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在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本文全面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涵文,分析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针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就我国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尤其是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致使其经济要素不断流失,已有的资源要素也无法发挥其优势效应。基于此,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既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倾斜、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快速上升等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产业,也要尽可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以此改变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价值实现空间较小的被支配地位,从而通过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深刻的制度变迁,也是各国区域发展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整体进程不断推进,优化了城乡经济结构,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但地区间城镇化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其制度因素在于:改革执行进度不一,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外部发展环境缺失,欠发达地区难得实惠;政府政策倾斜有别,贫困地区缺乏支持.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均衡发展,必须打破原有制度"锁定",作出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两大矛盾 :一是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商业银行趋利性的矛盾 ;二是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要求与其上级银行经营策略的矛盾。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只能无奈地面对两种选择 :一是被撤销 ,二是因为大于经济意义的社会需要而被暂时保留 ,这种保留的期限无人能知道。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能从内外两方面去增强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的自身实力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扶贫政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呈弱化之势,其关键原因就是没有根据不同的致贫因子采取合适的减贫政策。事实上,所有的致贫因子大体上都可以归类于贫困代际传递和贫困陷阱两种致贫模式,深刻比较和分析二者的异同,厘清这两种模式的致贫机理,对于制定合理的反贫困战略以破解欠发达地区农村的长期贫困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自然的、历史的等多种因素,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还有少数贫困地区同时并存,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仍处于较低的阶段,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必须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制定和实施合理有效的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确立工业反哺农业的实现主体,选择工业反哺农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傅耀 《山东社会科学》2006,2(11):103-107
欠发达地区如何向发达地区收敛,关键取决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收敛的约束条件,同时也是其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没有一条绝对标准的、或者模式化的发展路径。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改善地区之间增长差异的条件,为相关的利益主体提供全面的信息,创造制度并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生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学界关于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和选择基准已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然而具体到一定区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来说,其主导产业的生成机制和成长规律是什么,仍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从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生成的约束因素,提出要从政府导向、企业集群成长、借势"扩散效应"、龙头企业培育等四个方面构建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生成机制,促进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是欠发达区域开发和摆脱欠发达状态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欠发达区域工业化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作者以南贵昆经济区开发为例,从实证角度对欠发达区域的工业化阶段进行分析判断,据此探讨欠发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再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转变。运用集聚经济理论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分析其产业集聚效应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应通过产业集聚,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落,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调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对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尤其是区域经济差异的长期拉大或是拉得过大 ,就会出现严重的负面影响。应通过制定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等一系列手段调控区域经济差异 ,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 ,尤其是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精神贫困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贫困是相对于物质贫困而言的一个概念,它反映了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落后状态。精神贫困构成了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必须深入开展反精神贫困运动,促进人的解放和“两个文明”的全面协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而县级单位作为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其发展情况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和区域具体实际情况,以梅州市为例,分析广东欠发达地区县级单位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区域之间事实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和分化现象为对象,提出了市场抑制理论假设,分析了市场机制对不同地区发展作用的差异性,揭示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形成的机理及其关系.指出欠发达地区由于产业成长、要素聚集、市场空间存在来自于外部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市场抑制,依靠市场机制自发作用,欠发达地区很难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此应该依靠政府和政策推动,化解市场抑制状态.以甘肃省为例证,对欠发达地区市场抑制的表现、形成和后果进行了分析,对化解市场抑制的政策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中央政府支持甘肃发展的有关政策,提出了甘肃跨越发展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中,吸引到愿意先期进入的开拓者是区域再开发成功的一个关键.以对策模型作为分析区域开发问题的基础,直观地反映出欠发达地区吸引创业者将面对的各种困难.当政府完全放任不管时,甚至会出现先行开发困境;而在政府行政介入过分的情况下,则可能出现区位资源被过分利用.界定政府行政介入的边界与政府的介入规则,对于合理的区位资源利用主张的提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既是我国总体民生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尤其是其中的科技支撑不足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现实.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对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民生性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是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通用的做法就是通过政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区域经济政策,以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西部开发战略,就是利用政府对西部的倾斜政策,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10年来西部地区利用区域经济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未来的西部开发中,通过区域经济政策更好更快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本文运用TFP(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依据,在可靠的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检验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莉 《齐鲁学刊》2007,(6):158-160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形式,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就欠发达地区目前的状况而言,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已经成为经济强省,全省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举世瞩目。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均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人民生活差距较大。地处粤东西两翼的七城市同为广东省欠发达地区,他们的城市特征和发展水平相近,常被作为两个经济整体来进行比较。本文利用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粤东西两翼七市之间的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进行比较,进一步了解东西两翼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为促进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并提出缩小区域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英勤 《学术论坛》2006,3(6):113-116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文章从跨越式发展的内涵界定入手,以贵州省为个案来分析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