使我省农村牧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可喜变化。但是,由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步子慢,加之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欠帐多,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村工副业发展迟缓,致使我省广大农村牧区成为一个乡村人口多,二、三产业不发达,农牧业生产水平低,农牧民收入增长慢的后发展地区。农村社会经济落后的局面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3.
《青海统计》2001,(6):13-18
农牧民收入问题,是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农村牧区的发展和稳定,而且直接制约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牧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农牧民收入增长趋缓。对此省委、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按照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充分利用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对我省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及增幅趋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增收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学初 《青海统计》2004,(12):17-21
2004年是青海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一年。我们认真实施宏观调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千方百计缓解瓶颈制约,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实现了“三个保持和发展”。工业速度和效益、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对外贸易均创历史新高,增幅有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多年困扰青海发展的三大薄弱环节今年取得了突破。全年GDP预计达到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  相似文献   

15.
《青海统计》2009,(4):45-45
为积极响应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海南州有关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广开劳务输出渠道、积极推进全州培训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促进海南州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我区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与全国水平的比较 改革开放之初直至“六五”末期,我区农牧民收入无论从绝对量还是增速来看都与全国水平同步,并维持在略高于全国水平之上。但进入“七五”以后,横向差距开始出现,并逐渐拉大。至1995年我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同全国的差距已扩大至278元,2002年更扩大至390元,在全国的位次也有所后移。从增长速度来看,“七五”时期我区比全国慢1.4个百分点,“八五”时期慢3.1个百分点;“九五”时期是我区农牧业快速发展时期,农牧民收入增速较快,达到9.4%,比全国  相似文献   

17.
(续第 2期 )  二、“十五”农牧民增收对策收入的增长归根结底依赖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实现“十五”增收目标 ,关键是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步伐 ,尽可能地将收入蛋糕做大。没有农村牧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牧民收入增长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此基础上 ,调节收入分配 ,处理  相似文献   

18.
田翠萍 《青海统计》2002,(10):26-28
跨入新世纪,各级政府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加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牧区发展繁荣两大目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计划,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四配套”建设和农牧业先进使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从多方面加大投入,努力夯实农牧业基础。在去年较快发展的基础上,预计农牧业丰收、农牧民增收的目标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是陕西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国民经济发展良好,经济总量跨越5000亿元,财税收入不断增加,财政增速保持高位增长。财政支出倾向民生保障有力,支持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不断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协调,财政为构建和谐陕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青海统计》2008,(3):44-44
随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的加大,我省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家用电器拥有量不断增加。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全省农牧民平均每百户年末拥有洗衣机56.67台,比上年增长23.64%;电冰箱27.83台,增长35.76%;摩托车65.5辆,增长15.25%;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136.83部,增长24.96%;彩色电视机90.5台,增长4.62%;摄像机0.83台,增长66%;热水器0.67台,增长2.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