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场园致富路     
如果仅仅因为九万大山的神奇,我是不会到这地方来的。数万的毛南族兄弟,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过着温饱不得的生活。曾几何时,这里突然涌现出许多小林场,小牧场、小矿场、小果园、小桑园……毛南族县长谭树秧把它定名为“场园经济”。于是,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场园经济”便诞生在这山旮旯里,与“庭院经济”、“生态农业”等一样名闻遐迩。汽车进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內,公路两旁的低山土丘上,树木苍翠,一堵堵砖垒成的墙围着一座座果园,园里的柑桔、柚子等正低垂着沉重的果实。再  相似文献   

2.
千年金风送爽的一天中午,门铃突然急速地鸣响起来,来者竟是多年不见的佤族女作家布饶依露。我惊喜地开门迎她,进门后,布饶依露径直走进客厅,把紧跟在她身后的一位小姑娘推到我面前,问,张老师,您猜她是什么人 ?  这是一位白白净净、文静可爱的小姑娘。   “什么人 ?我看是中国人呗 !”   “再往下具体猜猜。”   “苦聪人,没想到吧,这可是金平县南科村联防自然村的小苦聪,八托米潞。”“快叫张爷爷。”   “张爷爷好 !”   八、托、米、潞 !我一字一顿地喃喃说。刹那间, 45年前的往事,如梦似雾般地在脑际升起…… …  相似文献   

3.
重进苗山     
每逢走进苗山,我总是喜欢在老房东二婶家落脚。今天,我又来到苗山,自然,我是向着二婶家走去。一年多的日子不见,二婶越发福了。看她那满面红光,就知道她日子过得有甜头。二婶见我,突然一怔,然后十分兴奋地说:“云仔呀!是你回来啦!一年多来可望你得很哩!”说着连忙放下手里的簸箕,帮我取下背上的被包,招呼我休息、喝茶,还连忙从厨房里端出来一碗冒着热气的红茹粥塞到我手里,对我说:“走这样远的山路,一定饿坏了,快吃一碗填填肚。”我一边喝着粥,一边回答她问我的问题,真像慈母关怀远归的儿子一样。忽然她停了停又笑着对我说:“云仔呀!这回可折磨你啦。令夜恐怕又要在这里搭个临时铺罗!”说着她用手指了指我第一次睡地铺的地方。我调皮地回答说:“那里都行,只要是在二婶家,挂钩也得。”但我转念一想:“我的老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历史传说中,有四位美女,王昭君就是这四大美人之一。四位美人都因她们的美丽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而王昭君与其他三位又有不同。她是个美丽的女子,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女子。我为什么写王昭君呢?这是敬爱的周总理交给我的任务。记得那是六十年代初的一个下午,在政协礼堂,总理和我们一起谈话,内蒙的一位领导同志向周总理反映,在内蒙地区,在钢  相似文献   

5.
今年一月下旬,在排演《王昭君》的准备过程中,我和戏组的演员们深入到内蒙草原。蒙古族虽非当年的匈奴,但王昭君却在这一带度过了她的大半生。我们这次是走马观花,为期甚短,但草原的风光、牧民的风习,还是给我们以深刻的感受。这对如何体现两千年前匈奴民族的生活、情感、人物、性格,初步获得了大胆展开创作想象的依据。我们曾两次到呼市南郊昭君墓去游览瞻仰。昭君墓,又称“青塚”,据说墓地周围的草色四季长青。“青塚”,真是一个极富诗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滚滚热浪,在云贵高原的东缘地带,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一座现代化的秀美山城正在苗乡侗寨中悄然崛起,她就是今年10月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镇示范点”的靖州。  走进靖州山城,风格独特的楼阁错落有致,绿草茵茵的城中公园含翠吐芳;街道笔直宽敞,城内秩序井然;白天,车水马龙,商贾如云;夜晚,华灯辉映,流光溢彩。好一派市兴人旺的繁荣景象!这就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们广为传道的“靖州现象”。“思路决定出路”  沿着贯流靖州城的异溪河边,穿过色彩斑澜的都市风景,走进靖州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7.
1955年秋天,辽宁省丹东市志原军接待所里走进一位婷婷玉立的姑娘,她径直找到所长要求在接待所里工作。所长好心地劝道:“姑娘,接待所整天和伤病员打交道,辛苦着哩。”“我就是知道辛苦才来的,不怕!”姑娘微微一笑,继尔又向在场的军人们讲述了自己的奇特身世。  相似文献   

