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善于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对隋朝遗留下来的种种积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整顿,从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作为唐太宗治国安邦思想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对“贞观...  相似文献   

2.
评《贞观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有大量的论文及专著问世。学术界新近又增加了一部新著:《贞观盛世·唐太宗·李...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在位23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有雄才大略的一位明君英主。他在位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依靠整个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管理国家,这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以马...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皇帝,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23年,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是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最为突出的太平盛世,也是最辉煌的一页。“贞观之治”概括地讲就是:“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马牛布野”,  相似文献   

5.
李世民史称唐太宗,公元627—649年在位。唐太宗是一个杀亲攘位的帝王,但与许多君主相比,他卓越的优长是时常借鉴隋亡的历史教训,从谏如流,建章立制,发奋图治,重视生产与民生,创造了非凡的政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贞观之治”,他以“德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和其政绩一样多为后世所称道,甚至对今天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在德治还是法治的问题上,李世民注重德治,又不放弃法治“德乃兴国之基”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调。从尧舜禹开创德政的辉煌政绩,经商汤、周文武二王和周公,到孔孟在理论上论…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数以百计的帝王群中,唐太宗李世民号称“百代英主,千古一帝”,可算是出类拔萃之辈。他治国安邦的历史功业,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一直在人们的笔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评价唐太宗,离不开“贞观之治”,然而,要评价“贞观之治”却不能不论他的用人之道。这是因为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因素之一,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主要内容表现在他的人才思想和制定并实施的用人政策中。正是唐太宗的进步的人才思想和用人政策,才促成贞观23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各项措施得以实现,终于达到天下大治、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政治上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在位二十三年,革新并推行一系列政治制度,任贤纳谏,巩固国防,发展经济,使社会得以繁荣安定,被旧史家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文韬武略都堪称雄才。他爱书法,尤爱“二王”,对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都有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封建皇帝。他统治唐朝期间的“贞观之治”,被作为由乱至治的典范而载入史册。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是人所熟知的。但迄今为止,他只被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来评述。对他的思想,却还缺乏开掘和研究。其实,唐太宗也堪称为一位思想家。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唐太宗不正是这样的一位思想代表吗?虽然他留下的著作不多,这与他生前不主张人家编他的文集有关。但从现有的著作及记载他言行的史书中,其思想已得到了应有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主要成就以及唐太宗前后期主要表现进行分析.唐太宗是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出现是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唐太宗杰出才能分不开的.贞观后期,唐太宗励精图治不如以前.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大家早有所闻,至于他的书法造诣,也许知道不多。在我国历代封建帝王中,李世民(公元599- 649年)是极力提倡书法并且身体力行的一位。他  相似文献   

12.
以唐太宗为首的贞观君臣,将“仁政”、“德治”的思想在具体行政过程中运用,并演化为新的具有人文意蕴的“合和”思想,开创了贞观时期君民、君臣和华夷之间和谐相处的政治局面,确立了合同文化的基调,使“贞观之治”蕴含着浓郁的传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简论马周     
唐太宗贞观时期人才济济 ,马周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为人忠恳 ,直言善谏 ,精于史道。其政治主张具有一定进步性 ,他还具有改革精神 ,在提高行政效率方面 ,建树颇多 ,对“贞观之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马周是初唐一位卓越有建树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是杰出的政治家,其雄才大略与贞观之治密不可分。主要从贞观之治出现的历史背景、生产力的发展、唐太宗功绩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到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与唐太宗李世民的“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的治国方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作一点探讨,对于我们今天的用人任事似有种益。一、广延人才,公正用人唐王朝建立于隋朝末年的乱世基础之上,唐大宗以一个封建政治家的恢宏气度,博大胸怀,不分门户,不计亲疏,招贤纳士,广延人才,公平待人,公正用人,唯才是举,为我所用,为贞观盛世奠定了人才基础,使大唐帝国的巩固和发展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贞观…  相似文献   

16.
以“贞观之治”把中国封建史推向极峰的千古英雄唐太宗,也曾有过“怕”的记载。据《五千年演义·隋唐史》披露:有人送给唐太宗一只善于捉鸟的鹞鹰,太宗爱不释手,玩赏如醉。一次,他带着这只心爱之物在御花园玩得正开心,人禀魏征有事面奏,唐太宗一时慌悚,忙把鹞鹰藏进怀里,待魏征走后掏出时,鹞鹰已断气憋死了。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即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君主,其政绩被史学家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为了实现长治久安的统治目的,继承并发展了前代的法治经验,以法律为手段,巩固新建的李唐王朝。唐太宗以隋朝施行严刑峻法而败亡作为鉴戒,指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用法益峻……不复依准科律”,尤其是隋炀帝时期,还恢复了前代已禁绝的籍没和罪及九族等刑罚,唐太宗由此得出了封建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在于民心向背的结论,并多次引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古语。常说,“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确定了“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积极改革当时的法律制度。他诏长孙无忌、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时代有名的帝王,他励精图治、虚怀纳谏,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这些政绩的取得既是大臣们竭力辅政的结果,更是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结晶,而唐太宗本人重视对历史的认识,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则是其成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还长孙皇后于历史──与王盛恩同志商榷蔡业伟洛阳师专学报一九九二年第一期刊载的王盛恩同志《应重新评价长孙皇后》一文(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重评》),文章认为:“长孙皇后是一个不值得肯定和歌颂的历史人物”。笔者细览史著,对《重评》的观点不敢苟同,特提出以...  相似文献   

20.
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人生三不朽。但凡有点本事和抱负的人,都想往这儿努力一把,以求不朽。在隋朝那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开创了盛唐贞观之治的唐太宗,立德、立功,都很圆满地做到了,也就差个“立言”了。这时候,就有人不失时机地出来拍马屁了。贞观11年,著作佐郎邓隆上表奏请编辑唐太宗文集。但唐太宗不同意,说“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章,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意思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