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行政伦理建设既是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行政伦理的建构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和谐社会。本文简单阐述了建构行政伦理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行政伦理建构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政治环境、文化历史传统以及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等,最终尝试提出构建行政伦理应遵循合公益性原则、合法合理原则、服务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以及他律和自律相统一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2.
农业不是短期的产业,强调农业的持久展,增加农业后劲,这是任何国家农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持续农业”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求人类通过社会化劳动生产,永久待续地利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资源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过程和保护生态环境,以生产足够的农产品、畜产品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如何吸收国内外持续农业发展的先进思想,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好经验,已成为西藏农业实现新的经济增长极所需考虑的重要问题。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西藏东部农业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实…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伦理构建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造成了伦理建构方面的诸多问题,经济伦理关系无序状态的延伸,造成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发展缺少精神动力.新的历史条件下,伦理建构是一个制度整合和新伦理建构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杰  王允武 《民族学刊》2023,14(1):95-102, 150
民族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密切相关。民族地区的市场性、区域性与传承性,使得其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需要经济伦理和法治机制双重保障。经济伦理是经济活动传承性的写照,从内部支持和保障民族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法治则是其外部保障。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下,唯有重视伦理传承与法治推进双重保障的互补与统一,才能有效构建民族地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农业企业,是指以企业方式从事大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集体组织,在山区主要是开发地表资源。村级农业企业作为村级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村级经济发展起来的。近几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发展民族地区村级经济,首先要发展农业企业,要以村级农业企业为先导。村级农业企业的发展则必须因地制宜,遵循市场导向资源依托的原则,应把着力点放在开发山地资源,兴办“三场”(林场、果木场、养殖场)上面。以下笔者拟从几个方面谈谈民族地区村级农业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家庭内人际关系、家庭角色模式及亲属网络构成的社会资源三个视角,对甘肃穆斯林家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析。甘肃穆斯林家庭的人际关系是在以个体农业经济或畜牧业经济为基础、以家庭为生活和生产单位的自足自给农牧经济,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汉文化的文化整合体制约与影响下形成的。体现了以伊斯兰伦理观念与“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观念;与小农经济和父权家庭相适应的“主从型”和谐共生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农业强省与农业大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强省的农业即特色农业。广西要建成农业强省,必须走发展特色农业之路。文章分析了广西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和所具备的优越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条件,提出广西建设农业强省必须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要求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根据广西区的资源特点和所处的环境状况,笔者认为,下世纪之初,广西区有望建成我国的农业强省(即以农业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只是广西区建设农业强省必须走发展特色农业之路。本文着重探讨两个问题:(l)广西…  相似文献   

8.
许多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林纾和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中的误译进行过大量研究,但是从翻译伦理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尚属空缺。本文基于Chesterman所提出的四种翻译伦理模式,探究误译是由于特定文化意象、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和诗学等因素造成的,旨在说明:译者翻译伦理观要受到时间的限制和特定历史的制约,这无疑给误译现象提供了契机。此外,译者不可能将四种翻译伦理模式并重,他只能遵循其中的一种或侧重几种翻译伦理模式;一旦译者确定了自己所遵循的翻译伦理模式,就应该自觉地调整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礼仪伦理是中华各族人民在修身、行事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准则,是各民族共情、共享、共生的隐喻纽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视阈下实现礼仪伦理的现代价值再创造,通过理论逻辑中蕴含的文明共同与“古今通理”、社会交往与“形神统一”、民族互嵌与“美好生活”,并以“礼”为核心在历史逻辑表达中构建了各民族在生活礼仪上的“互联共同体”、人生礼仪上的“纺绳共同体”和生产礼仪上的“命运共同体”,在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交织叙议中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伦理中的礼仪伦理理念、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礼仪伦理维度、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礼仪伦理实践以及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礼仪伦理价值,呈现出礼仪伦理价值效能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0.
部地区处地偏僻、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农业在地方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我国“入世”以后和西部开发中,西部农业经济面临强有力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如何为农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信息引导服务,实现西部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是新形势下地方信息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新形势下西部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入世为西部农业走出国门拓宽了道路,同时也为外国农业进军中国打开了方便之门。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纳入全球一体化轨道,中国农业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方面,中国农副产品的外销壁垒被打破,农产品的出口环境大大…  相似文献   

