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雪枫将军是新四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之一,他于1925年在北京大学投身革命,随后参加红军,经历了四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之初,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雪枫,和参谋长张震率领一支几百人的新四军游击队员挺进淮北地区,创建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同时创建了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师部驻在淮北泗洪县半城镇。1944年4月,日寇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中原战役,大举向河南腹地进攻。国民党军队不战而溃,中原大片河山沦于敌手,中原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生  相似文献   

2.
莫云 《中华魂》2014,(21):40-41
岁月匆匆,人间巨变。洪泽湖畔的千家万户又在深情的怀念之中,迎来了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70周年的忌日。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将军不幸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虽然,时光的帷幕隔开了人们与那个峥嵘时代的视线,但彭雪枫将军的风范懿德已被淮北革命老区一代代人摄印在心灵的胶卷上。  相似文献   

3.
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同志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英勇殉国。岁月虽流逝,但彭雪枫同志的光辉形象却彪炳千古,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彭雪枫同志是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人,大革命时期,他投身“五卅”运动,参加北京南苑暴动。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的峥嵘岁  相似文献   

4.
何山 《中华魂》2008,(7):15-17
彭雪枫是中央军委确认的36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名垂军史。他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曾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司令员、红一军团第四师政治委员、河南省委军事部长、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和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智勇双全,战  相似文献   

5.
彭雪枫倡导创办的《拂晓报》,是新四军中创刊较早、办得较好的报纸之一。彭雪枫对办报的意义、方针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办报人员的工作作风、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不仅参加审阅重要新闻、社论和稿件,也参加校对和指导印刷,他既是该报的抚育者、领导者,又是它的热心读者和撰稿人。在彭雪枫的关怀和指导下,《拂晓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动员广大军民,对豫皖苏根据地的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9000余人从浙江云岭驻地遵命北移,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战士英勇拼杀,奋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除200O余人突围外其余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被无理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17日,蒋  相似文献   

7.
淮北抗日根据地是彭雪枫统率的新四军四师为主力创建的一块解放区。它是华中抗日根据地中较大的根据地之一。以津浦路为中心,淮河以北、陇海路以南、京汉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地域是其活动范围。这是一块拥有六百万人口,横跨豫、皖、苏,鲁四省边区的广阔地带。新四军游击支队和淮北人民正是以它为依托,由三个连三百多人发展成为拥有十二个团一万九千余人的抗日队伍。他们在抗日战争中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不仅保卫了  相似文献   

8.
黄道烈士,192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以及抗日新四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黄道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1939年5月,时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的黄道,在从吉安回皖南新四军军部途中患病,被国民党反动派指使为黄道治病的医生将他毒害而死,是年39岁。  相似文献   

9.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位于津浦路西、陇海路南、黄泛区东、淮河北的黄淮平原,该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八路军同华中新四军联系的纽带之一,是我党发展华中抗战、向东挺进敌后、向西连接中原的重要阵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四军第四师的主要领导人彭雪枫同志,是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开拓者,他在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过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回顾先烈的光辉业绩,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奉命率领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主力共9000余人由皖南转移。1月7日,途经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预谋部署的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指战员被迫自卫,奋勇突围,其余大部分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和顽军谈判被扣押。副军长项英等遭叛徒杀害。1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为叛军,宣布取消新四番号,声言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这就是蒋介石蓄意制造的震惊中外的反共事件——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11.
汪苹 《老友》2013,(7):17-17
每逢7月1日,我的母亲就会想起她牺牲了的妹妹。抗日战争开始后,母亲的妹妹冯玲来到皖南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7月1日,冯姨不幸在泾县云岭牺牲。得知噩耗后,母亲邀丁志辉阿姨、顾莲英阿姨一起从上海奔赴安徽,经岩寺兵站转达泾县云岭,也参加了新四军。这张照片就是母亲与两位新四军女战友的合影,左起分别是:母亲、丁志辉阿姨、顾连英阿姨。  相似文献   

12.
周毅 《老友》2009,(11):11-11
胡耀邦同志一生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在业余时乐于赋诗。在此搜集整理的几则胡耀邦临场改诗、对诗的故事,足以让我们共赏他博古通今、才华横溢的  相似文献   

13.
高春花 《社区》2011,(27):16-16
著名学者林语堂说过:“如果一个人度过了诗一般的一生,他一定会视老年为他最幸福的时期,他不但不会使可怕的老年来得迟些,反而会期望着老年的来临,渐渐把老年造成他一生最幸福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1938年2月,彭雪枫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来到河南,担任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军事部长、省委统战委员会主任,开始了他中原抗战的戎马生涯.随后,又先后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豫皖苏区党委书记、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政委、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要职,驰聘于竹沟、豫皖苏、淮北等地,进行抗日斗争.他坚定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创造性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动员与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积极发展抗日武装,创造和开辟了豫皖苏、淮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原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创造性地贯…  相似文献   

15.
阿英同志逝世已近十一年,一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心情就难以平静。阿英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文史学家、戏剧家,生平著述非常丰富。他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我难以详细评述,只能就我耳闻目睹的有关他与盐阜革命文艺的事迹作一片段述详。阿英于一九四一年来新四军一师一旅,被叶飞副师长挽留下来,为旅文工团作艺术指导。在陈毅军长再三催促下,他于一九四二年七月抵达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盐阜解放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阜宁停翅港。阿英一踏上这块刚被开垦的革命处女地,就以极大的革命热情,为新四军和根据地的革命文艺建设,投入紧张的战斗。他主编了《江淮文化》、《新知识》等刊物;参加了陈毅军长亲自领导的抗日文艺团体“湖海艺文社”;创建了文人集会结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8日,是英雄诗人陈辉牺牲60周年。陈辉原名吴盛辉,1939年由延安来到晋察冀边区,担任民族革命通讯社记者。1940年响应党的号召,下乡到平西地区房(山)、涞(水)、涿(州)联合县,先后任县青救会主任、区委书记、武工队政委等职。他是抗日英雄,又是革命诗人。他在24岁的青春年华就为国捐躯。他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首崇高而壮烈的诗。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竹沟是河南省委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在这里,刘少奇、彭雪枫、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大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这里,诞生了新四军二师、四师和五师。竹沟是中原抗战的中心和战略支撑点,她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一生毁誉参半 ,然而至今中国人还是喜爱他 ,不只是因为他的诗 ,他在文坛上的贡献和地位 ,因为他在一个古老历史的国度里展现了对“新的政治 ,新的人生”的理想执着及对信仰、真爱的热情和豁达  相似文献   

19.
彭雪枫将军等领导的新四军四师和开创的豫皖苏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培养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干部,壮大发展了抗日骨干力量;宣传、动员、教育了广大群众,激发了他们参加抗日斗争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父亲为抗日救亡,为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他军旅一生,留下不平凡的足迹。在纪念他的日子,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少年的生活和父亲对我的爱,令人难以忘怀,心潮澎湃起伏!父亲在我出生之前,就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在我出生之后,是他和邱清华叔叔一起给我起了一个"周建华"的名字。当我刚会蹒跚开步时,父亲就奔赴皖南参加了新四军,皖南事变时被俘囚于上饶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