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0年代以来的乡土文学在回应全球化、现代性、后现代性等众多大概念提出的问题的同时,继续保持对人性、美感、价值等一系列文学传统命题的研究,从而生成出独特的文学叙述经验。这些经验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身份认同的焦虑、主题的交融与凸显、文体的史诗性与杂糅性、价值选择的犹疑。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代以来关于五十年代高校院系调整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一些高等院校及其系科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合并或重组 ,进行着新一轮的院系调整和改革。“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半个世纪前 ,新中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对我国的教育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反思 ,重新审视了那段历史。本文拟对人们的研究状况进行简略的回顾与述评 ,以追思新中国高等教育走过的五十年风雨沧桑。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代以来,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日趋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从研究的初始阶段、拓展阶段和延展阶段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总体述评,可借以探究学界研究的优缺得失,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4.
孙功 《兰州学刊》2006,(11):120-122,125
随着人们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对1990年代以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起源、争论、历史评价等问题的研究作一学术史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6.
19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为文学的多元化选择提供了可能。乡土作家们以道德乌托邦为逝去的乡村世界唱起了挽歌,有的作家在乡土叙述中塑造出理想的新人形象,却因其所凭借的乌托邦理念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于乡土作家来说,道德乌托邦是解救世风沦落的一种方案,但这种解救方案因其内在矛盾而呈现出多重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以来的小说对"80年代"的记忆常常复活在日常生活叙事之中,这种关于"80年代"的叙事既呈现了日常生活与现代性世俗化和同一化两个思想层面的矛盾关系.又展示出80年代个体日常生活与社会规范伦理之间的冲突.90年代以来关于"80年代"的日常生活叙事所展现的这些意义维度,在80年代小说关于当时时代的日常生活叙事中尚属缺失状态.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反思1990年代以来"80年代日常生活叙事"的时代错位及其将日常生活欲望化的叙事局限.  相似文献   

8.
吕晓洁 《齐鲁学刊》2012,(5):157-160
1990年代以来河南籍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这是一种新的女性文学,它与当下女性写作中的私人经验泛滥无关,也与所谓女性叙事的身体自渎无关,而是呈现出了文学本身的美感和力量。她们以朴素而坦率的文字,描绘着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生存状况与情感心态,把一种真实的当代生活现场带到了我们面前。她们的创作拓宽了女性文学的表达空间,给当代河南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左翼与本土/后殖民论之间的角力,是台湾1990年代以来最引人瞩目的思想文化现象。从1970年代的文学论争开始,经过美丽岛、解严等事件,"何谓台湾"、"台湾文学的定位和视野"等议题引发思想界的持续追问。2000年发生的陈映真与陈芳明关于台湾新文学史等的论争,进一步触动对台湾社会文化的深层思考,并在东亚思想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如2003年陈映真和藤井省三的论争、2004年松永正义和藤井省三的论争。除此之外,台湾学界为建构开放性的文化场域,开辟了诸多不同的路径,在方法论思考(如作为方法的亚洲、文学传播和体制研究、区域比较研究)、具体经验研究(如原住民文学研究、女性文学研究、失踪者系列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丰厚收获,打开了论述的空间,形成了富有活力的多重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西方叙事批评的纯形式分析的新时期我国的小说叙事批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稳定期的小说叙事批评,表现出超越形式分析的自身特色。而这种特色的形成,又是与中国学术理论界对西方叙事理论的反思性接受、中国自身重意义阐释和盛行外部研究的文学批评传统以及多元化的西方理论话语与文化研究潮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古代地域诗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古代地域诗学研究的理论性探讨;二是对不同历史时期地域诗学的宏观性论说与比较;三是对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地域诗学个案的具体考察.上述三个维面所显示出的成绩,标示出我国古代地域诗学研究已经有效地展开了"攻城掠地"的工作,正在稳步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经济的总态势及区域政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协调发展对我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我国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我国区域经济总态势可概括为:三大阶梯、三驾马车、三类病灶和四大板块.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着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降日本经济衰退之谜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武 《北方论丛》2005,(4):138-141
由于日本银行实行了快速降温的紧缩性货币改革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步入长期衰退之中。针对这种长期衰退,经济学家提出了如下一些对策:减税、扩大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目标制度、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对于处在高速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如何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何为低碳经济,如何发展低碳经济等问题我国学术界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紧随时代潮流,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走出一条协调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中国特色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蒋国宏 《学术探索》2010,(1):121-126
关于张謇农业经济思想和实践的研究早在张謇在世之时即已开始,新中国成立后,因受“左”的思想困扰,研究一度陷于沉闷,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焕发出生机。研究主要集中在张謇对农业地位的认识,张謇农业思想的内涵、来源及意义,张謇发展农业的对策和举措,淮南盐垦公司的性质和地位,张謇在中国近代农业史上的地位等方面。当前,应打破学科壁垒,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度解读和重新审视,使对张謇农业经济思想和实践的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作者根据云南地区之间经济差异与发展基础差异的实际,围绕如何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作出了“立体式”的发展探索。在对云南经济的区域性、重点性和阶段性等进行分析后,按发展特征明确了云南经济运行的规律性,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布署中的目标、重点、路径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戴季陶是最早关注西北问题的国民党高级官员之一。他曾多次前往西北实地考察,亲身参与一系列开发西北的实践活动。在长期关注、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戴季陶形成了比较丰富的西北开发思想,提出了不少有启发意义的见解,对今天的西北开发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地域结构是城市群发展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城市群地域结构的主要特征有 :分形特征、“二次极化”、交通制导、传动作用、网络组合特征。未来发展的趋势表现在 :动力机制、内涵、居住空间的影响、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的特点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首先了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增长历程,认为其表现为增长稳健、失业率走低、出口强劲等特点;接着,文章分析美国经济稳健增长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强劲的对外贸易,成功的经济调整,高科技的发展,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后,文章对21世纪初美国经济前景作了预测,指出美国经济短期内仍会持续增长,从长期看增长势头会减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