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对欧洲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当前对欧洲统一问题的一些主流观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 ,从研究性问题的选择、过程的实施、结果的评价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要阐述了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特征,对各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实体真实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周恩来的知识分子观点,用历史的眼光扼要地进行了整理,特别是对周恩来在三篇重要讲话中阐述的观点代表党对知识分子的基本政策这一点,作了说明。文章还从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的角度对这些政策的产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政治文明的内涵、特征、结构等问题的各种观点做了较详尽的介绍和分析,阐述了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性及其意义,指出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丁玲文学语言观的产生与形成,对丁玲文学语言观整体结构的构筑,以及其观点的理论表述与价值意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模式的特点、种类、存在问题的分析 ,并结合发达国家现代物流配送的先进经验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寻求适合我国各类现代企业发展的物流配送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高职学院从模式上、观念上、服务上、多元化上、服务规范上、实习基地建设上,如何构建新型的校园经济模式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体育美学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从体育的自然美、社会美的属性入手,阐述了体育运动美的本质特性,提出体育运动美是包涵着自然属性或自然因素的社会现实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2008年-2013年五年间关于我国政府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学术论文进行全面考查的基础上,从研究现状、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过程、特点、作用、弊端以及未来政策演变的方向等几个方面阐述各学者观点,对之深入梳理,同时提出作者一些观点。文章整体上认为我国的计生政策应继续推行并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纪律规矩和法律制度是社会行为规则和大学校园运行保障,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石。要聚焦精准识别防范违纪违法风险,准确把握高校学生纪律法制教育精准化的内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破解对内容掌握不牢、对危害剖析不深、对行为引领不强的问题,建立大学生违纪违法风险地图,精准呈现违纪违法风险的时段分布、领域分布、场景分布。要通过学生公约和遵纪守法应知应会清单、违纪违法风险防范清单,增强前瞻性、实操性、实效性,精准做到因时施教、因事施教、因势施教,使纪律法制教育精确到时段、精细到领域、精实到场景。  相似文献   

12.
严复自由思想的复杂性在于他既肯定自由之于人道的内在价值,又视其为国家富强的工具,而他对自由的历史性、工具性和价值中性的认识更显示了其自由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严复自由观之悖论与其说是群己(国家与个人)问题,毋宁说是共殊(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他发现了西方因自由而富强的秘密,但中国却难以复制英伦式的自由之路。为了拯救内忧外患的祖国,严复不得不搁置个人自由的目标,转而追求国群自由。“永恒的真理都是悖论性的”,严复的自由观也许正因其悖论而具有独特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13.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公共决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世界,环境日趋多变,经济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各国公共管理面临极大的风险和挑战,仅凭传统的决策模式已无法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时代挑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为智慧公共决策范式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智慧公共决策以大数据为基础,利用新一代数据分析技术与方法,在复杂的环境和海量的数据中,解释数据之间及数据与环境之间的广泛联系,准确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实时连续地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持。从本质上讲,智慧公共决策是以大数据驱动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具有全面感知、客观透明、实时连续、自主预置和多元共治等特征的一种全新的公共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色·戒》独特的空间中,充满着二元对立之间的矛盾。张爱玲将个体生命在感性空间(色)与理性空间(戒)、人的自然属性欲望空间(色)与社会规范空间(戒)、国家空间(戒)与个体空间(色)、革命空间(戒)与欲望空间(色)之间的关系书写得淋漓尽致。在《色·戒》的空间中,男性和女性的情爱伦理观念在战争空间背景下表现出性别上的差异和交融。对于生存与死亡,拯救与沉沦、妥协与抵抗有着深刻的思考,读者在战争的异化空间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的艰难性,以及对自我的认知的迷茫性等。张爱玲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战争体验出发,对沦陷区的上海从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了建构,在战争风云的城市空间中,来解析王佳芝的生存处境和人性特点,还原王佳芝欲望生成的过程,展现灵肉结合与分离的挣扎与苦痛,深掘了宏大的革命英雄话语下的人性的挣扎和斗争。她对战争的独特的观察和体验,对于城市的感知、想象与呈现,都使这篇小说在人性的思考上闪现出迷人的光芒和色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建设闪烁着鲜明的辩证思维光芒。从系统与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是主体能力、内容活力、方式效力、载体合力和客体聚力五个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聚焦五个要素各自的内部系统,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约束与思想武装的刚柔并济、政治形态与学术形态的同向同行、论战批判与团结对话的互促互进、显性宣教和隐性蕴化的相得益彰以及物质保障与精神满足的同频共振,用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观点不断锻造主体能力,淬炼内容活力,提升方式效力,激发载体合力和再造客体聚力。新的历史使命下,总结党正确处理这五对辩证统一关系的经验与智慧,对于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典文献的发展史上,署名并非从一开始即存在,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探讨古典文献署名的源起、体式及特征等必须以原始文献为基础。汉魏之际,在经学、文学、史学的发展之下,经史子集四部逐渐出现了独立署名,以姓氏或姓名署,并在魏晋以后渐成常例。到隋唐时期,四部典籍和各类文体的署名方式基本确立,但又各有分野,其中以诗歌最为复杂多样,有自署,有他署,有以姓名署、以字署、以官衔署。“某官某”逐渐成为文献署名的一般体式。就书写方式而言,写本诗歌的署名与印刷文本相比更为复杂、随意、多样。我国古典文献独立署名的出现和体式的确立与我国学术发展和文体发展的历程密不可分,每种署名方式背后都是一部学术史和文化史。  相似文献   

18.
