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到底会几门语言? 每个人其实都同时掌握几门语言。这里说的各种语言,并不是指各个国家的语言,而是指人们对中文的各种运用。比如说,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学过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就是另外一种语言;还有,我们写东西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是书面语,而我们说话的时候,则常常用口头语。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口头语言也有很大区别,比如,我们常常会说某个人说话“打官腔”,或者说有些人说话是“播音腔”,还有时说某个人说话真“土”……往往从一个人的说话就能判断这个人的职业和性格;另外,即便是一个人,他在单位和同事说话、和领导说话,回到家中和父母说话、和伴侣说话、和孩  相似文献   

2.
说话     
吴镕 《炎黄世界》2011,(8):44-44
人长了嘴巴,有两大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说话。嘴巴大小差不多,但话说出来分量不一样。皇帝说话叫圣谕,声音也好听,唤作纶音。如今说话也分几等,一种是重要讲话;一种就是讲话或“作了讲话”;一种只能算是发言或说话,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3.
包装声音     
声音,即一个人说话的音调。在与人交往时,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了举止仪态之外,那便是声音了。一个人的声音好不好听,在人际交往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说,在决定第一印象的要素中,仪表与声音可以各占一半。因为只有开口说话,才能决定他人对你的真正印象。如果一个人的外表举止很美,说话的声音也很美,那就等于在交往上长了两只翅膀,会更加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4.
吴军 《现代交际》2010,(6):181-182
21世纪的视觉传达设计,进入了以计算机、网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虚拟空间为主要要素的数字艺术时代。网页艺术设计显得尤为突出,网页的目的就是将其宣传者或倡导者的信息传达给网络的使用者。要实现信息的传达,必定要通过一些信息元素来表现所要传达的信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通过色彩、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这些元素来完成绝大多数的信息传达和交流的,这些信息元素的接收是依靠人的视觉和听觉来完成的。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中,信息传达主要依靠人的视觉和听觉来完成,所以,网页艺术设计中的基础元素包括了色彩、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这些视听元素。如何熟练地掌握这些元素的运用,设计和制作出漂亮而独特的网站页面来?这将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语篇中,影响信息在剧中分布的因素有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结构等。说话人根据自己的交际意图使用这些手段来凸显未知信息,使听话人正确理解自己的信息意图。  相似文献   

6.
王贞虎 《老年世界》2008,(23):28-28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你一定听过,但你不一定能认同。我家爷爷超级唠叨,他愈老愈爱说话,说的都是些琐碎而重复的事。大家只知道婆婆妈妈爱说话,曾几何时,唠叨叙事不再是女人的专利。爷爷在发现我们对他的话无动于衷后,他去挂了心理科,随着每周和医生、病友的见面,他好像找到了出口。  相似文献   

7.
虎子 《当代老年》2008,(10):12-12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你一定听过,但你不一定能认同。 我家爷爷超级唠叨,他愈老愈爱说话,说的都是些琐碎而重复的事。大家只知道婆婆妈妈爱说话,曾几何时,唠叨叙事不再是女人的专利。爷爷在发现我们对他的话无动于衷后,他去挂了心理科,随着每周和医生、病友的见面,他好像找到了出口。  相似文献   

8.
信息是人类感官所能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如实物、知识、语言、声音、动作、表情等。课堂教学中来自学生“学”的信息,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思考、答问等方面语言以及相关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非语言性潜意识信号,如眼神、手势、表情等所有相互能感知到的有意义的东西。这些信息与学生课后作业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相比,具有内涵丰富、时效性强、生动具体等特点。善于收集、加工、处理这些信息是我们搞好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工作,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学规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善于…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1996,(4)
打开聋哑禁区 征服无声世界“华佳牌”骨导助听器:能使丧失听力70—100分贝的重聋哑或全聋哑,先天性的聋哑,儿童因病或药物中毒聋哑患者,通过头骨听觉神经传导,像正常人一样听声音、会说话,中年老年使用气导不适应的人,使用骨导会使您清晰听到外界声音。该器...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个非常认真,又非常马虎的人。非常认真地说话,我是个不能不说话的人,我取笑自己可能上辈子是哑巴,只要有人的地方,我就能认真地说话,而且还能让许多人认真地听我说话,有时还到电视台、电台去认真地说话。认真的程度有时让我自己都吃惊,我可以在电话里跟朋友长...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利用网络聊天软件与别人聊天的时候,说的一句"在吗",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初衷是什么?其目的何在?对于所问的"在吗"有什么作用?而"在吗"?这句话本身有什么特点?对于听话人来说,他们在收到"在吗"这一信息时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对这些问题,本文欲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这些语言的要素阐释。  相似文献   