8.
在辽阔的亚丁草原上,住着一支风俗独特的少数民族,这里的未婚男女依然过着“走妹”生活,还带着“群婚”色彩。我一不小心,跌入其中,享受了“走妹”的情趣与欢乐,最后却带着“走妹”逃离了那方纯朴的山水。初出茅庐入山寨1996年,我从广州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之后,自谋到四川与西藏交界的亚丁草原一个仅有几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任教,那年我23岁。在乡政府下了车,我拿着乡政府工作人员给的地图走了近一天的山路。我进了村,遇到一小姑娘,我问她学校在哪里,姑娘拉着我走到一座木桥下喊“老三伯,来新老师了”。原来老三伯是这里的村长兼小学校长…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姑娘     
春光融融。肉孜节这天,难得的好天气。我踏着西郊开满鲜花的林荫道,弯进幽幽小径,七折八拐,总算在“穆斯林饭馆”里落了座。店主刘君姑娘一身入时的服装,满头金色柔发,面上略施粉黛,显得格外鲜亮、精明。她亲自为我们端来拉面,坐下来和我们边吃边聊。新疆拉面滑溜而富于咬劲儿,配以用羊肉、西红柿、辣椒、菜蔬炒的菜,形成特有的风味。入得口来,酸、辣、香,身体顿觉舒畅、惬意。我抹了一把汗,笑着对刘君说:“难得今天又品到和田的佳肴了!”我和她相识,便是缘于和田。那一天,朋友带来一位新疆和田姑娘,说是她在海淀区魏公村开着一家小餐馆,颇为得意。她就是刘君。  相似文献   

10.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9公里大黑河南岸,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代名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我国史籍记载与民间传说中,王昭君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女性。据载,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  相似文献   

11.
去年国庆节前夕,在北京同时上演了两台反映民族团结的历史剧:一台是曹禺同志写的、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王昭君》;一台是俞百巍等同志写的、由贵州省黔剧团演出的《奢香夫人》。这两出戏,都曾遭到过“四人帮”的压制和迫害,这就使我又想起另一台受到压制的戏——《不准出生的人》。“四人帮”就像西藏的反动头人,不准《王昭君》出生;对已经出生了的《奢香夫人》,  相似文献   

12.
我曾有幸参观过呼和浩特市的名胜昭君墓。昭君墓离市区9公里,高约33米,是一座人工修筑的大土丘,上面覆盖着青草绿树,看起来是很平淡的。但这平淡的去处,每年都吸引了30万参观者,有时一天参观者就达万人,而且以当地居民为多。据向导介绍,当地有些人逢红白喜事,也要来到墓前向昭君墓谟拜求佑呢。昭君在人们心中的威望之高是出乎我意料  相似文献   

13.
木梭声声     
沿着青青的石板路拾级而上,在霏霏春雨中走进侗寨,走进侗族老人吴道德的家中,我看见过廊的角落里,摆着两架木制的织布机. 老人见我好奇地凝视着织布机,便唤来正在喂奶的儿媳妇,让她为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表演”织布. 她坐在构造简单的织布机前,熟练地拿起梭子,让它穿过上百根又白又细的经线,再用双手把牢梭子,用力一抻,黑紫色的木梭撞靠在木档上发出“叭”的一声脆响,然后木梭又重新穿过细细密密的经线,就这样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在木梭的一声声脆响中,绷在织布机上的白线一分分一寸寸地变成织就的白布. 侗族有句俗语:“有媳妇不怕没有布”.  相似文献   