11.
土地可以满足人类衣食足行的基本需求,基于土地创造的农业收入是农业人口家庭经济来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运动却将农业人口与土地分离,由此引发许多矛盾。本文以广西一个边境村庄的征地行为为线索,探索村民之间、村庄内部秩序以及村民与政府三组关系在征地前后的变化,以此说明基于土地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地方社会秩序安定、稳定人心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在边境地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边疆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行政伦理的作用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重视。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德标准的下降,我国出现了行政伦理失常的现状。文章着眼于对行政伦理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导致行政伦理失常的原因有二点,即行政伦理制度建设存在缺陷和行政伦理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针对行政伦理的现状和成因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必须从行政伦理制度创新、行政伦理法制化和完善行政伦理考核机制建设三个方面着手来解决我国行政伦理失常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类各民族的发展历史表明,人们的穿戴服饰,不仅有御寒防晒的作用,而且还有遮盖羞体、装饰、表明身份等伦理和审美的意义。遍布于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由于地区、环境等各方差异,他们的穿戴千差万别。在中国的民族园地,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10个,传统习俗中服饰具有多样性。但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缘故,他们都又共同遵循着伊斯兰教法中关于服饰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穆斯林的服饰文化。穆斯林服饰文化是宗教礼仪服饰文化与世俗服饰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着穆斯林的智慧与民族精神。穆斯林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  相似文献   

14.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会展业涉及到工业、农业、商业等其它行业,并且它对市场结构调整和开拓、拉动消费增长、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虹 《民族论坛》2003,(2):24-25
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发展史中,商人之起,犹为古远。据《尚书·酒诰》记载,在殷民中就有人专门“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意即长途贩运从事贸易活动,以盈利赡养父母。随着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商业日趋活跃,商人队伍不断发展,商品经济亦应运而生。但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却是在严酷的环境中缓慢地向前发展的。地处内陆的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基础、高度集权的皇权体制、讲究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以及商人阶层的趋利行为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地主阶级以农为本的尖锐矛盾,使得“重本抑末”(即重农抑商)一…  相似文献   

16.
边远民族地区应本着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本地区的民族特色工业。边远民族地区发展工业经济应遵循以资源市场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等,正确处理好工业经济与社会发展、三次产业之间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深厚的人本内涵。中华传统优秀人本文化、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民族文化的人文思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人本思想生成的重要来源。对自由主义、民族中心主义、社群主义思潮的反思批判与合理借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人本思想的延展和深化的重要伦理基础,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人本内核的合理性。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人本性是解决民族利益冲突的伦理基石、构建民族正义时代秩序的伦理遵循、巩固民族共同情感的伦理基础。把握好人本原则、不断充实人本内容、充分释放人本功效,是运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人本意蕴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代表一种新的价值观,其核心理念是可持续性,强调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伦理文化优势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优势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研究了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出了发扬少数民族文化,培育"生态公民"意识,发展特色循环经济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温军 《中国藏学》2002,(1):3-12
通过分析高原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动因机理以及问题挑战 ,本文认为高原要保护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民族经济繁荣发展 ,应加快促进高原农业生产可持续建设、农业经济可持续建设、农业生态可持续建设 ,促使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向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即实现自给型、生存型、初级型、粗放型农业向生态化、产业化、特色化农业的转变 ,推动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人作为一种关系中的存在,对于环境的独立性始终不能摆脱其对环境的依赖性,当人认识到这种必然性时,人与环境的伦理关系就产生了.作为环境干预主体的政府、企业和普通民众在这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伦理建构中应该明确各自应有之责任和发挥各自应有之作用,从而共同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