家庭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浪潮冲击下面临严峻挑战,表现为家庭功能弱化、家庭责任和风险增大等,亟待政府给予政策扶植和帮助。为此,家庭政策的价值取向必须作出调整和改变。家庭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家庭政策的价值基础,它围绕国家与家庭、个人与家庭、男性与女性等方面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展开,在国家、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之间达成均衡。从目前中国家庭状况及其需求分析,中国家庭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是注重政府责任与家庭责任并重,家庭福利与成员福利并重,女性权益与男性权益并重。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共同体是人们彼此信任、认同、团结互助,在共同的价值观之下有着凝聚力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把人与人粘合在一起的,一是利益,二是情感。但是面对利益冲突,仅靠公平来维系利益之间的粘合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社会主体之间的情感纽带,让个体体会到自己是共同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可以发现,中国国家治理所致力的是建立社会共同体。全社会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凝聚社会共识,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实现一个共同的社会目标。在社会共同体的建构中,法治和德治具有互补和互助的作用。法治是赋予法律至高的政治地位,使其具备权威和能量来进行治理的一种治理方式。而德治则是赋予道德崇高的价值地位,使其具备权威和能量来进行治理的一种治理方式。法治着重于在社会分化中确立秩序,德治则努力弥合社会分化中的感情疏远和价值裂痕,二者在社会共同体的建构里发挥出相互补充的作用。法治和德治还存在互助作用。第一,法治为德治保底。法治保障了道德的底线,也使德治有了可靠的保障。第二,德治为法治固本。通过德治可以维系和强化社会道德纽带,进一步巩固法律的道德根基。法治和德治的结合不仅是社会共同体治理的最佳组合,同时还存在着人性的基础,而这种人性基础也能被大脑的心理机制所证实。根据现代心理学和大脑神经科学,大脑存在两个系统,一个负责进行逻辑运算,是不带感情的理性系统,另一个是接受外界刺激直接生成情绪和情感的系统。这两个系统既分工合作,又相互制约。由于法律调整利益关系的功能,它需要依赖大脑理性系统。德治则依赖大脑情绪性系统,也进一步调整情绪性系统,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从而实现一种秩序。中国传统德治就是调整人的情绪系统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治理。在一个共同体中,个体和共同体存在着精神上的同构关系。作为有机体的国家如同个体的大脑系统一样,有两大系统。对应个人理性系统的是国家理性系统,对应个人情绪性系统的是社会共同情感系统。在国家治理中,应当依据个体和国家的精神同构关系,把个人理性和国家理性协调一致,把个人情感和社会共同情感协调一致,实现国家层面的理性系统和情感系统的共同发展和相互平衡。在个体和共同体的精神同构中,法治的作用在于推动个体理性和国家理性的一致,德治的作用在于推动个体情感和共同情感的一致,最终把个体精神系统和共同体的精神系统连接在一起。在这种精神同构中,国家和个人产生出精神上的交互作用,国家从个体那里获得了巨大的精神能量,个体从国家那里获得了安全感、价值感以及针对外部世界的力量感。同时,德法合治有助于共同体和个体二者的理性系统和情感系统产生出平衡关系,使共同体和个体的精神系统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觏认为社会生活的内容、观念、规范和设施构成社会结构的基本框架。饮食、衣服、宫室、器皿、夫妇、父子、长幼、君臣、上下、师友、宾客、死丧、祭祀等社会生活的内容是"礼之本",其中,饮食、衣服、宫室、器皿构成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器皿中所隐含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礼"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核心,统领乐、政、刑"礼之三支"和仁、义、智、信"礼之四名"。"礼之四名"相当于思想上层建筑,"礼之三支"相当于政治上层建筑。"礼之三支"是在"礼之四名"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现、维护着"礼之四名";"礼之四名"凭借"礼之三支"得以传播与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