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两个事物的讨论由来已久,但是很显然,这两者是法律层面的两个不同方式,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追求纠纷的公正解决。但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决定了矛盾的不可避免性,在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脱离时,正义还存在,正是本论文探讨的问题所在。我对此当然是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2.
程序正义不仅在实务中有重要意义,保护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限制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在法理的层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从对公民的人性需求的保护来说,从保障判决的正当性,以及树立司法在社会中的权威来探讨,程序正义都有其重要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3.
程序正义、结果正义与感知正义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行为判断标准。理性而言,正义的程序不一定实现正义的结果,也未必达到感知正义;结果正义未必根植于程序正义,也不一定符合感知正义;感知正义不一定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也未必满足结果正义。领导者若只关注其中某一标准,容易进一步加剧整体运行过程的波动性。领导者过度推崇程序正义容易有失人情味,过度推崇结果正义容易丧失原则规矩,过度推崇感知正义容易陷入感性思维,过度推崇单一的正义标准容易诱发极端认知。程序正义、结果正义与感知正义所展示出的不同关注点和判断标准,实则为正义感所应具有的不同层面要求和表征,组织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感,领导者所希望展示出的正义形象,应该实现对三种标准的同时满足。具体而言,结果正义需根植于程序正义,以提升结果判断的公平正确性;程序正义需兼顾感知正义,以提升判断过程的公开透明度;感知正义需参考程序正义,以提升主观感觉的客观合理性;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需有助于感知正义,以提升员工对结果论断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河南省“时建锋诈骗368万元高速公路通行费被判处无期徒刑”案的发生与发展,我国司法过程中存在的“轻程序”引起的弊端也暴漏无疑,正确理解程序正义的内涵,认识其在实现实体正义,树立司法公信力,保障司法独立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进而通过加强程序正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贯彻司法自治,提高司法主体的素质以及有效的法律保障来实现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5.
法律创制博弈——完善法律的程序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利与权力的配置是法律运作的关键,也是核心所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权利和权力的拥有者会进行相应的博弈。就是因为程序的存在使得权力不会专制地只注重结果,同时也避免权力的滥用,从而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平衡,也就是经济法上的帕累托最优。本文拟从博弈角度出发,探究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平衡点,从而来完善法律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6.
7.
杨敏 《决策》2009,(1):25-25
当下,弥漫于行政活动中的程序虚无主义,到底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缺乏程序文明的传统,还是缺少一部程序法规范?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8.
程序正义的理念在司法制度中可谓源远流长,而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做法与此基本原则背道而驰。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程度正义的不同态度,或许可以得出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原因。但是,程序正义的内涵及其独立的价值,都彰显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在真正意义上遵循程序正义原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制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正义是企业制度的灵魂。企业的制度正义包括实质正义、形式正义和程序正义三个方面。实现企业制度正义,必须坚持在企业制度中渗透实质正义精神,体现形式正义理念,融入程序正义观念。  相似文献   

10.
罗双 《管理科学文摘》2012,(18):138-138
“食品安全问题”、“小悦悦事件”、“郭美美事件”层出不穷,事实在拷问社会正义何在,正义价值何在?有“良法”且能“依法”的法治社会是通向正义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对正义问题的探索在中国的学术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在这一过程中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社会正义问题越来越多成为思想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行政裁量作为行政的手段与正义或非正义之间并没有固有的关联。裁量治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裁量的手段实现正义价值。因此,立法机关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立法克制,赋予行政机关一定限度内的裁量权。在行政过程论的指导下,从实体和程序两个进路桥接裁量与正义,并通过司法的跟进对遭际质疑的裁量效果予以审查,使正义的裁量效果得到再一次的验证,非正义的裁量效果得以纠正。由此,裁量正义得以最终证成。  相似文献   

13.
拆迁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提升与土地资源有限相矛盾的必然选择。作为提升各方利益的一种手段,拆迁本身并无原罪,但何以形成困局,其根源是拆迁博弈标准之缺失、公权主体"理性经济人"之推动所导致的非合作博弈。破解拆迁博弈困局的基本思路是:以重塑我国契约精神、明晰权利义务关系为起点,建立保证程序正义得以实施的拆迁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党在执政治国方针和认识上的深化,是党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战略性举措,也是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的又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科学把握和谐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有助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襄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的正义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制定程序是否合法正当、公开透明、并充分考虑相关的价值和利益。评估公共政策制定程序正义主要基于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为制定政艇而收集所需信息的过程要公平合理,二是政策制定本身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仅要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更要求为社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本文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现阶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力提高公平的质量,进一步弘扬正义是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严峻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弱势群体进一步弱势化,规模不断扩大。只有关注和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努力推进社会公正,才能形成全国人民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弱势群体现状,梳理关注弱势群体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试图为和谐社会视野下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供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诚信至关重要,本文从和谐社会的概念出发,就宏观的角度提出社会诚信这个相对微观的概念,进而给社会诚信以准确定位,旨在论述如何通过对社会诚信的构建来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并就如何建立社会诚信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朱杰 《管理与财富》2009,(9):144-144
中国共产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因此,党员的素质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以和谐社会理论结合我国国情,系统的探讨了新时期党员素质的培养理念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