14.
白云山访仙     
陈曦 《民族论坛》2006,(11):52-55
白云山,“西北最大的道教圣地”,它是陕北、内蒙、山西交界地带年年香火最旺的地方——单是它的头衔和盛名就足以构成探访的冲动。我的白云山之行既不是高人雅士的仙游,也不是善男信女的求拜,我只是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对这座有名的道教神山进行一次礼节性的探访。当然,如果有可能,我想与山上的住持展开一个关于人生的对话,他的名气正随时代的推演像山上的白云一样慢慢飘散、扩大。  相似文献   

15.
在北去的2次列车上,我望着窗外.日光跟着列车一起,过长江,奔黄河,脑子里反复思量着这次采访的对象─—宋祖英。她还在心连心艺术团,还是已经回京?列车里播放着她的歌曲《小背篓》,我的思绪也随着歌声问到那湘西的大山里。那是80年代初.全国举行少数民族汇演。歌舞之乡的湘西,当然是要派队参加的。正要吃晚饭时,一位背着小背篓,穿一双棉布鞋,吊着一根长辫的小姑娘来了,一门浓浓的湘西古丈话说:“我是来报到的”。那是头一回听她唱歌,甜美的嗓音,宽广的音域,让大家都停下碗筷,一起参加演出的队员们说:“百灵鸟飞来了”。…  相似文献   

16.
王昭君初嫁呼韩邪单于,单于死后再嫁新单于雕陶莫皋,其婚姻反映了匈奴的收继婚习俗。作为西汉人的王昭君,其婚姻形态是当时异族通婚中的一种。同时,她的婚姻也反映了汉族与匈奴及其他少数民族婚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当我坐在首都剧场,观看话剧《王昭君》的时候,第一个闪念就是想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这个剧,是总理让曹禺同志写的.自交任务,至今已十八、九年了,历尽挫折,终于功成.可是,我们的总理在哪里?我不禁向他常坐的位子望去,潸然泪下……听说,曹禺同志接到出版社送来的《王昭君》剧本清样时,手捧剧本大哭,“总理啊,我总算完成您交给我的任务了!”  相似文献   

18.
1989年7月3日,一位年近50的女士,走进坐落在北京石碑胡同的第11届亚运会组委会基金会,向亚运会捐赠了3部尼桑小汽车,并买下了制作亚运会纪念章的全部专利权。这位女士,就是香港富华企业公司董事长,民革中央妇委会委员陈丽华。她中等个儿,面容慈祥,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着诚挚的光芒。凡是接触过她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 1986年是她做好事“大丰收”的一年,4月,她赠汽车给一所小学。5月,她赞助“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手演唱会。6月,她资助东方歌舞团学员班。7月,她为北京“三八”家务服务总公司送去部分活动经费和亲手缝制的八床  相似文献   

19.
《王昭君》第一幕里,孙美人唱了一只歌: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是汉武帝的宫廷音乐家李延年为他的妹妹李夫人作的.汉武帝听了,说:“世上哪有这样的人呢!”李夫人妙丽善舞,由是得幸.她年轻轻的,就死了.  相似文献   

20.
妈妈的笑     
妈妈爱笑,她的笑让我难忘. 我珍藏着张照片,上面是一位曲眉丰颊的少女在“芝利华”号轮船前欢呼雀跃的倩影.她的短发和裙角在海风中飘动着,仿佛也应和着“笑”.照片背面有两行小字:“我终于踏上了这块令我梦萦魂牵的滚滚热土韦漪涟自题.公元一九五四年.”这小照是妈妈从印尼回国,刚下轮船时拍摄的. 听妈妈说,我的外婆、外公在解放前,由于生活所迫,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广西,去南洋谋生.他们携着漓江边的一抔黄土,含泪告别了这可爱的画山秀水.初到异国他乡,人地生疏,他们受到了弱国国民常受的欺凌.一次,外婆乘车去某地,不知下车的地方,又兼语言不通,向售票员比划了半天,人家也没明白.这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