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入世后中外资银行竞争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润平 《社科纵横》2000,(1):14-15,18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的有关原则 ,我国入世后 ,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我国并广泛参与竞争 ,这就使怎样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扬长补短、提高竞争力成为摆在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引入国外竞争的意义入世后 ,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一同构成我国的银行体系 ,相互间必有竞争。由于外资银行会带来新的经营理念、新的经营方式、新的管理机制、新的人才选择标准、新的公关手段与策略 ,这种竞争将给我国金融业发展带来机遇。(一 )有助于促进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外国银行进入我国设立机构、开…  相似文献   

2.
论加入WTO后中资银行的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伟霞 《探求》2002,(6):28-31,34
加入WTO后,由于中资银行在实力上与外资银行相距甚远,因而缺乏国际竞争力。外资银行的竞争重点会放在中心城市、高端客户、中间业务以及优秀人才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为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中资银行应在把握现代银行业“求大、求全、求广、求新”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找准战略重点,合理调整网点布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依靠灵活的营销策略和服务稳住客户阵地,并通过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将极大地放开 ,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全面分析、认识商业银行将经受的冲击和影响 ,转变经营理念 ,抓住机遇 ,积极应对 ,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为此 ,通过与外资银行经营现状比较 ,分析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存在的粗放经营、不良资产比重过高、行政化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滞后的弊端 ,以及外资银行将来对中资银行在区域竞争、经营业务、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影响。面对加入WTO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及时转变经营观念 ,强化内部管理 ,化解不良资产 ,准确市场定位 ,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4.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王培瑛 《社科纵横》2004,19(1):35-36
外资银行从全球的角度出发 ,把中国作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 ,凭借他们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熟悉和多年商业银行经营的经验 ,充分发挥他们的网络优势、规模优势、混业经营的优势和金融产品优势 ,与中资银行在客户、业务领域、金融产品乃至人才等方面展开竞争。本文的重点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竞争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基础上 ,提出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对策。  相似文献   

5.
卢伟 《学术交流》2007,36(10):53-56
外资银行法律规制的依据是人们研究银行监管的重要问题。如果说,外资银行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双重性是对外资银行进行规制的直接反映的话,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并流行的银行监管学说则是奠定并完成了外资银行规制的经济学基础。较之经济学的发散性,多样性和抽象性,法律的趋同性、稳定性和逻辑性使其在阐释外资银行监管这一社会现象方面更具优越性。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金融监管理论,除了继续以市场不完全为出发点研究金融监管问题之外,人们开始更多的从金融的本质属性和金融体系运行的特殊性着手研究银行监管问题。因此,可从经济学、法学以及外资银行本身三个层面来看待我国对在华外资银行进行法律规制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刘韶晖 《探求》2002,(Z1):82-83
加入WTO,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冲击和震荡不仅是全方位的 ,而且是深远的。中国银行业应审时度势 ,调整方略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中国的银行业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这些优势并不是外资银行能够在短期内就可以建立起来的。1、硬件设施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中资商业银行设置的机构网点遍布大街小巷 ,有着巨大的市场。特别是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技术的运用 ,更使得各分支机构互成一体。2、本币优势。完善的人民币清算系统 ,使得中资银行在资金区间调剂、信息收集、国内结算的质量等方面有着外资银行…  相似文献   

7.
陶士贵  徐静依 《创新》2023,(1):24-33
近年来,中资银行屡遭境外反洗钱制裁,对中资银行境外经营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境外反洗钱制裁风险已然成为中资银行境外经营过程中越发常见和突出的一种风险,风险成因包括反洗钱合规意识未能及时转变,内部反洗钱制度有效性不足,内部控制措施不够完善,总行监管不力,等等。对此,我国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强反洗钱国际合作交流;中资银行应当培养正确的合规意识、平衡好获利与合规的关系、完善反洗钱内部控制措施、建立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社会》1993,(7)
上海已形成证券市场、货币市场、贸易市场、期货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五大要素市。证券市场。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当年资本交易规模达到24亿元,92年达760亿元,今年一季度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股票占96%。货币市场。上海原有12座银行、6家信托投资公司、4家租赁公司、一家保险公司,另有短期资金调剂中心、外汇调剂中心等。今年上半年又有20多家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建立,今后还将增加中外金融机构数量,使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  相似文献   

9.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就进入了一个建立与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但至今仍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经济生活发展需要。为此,急需构建一个以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非正规金融机构为两翼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加快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等多种金融体系的和谐发展,促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促进农村资金体系的良性循环,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体系发展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刘莉莉 《社科纵横》2010,25(6):49-5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保险、证券是金融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很快,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制度实施,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有许多问题必需认清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中外银行业竞争力的比较着手 ,分析了中国加入WTO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财政监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鹏 《创新》2008,2(3)
明确了政策性银行的地位以及经营特点,论述了政策性银行的财政监管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和必然选择。从黑龙江省银行现状及对银行资金需求的现状来看 ,黑龙江省组建民营银行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而且对黑龙江省调整经济结构 ,加快经济增长 ,增强经济实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褚凤林 《唐都学刊》2000,16(4):121-124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特别是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作者针对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业务经营、管理手段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收缩管理半径,减员增效;实行本币与外币业务经营及管理一体化;强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提高金融电子化水平,开展和完善网上银行业务;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等有效对策,完善网上银行的运行机制,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与国际银行业相比,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适应新形势有以下几点:1.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2.资产质量低下,坏账较多;3.金融贷款生硬;4.创新意识不强;5.对人才重视不够;6.对企业文化认识偏颇。针对以上几点,提出以下对策:1.立即着手进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2.中央银行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3.寻找最有效的坏账处置途径;4.国有商业银行应进行金融创新,增强发展后劲;5.制定科学的人才策略。  相似文献   

16.
陈华  张艳 《创新》2010,4(3):67-70
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国际国内商业银行经历了最严重的银行声誉风险危机。基于此,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自身都加强了对声誉风险的研究和管理。实现有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路径主要有:强化声誉风险及其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声誉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并实施声誉风险预控和声誉危机处理计划、总结经验教训、重建银行形象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金融全球化在 2 0世纪 90年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金融资产迅速增长 ,金融资本全球流动 ,金融机构全能化 ,金融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全球化激发了全方位的国际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现代商业银行的立命之本。面对金融全球化和我国入世后的新形势 ,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过渡期 ,以市场为导向 ,全力推进金融创新 ,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article, I study the challenges that make database and material bank sharing difficult for many researchers. I assert that if sharing is prima facie ethical (a view that I will defend), then any practices that limit sharing require justification. I argue that: 1) data and material sharing is ethical for many stakeholders; 2) there are, however, certain reasonable limits to sharing; and 3) the rationale and validity of arguments for any limitations to sharing must be made transparent. I conclude by providing general recommendations for how to ethically share databases and material banks.  相似文献   

19.
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后,金融市场获得迅速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施规范的股份制,建立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