12.
未艾 《公关世界》2009,(9):50-51
你有没有听过自己说话时的声音? 我的职业就是营销员,当然天天听到自己的声音了!  相似文献   

13.
今日,电话已经成为人们日益依赖的信息交流工具。较之书信,电话更具有双向沟通的作用,两人无论距离有多远,提起话筒便能听到对方的声音,有如近在爬尺;而较之面对面的谈话,电话两边的人又都省略了许多细节,剩下的只是口语的传递。利用电话的这种特殊性质来处理一些事情,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实一:王也是解放军某部刚从地方大学毕业后入伍的代职排长,代职排长有一项工作是担当连值班员时要每天下午向上级的政治处值班室报告全连干部当日在位情况。开始值班的那两天,当话筒那边响起“政治处值班室”的声音后,王也立即按…  相似文献   

14.
陶菘 《老年世界》2008,(6):37-37
中风后约有20%的病人有语言障碍。有的人以为中风病人说话不清都是失语症,其实不然。 中风病人说话不清有的是由于发音器官无力,肌肉张力异常和失调引起的,医学上称为“构音障碍”。对这类病人首先要进行呼吸训练,因为说话时,必须保持一定的呼气时间,男性约15秒钟,女性约10秒钟。在进行发音训练时,  相似文献   

15.
楚泓 《职业时空》2008,4(10):101-101
声乐教学中声音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一种好的训练方法,可以解决许多训练难点,更容易突破“字”、“声”的过渡与统一,达到稳定的歌唱状态,保持自然、清晰、明亮的声音线条,语音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语音教学法即主张像说话一样去歌唱,歌唱与说话是相通的,即“字正腔圆”。意大利的美声学派认为,凡是能唱的,就是能说的,“说”好才能“唱”好。生理健全的人生来即具备良好的发音功能,即语音天赋,并且每一个人的音色、音质、共鸣腔体与生俱来,基本不变。依赖于夸张性的语言发声、共鸣等日常生理机能进行歌唱的发音训练,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这就是语音教学法日益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熟悉和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娓娓与喋喋     
不知道我们这一生究竞要讲多少句话?如果有一种电脑可以统计,像日行万步的人所带的计步器那样.我相信其结果必定是天文数字.其长.可以绕地球几周,其密,可以下大雨几场。情形当然因人而异。有人说话如参禅。能少说就少说。最好是不说.尽在不言之中。有人说话如蝉嘶。并不一定要说什么.只是无意识的口腔运动而已。  相似文献   

17.
赵熙 《现代妇女》2007,(11):19-19
在公园里,我和老公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然后在地上铺好报纸,我们便坐在报纸上,悠闲地吃起西瓜来:在我们的前面,有一群青年,他们也在那乘凉休息,不时地传来一阵阵嬉笑的声音,我们时不时地还会转过头去望一下。当我们西瓜吃完的时候,再回过头一看,那一群人全走掉了,地上一片狼藉:坐皱的报纸片、喝完的饮料瓶子等。老公吞了.叹息道:“这些人呀!就顾自己!”我觉得这些人也不够文明。我们又坐了一会,感觉休息得差不多了,老公站了起来对我说:“我们走吧!”  相似文献   

18.
东和成是我的两个要好的朋友。东有着高高的个子,细长的眼睛,微黑的面孔,说话的时候喜欢正视对方,显得十分投入。而成则是那种对什么都不是很在乎的男孩子,他身材健壮,国字形的脸上有着一双灵活的眼睛和两条粗黑的眉毛,连声音也是粗粗的。我喜欢东,最起码我喜欢同他在一起,虽然我的心事从没有对别人提起过,但我想成一定会知道的,因为每当我们三个人在一起,成总会借故走开,留下我和东两个人天南地北地胡侃,我们有时会很开心地笑,有时又会因为意见不同而生气,当然结果不论是否我有理,东都要听我发一通脾气后再向我认输,每当…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语境”,即语言环境.在阅读文章时,语境大致指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在交际时,语境的范围有所扩大,除说话人讲的内容外,还应包括说话人的眼神、表情、手势、姿态,同时也包括交际的空间,如环境、氛围、陈设等。应该说空间本不具备内容,但是,在特定的场合,空间却具备传送视听信息等功能。也就是说,交际的空间配合着说话人的语言和形体语言,给对方以可以听,可以见的具体内容,强化着信息的传送。交际的目的不就是增进了解,满足各自的汉求吗?借用交际时的“语境”,就能活跃气氛,打破沉默,制造意外,加深理解,进而增进沟通…  相似文献   

20.
《金色年华》2009,(8):44-45
我们知道,世界上说话最快的是法国人,在交谈中,未予国人平均每分钟要说350个音节,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的人,包括我们中国人。可偏偏有这样一位中国女孩,不顾自己的语言“劣势”,在法国巴黎做起了“侃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