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与众不同的思考并产生创见的思维。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指导下,进行大胆设想和理智判断的综合性思维。而小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思维活动对小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并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贴近学生生活出发,从趣味性的故事中出发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抓住这一契机,完成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鼓励创造性思维,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创造活动总是和思维,特别是和创造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首先必须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1过硬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对知识的同化,有利于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完备与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应注意以下几个发方面。1.1要特别注重整体教学数学充满了整体性,它是由代数,几何,应用数学等知识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数学为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创造性整体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材料。整体教学是从教学出发,按数学体系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把整个数学教学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综合考虑教学过程的若干因素,将教学进行整体安排,  相似文献   

5.
发散思维是指领导主体从不同方向、角度、层次进行思考,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的思维过程。领导者的发散思维具有多维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等特点。领导者思维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发散思维在领导思维中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重要方式。发散思维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发现问题的角度来看,领导者思维的发散面越广、发散量越大,就越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领导思维课题、确定领导思维方向。如果连问题都找不到,有价值的领导思维活动就无从提起。一个思维封闭的领导者往…  相似文献   

6.
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而将是创造力的竞争,谁的创造力强,准将走在前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施创造教育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而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对书籍事物和求知事物进行所未有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游戏教学法倡导者李志军老师以31年一线教学实践探索经验得出:数学虽然是很严谨的,但获取知识的氛围不必搞得太严肃,完全可以营造于游戏状态下学习。然而,在众多实际教学案例中,我们发现教师们虽然善于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却很难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或者思考处于浅表层次。学生们更多的是热衷于形式参与,而缺乏数学思维参与。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要利用趣味游戏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需要注意以下四个“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数学本身是一门要求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的一门学科,学生学习数学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常常不够,于是对于逻辑思维力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许多职中生都视为畏途。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通过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从而变得更聪明。在中职数学教学在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并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一、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和谐、宽容、开放、快乐、自由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本文拟就创造性思维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正是教学的反思性学习这一环节,而它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环节.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教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小学生不可能一次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即坚持反思性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重要责任,数学课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数学科作为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实际上处处都体现出创新意  相似文献   

13.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中学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中学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中学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中学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中学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因此,研究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儿童解决问题思维策略的发展》课题的一个实验学校,我们进行了一丝不苟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把实验中的儿童思维策略和思维技巧,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重视思维过程和方法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能力,起到教会思考,学会学习的作用,试举几例,供参考、指证.  相似文献   

15.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教学中适当的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胡开奇 《科学咨询》2004,(14):38-39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贯注新课标理念的一个重要任务,可从围绕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动力、创新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中,创造性的教和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主渠道,数学课外活动是重要途径和方法,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巩固和消化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新知识,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技能.它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学生思维空间,起着独特的作用.那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数学课堂练习要体现"五性". 一、课堂练习情境要有趣味性 在小学生的认知世界里,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受传统教育模式因素的影响,我们乡镇初中在实施数学卓越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影子,学生的主体没有真正得到尊重;严重导致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因此,努力探索尊重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扭转我们乡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初中阶段,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比小学生大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希望通过自主思考来参  相似文献   

19.
姜伯驹先生曾经说过:"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是过去的认识,现在应该加上另外两句: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数学是最后取胜的法宝."由此可见,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20.
郑兴丽 《科学咨询》2008,(16):59-59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等情感因素对认知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产生兴趣,才会是真正学习的开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激活他们数学思考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