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军委胡锦涛主席近年来反复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这对于维护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抢占21世纪世界军事制高点,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巨大动力."先进的国防科学技术是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最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动力,并对军队建设的其他要素构成直接的制约和影响.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就要创新国防科技体制,为实现军队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巨大动力。”先进的国防科学技术是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最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动力,并对军队建设的其他要素构成直接的制约和影响。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就要创新国防科技体制,为实现军队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韩店  刘润然 《领导科学》2005,(16):14-15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我军建设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作为军队建设和指挥作战的领导核心及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核心力量,军队各级党委要想真正成为领导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集体,首要的是应正确把握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切实增强对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筹划决策能力。一、强化战略思维,善于思考和判断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方向战略是统领全局的宏观指挥艺术,战略思维是总揽和驾驭全局的意识、逻辑和本领,是军事领域宏观决策与指导的高层次思维活动。军队各级党委只有从战略全局上把…  相似文献   

5.
正刘少奇同志说过:"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历史的经验昭示,一个政党、一支军队,要想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官兵,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相似文献   

6.
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最先是由毛泽东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来的.这一战略思想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战略理论,对中国革命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理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科学遵循。  相似文献   

7.
冯玉军 《领导文萃》2014,(12):48-51
正2013年底,普京总统密集召集了由俄罗斯武装力量、军工企业高官参加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突出强调了在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下加强军队建设、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如果认真观察当下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趋势和美国军事力量的实质性提升,可以发现俄美之间的战略力量对比正在加速失衡。美国:抢占世界军事制高点俄罗斯的战略家们没有意识到,世界新军事变革已经超越了"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恐怖平衡时代,尽管美国面临军费压缩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9.
世界军事革命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动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和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军事发展的决定因素,从而使整个军事构成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实现我军向知识军事的转轨,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军队,是对军事领导者提出的新课题和新要求。从军事角度讲,军事领导者具有把知识转化为战斗力并与拥有先进知识的新型指战员交往互动的能力,以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建设知识型军队,已成为科学发展观统筹下现代军队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军事领导者必须培养独创性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冲破固有的心智模式,进行系统思考,规划与建设好军队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体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技术形态开始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世界军事领域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一轮军事变革,战争形态随之出现新一轮的时代转型———机械化战争形态逐步转向信息化战争形态。回顾历史,中华民族曾经错过了热兵器战争时代和机械化战争时代军事变革的大好机遇,当新一轮军事变革来临时,中央军委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率领三军将士奏响了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时代强音。强军之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指在战争形态发生转变的客观历史条件下,中国国防和军队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敏锐把握世界军事变革的最新动向及其对我军的深刻影响,立足我军建设现状和发展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夺取军事领域的制高点和战略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徐明 《领导科学》2007,(16):32-33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不仅拓展了我军职能和任务的基本内容,明确了我军建设的发展方向,而且对全军官兵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领导干部要适应新的任务要求,跟上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步伐,提高自身素质和指挥现代战争的能力,把军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就要确立新的军事安全观、军事发展观、军事集成观、军事信息观和军事效益观。  相似文献   

13.
张华 《管理科学文摘》2011,(35):151-151
政治机关干部是我军政治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治机关干部队伍,是使我军政治工作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实现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在新世纪新阶段,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要求,实现军队跨越式发展,就要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清醒地认识到政治机关干部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防动员建设,是国家军事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当今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防强弱,不单要看其军事实力,还应看其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能量,即国防动员的能力。为此,世界主要国家在实行精兵政策的同时,都纷纷强化高技术兵种和快速反应部队以及军事航天、信息作战等新型力量建设。现役部队的精干化,无形中提高了对国防动员的要求,凸显了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在资金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下,国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正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与广…  相似文献   

15.
基于SWOT分析的军民融合型国防战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要建立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型国防的概念。军民融合型国防的最终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志是构建军事经济融合体。在这个整体中,包括军事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内的国家战略资源能够合理流动、相互转化和包容增长,对外形成以强大经济竞争力、军队战斗力和文化软实力组成的国家战略合力。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特性进行SWOT分析,从而为设计一套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的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型国防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16.
《领导科学》2007,(13):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高层言论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是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经历了世界军事格局从美苏两极对峙到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世界军事格局的变化为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由于国际战略格局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我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快速发展与和平崛起极大的促进了世界军事的多极化进程,不断推动着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与重组。  相似文献   

19.
积极适应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新军事变革,是一种战争形态替代另一种战争形态的根本性变革。战争形态的变革,要求我们从观念上寻找全新的视角,以转变观念为先导,积极适应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强化责任使命观,积极面对新军事变革提出的任务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军建设要“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战略思想,指明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当前,我军总体上处于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的大背景下,要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必须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的跨越。一要认清地位作用,增强使命…  相似文献   

20.
<正>新时代,新作为。军队财务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全面提高军队财务信息化水平,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新路子,为建设"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