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可 《百姓生活》2010,(1):61-61
科尔多瓦(在今西班牙)人口45万。公元1000年时,该市是全世界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 开封(中国)人口40万。这座位于黄河岸边的城市当时是宋朝首都,因发达的运河网络而日渐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2.
蔡邕(公元132——192年)东汉文学家、书法家。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人。少时博学有文名。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时为郎中。后拜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因当时经籍文字多谬,他与杨赐等于熹平(公元172——178年)四年,奏定“六经”文字,立碑太学门外。几年后他因上书论朝政阙失和纠弹宦官、权贵,遭到诬陷,获罪流及朔方(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遇赦后,畏宦官陷害,亡命江海二十年。董卓专政,他被任为侍中和中郎将。董卓被诛后,他为王允所捕,囚死狱中。他通  相似文献   

3.
阜新瑞应寺     
瑞应寺,位于阜新市西南三十公里的伊玛图河畔山水环抱的小盆地上。“其座落东、西、北三面岗岭环抱,东南面河水潆洄,正南面与宝旗山相对,余则平原沃野。”瑞应寺创建于公元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完成于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当年它飞檐斗拱,画栋雕梁,广厦连云,金碧辉煌,是我国东部地区蒙古族的宗教、文化、医药中心,素有“东藏”之称。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历史上,很少有象西蜀主孟昶、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这样类似的人物了,三帝秉赋相似、功过相似、经历相似。他们沉浮于改朝换代的大浪潮中,扮演的是悲剧性角色,可又玩墨戏彩,文彩彪炳,是艺术创造上的大师;两个极端集于一身。孟昶(公元919—965年)为五代西蜀末代之君,公元965年至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北宋定都于此),归附赵宋,西蜀遂告覆亡。李煜(公元937—978年)为五代南唐末代帝王,公元975年至汴梁,降附赵宋,南唐遂告覆亡。赵佶(公元1082—1136年)即徽宗皇帝,公元1126年,以国势险危,匆匆逊位于其子钦宗赵恒,次年,金人陷汴梁,虏佶父子北去,拘囚于五国城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公元1472年生于浙江余姚县城武胜门内端云楼(今余姚县余姚镇群英路寿山堂),其父因“念山阴佳山水,为先世故居,仍徒于越城光相坊”。王阳明  相似文献   

6.
(一) 祖逖字士稚,西晋泰始二年(266),生于范阳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北),“世吏二千石,为北州旧姓”。《晋书》卷六二本传称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賙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后侨居阳平(郡名,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年二十四(即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  相似文献   

7.
古今字又叫分化字,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字孳乳现象。因为古、今是相对的时间概念,“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①,所以古今字差不多贯穿了整个汉字发展的历史;同时,由于古字和今字在形音义上均有密切联系,从古字可以推测今字的形音义,从今字亦可推测古字的形音义。所以,笔者认为古今字是沟通古今文字的金桥,在文字学上的地位,仅次于六书理论,比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更为重要。对如此重要的文字现象,古汉语论著却论之不详,现代汉语教材及中学语文教材更是无暇提及。笔者认为,如此处理古今字问题实非明智之举,我们应加强…  相似文献   

8.
古代民族志     
雄踞西北的党项族党项是我国古代羌族中的一支,早期活动在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一带。公元六世纪,西羌衰微,党项才初露头角。从公元585年党项大首领拓跋宁率领部到旭州(今甘肃临洮县境)归附隋朝开始,党项部落大批内附和内迁。到唐代后期,由于与汉族的经济、文化接触多了,生产力迅速发展,开始产生了阶级,这时党项进入了以家内奴隶制为特征的奴隶社会。唐朝末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占领宥州(今陕西靖边东),自称刺史。后又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辖夏、银、绥、宥四州,并晋爵夏国公,夏州的李(拓跋)氏地方割据政权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9.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归宋,到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被迫退休,在整整度过十一年投闲置散的岁月之后,才于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起用,但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又被迫退休,直到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才再次起用.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三月,被派任镇江知府.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公元三六五——公元四二七年),一名潜,字元亮,曾做过彭泽令,故又称陶彭泽,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我国晋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出身于没落官僚地主家庭。早年曾做过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后由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于四十一岁时决计辞官归田,终生不复出仕。对陶进行专门评价,起于梁朝的钟嵘。钟嵘在《诗品》里,把陶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简单概括的论定,只道出陶后半生归隐的某些现象,不曾揭示其归隐的本质。而  相似文献   

11.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家境十分贫寒。但范仲淹读书却特别用功。有一年夏天,为了补贴家用,他到太湖岸边帮人卖鱼。见码头停着一艘官船,船头站着位老者,便上前说道:“太湖鲤鱼鲜,今日敬高官。一旦跳龙门,直上几重天!”这是几句  相似文献   

12.
一、胡瑗的生平和教学活动胡瑗是宋代伟大的教育家,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江苏如皋)人,因为他家庭世居安定(今属陕西省安定县)学者称为安定先生。生于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卒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胡瑗的父亲胡纳,曾充任过小官吏宁海军节度推官,家庭比较贫困,早年和孙明复,石守道同在泰山读书,‘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胡瑗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在苏州一带开始教授经学,景祐二年范仲淹奏请立苏州郡学,邀请他充任苏学教授,这是他开始举办地方学校教育的发轫;到了庆历二年(公元1042)滕宗谅奏请立湖州州学,聘他担任湖学教授,他在教  相似文献   

13.
公元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夏天,郑成功为了遥遵滇中永历帝敕命,从东南海上奔袭清朝大后方,牵制深入西南追击永历政权的清军,挽救其危亡;并图籍以恢复前明江南半壁,大率海师从其根据地金、厦二门北上,溯江西进,一举攻拔镇江、瓜洲,用作规复明朝南都(今南京市)的前沿基地。后以围宁受挫,收兵退出长江,南返闽海(未久即跨海东征,驱走外国侵略者,光复宝岛台湾。)计其进驻镇江城,首尾凡卅六日。这是叫清之交震动全国的一件大事,也是一度关涉到我镇江历史名城兴替变迁的一件大事。憾于受到清朝统治者的事后残暴镇压与大兴“文字狱”的影响,三百余年  相似文献   

14.
黄龙碑考略     
甘肃成县的“西狭颂”与“五瑞图”,俗谓之“黄龙碑”。在汉(?)中,它以厚重古朴见称。过去由于“临江摩崖,氈捶不易”,剥蚀最少,同时又有画象,所以它是我国现存汉碑中值得珍视的石刻之一。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二月,汉阳阿阳(今甘肃静宁一带)人李翕出任武都太守。东汉的武都郡治下辨(在今甘肃成县)管武都、嘉陵(今甘肃礼县一带)、上禄(也在今甘肃成县一带)等几个县份。李翕以“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不测之谿,阨□促迫,财(与“才”通)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颠覆霣(与“陨”通)坠之害”,所以令部下李瑾、仇审“减高就埤,平  相似文献   

15.
伟大古典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当年虽曾有过在镇江对岸的瓜州图绘《天官图》(借原画今已毁失)以及幼少年时由家人从苏州陪游过镇江金山寺等地的传闻;书中正文和《脂本》批语中也存在有提及“京口(镇江)”和“江上出网鲜鲥”的文字,可惜除《红》书(主要为前八十回)外的雪芹诗、文、书、画包括其中可能多少也有关于纪述镇  相似文献   

16.
王景修汴渠,守庐州东汉帝国都于洛阳,黄河下游的农业生产和至京都之间的漕运是否畅通,对于维系政权,关系很大。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于魏郡决口,夺汴渠水道东注于海,打乱了鸿沟水系,河南、山东的百姓深受其害,江淮、淮黄的水道交通也因而中断。这是东汉王朝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建武十年(公元34年),阳武(今河南县名)令张氾上言,应改修堤防,以安百姓。光武帝采纳其议,即为发卒。而浚仪(今河南开封)令乐俊上书,以为大乱之后,不宜骤兴力役,“宜须平静,更议其事”,工程遂被搁置起来。到了明帝,又考虑到这个问题,有人推荐王景有理水之才,帝诏谒者王吴与王景共修浚仪渠,即古浪荡渠分黄河水东流  相似文献   

17.
古昌黎考     
昌黎.古今地名。今河北省昌黎县是不是昌黎始名呢?不是。据《嘉庆一统志·永平府》载:“昌黎属河北省。汉为金县属辽西郡。隋唐为卢龙县地。后侨置营州柳城县。五代进入辽.改日广宁。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改为昌黎县至今。”这是金代昌黎的叙述。那么,在它之前还有没有叫昌黎的地名呢?据锦州吕书田老先生考查,除金昌黎即河北省昌黎外,历史上还有六个昌黎地名。按朝代与地域分,即:三国魏司马洪打败公孙度父子后,于齐王正始五年(公元244年)九月鲜卑内阻,置辽东属国,立昌黎县以居之。此昌黎地原为汉之交黎县,亦称昌辽…  相似文献   

18.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七律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于62岁(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时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写成的。  相似文献   

19.
贵州之名,始于宋代,是时为一羁縻小州,其地在今贵阳。元置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于贵州,控扼黔中、黔南及思、播、亦溪不薛(意即水西),地位日渐显著。明洪武中,更置贵州宣慰司,又立贵州都指挥使司,于是,“贵州”便成为一个较大的行政区域的名称。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列为全国十三布政司之一,贵州省名自此确立,相沿不改。  相似文献   

20.
(一) 祖逖字士稚,西晋泰始二年(266),生于范阳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北),“世吏二千石,为北州旧姓”。《晋书》卷六二本传称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碉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后侨居阳平(郡名,治所在今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