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公共利益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使得公共利益成为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学者们各有分歧。但基于公共利益对于经济法的特殊性,需要对经济法上公共利益的识别标准进行探讨。在经济法理论中,需通过区别经济法上的公共利益与其他相关利益,把握公共利益在经济法中的基础地位,再从价值判断、“类型化”方式等实质标准和事前审查、事后司法救济机制等程序标准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利益的识别和界定,保障经济法中公共利益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3.
避讳学是一门研究避讳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的边缘学科,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成就巨大是我国避讳学研究的最显著特点。伴随一部避讳史,也有一部中国避讳学史。中国避讳学史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避讳史料学时期——先秦至明代,二是避讳学的萌芽期——清代,三是避讳学的形成期——近代,四是避讳学的发展期——现代。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修辞学史的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国修辞学史的分期是研究中国修辞学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家意见不一。分期应该坚持本体论和简单化原则,可分为孕育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  相似文献   

5.
这个夏天无锡的水净化器卖得特别火,市民黄先生家就添了两台,而且都是高科技进口产品,分别是德国技术和美国技术。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形,还要追溯到近几个月来频频报道的太湖蓝藻事件。  相似文献   

6.
汉语方言学史及其研究论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原始汉语最迟形成于夏禹时代 ,原始汉语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原始汉语方言 ;分化和同化是汉语方言最初形成的两种基本方式。方言概念形成于先秦 ,表达方言概念的词语产生于西汉 ,“方言”一词出现于东汉。古代的方言研究按照它本身所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分为周秦汉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至民初四个时期。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上半叶 ,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该学科草创的标志。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薄弱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汉语言文字学各分支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中大量运用法律标准既与经济法所调整的国家干预行为的特点有关 ,也与立法者的预测能力和经济法的目的与任务有关。因此 ,我们不应试图用严格明确的法律规则来代替经济法中模糊的法律标准 ,而应认识到这是经济法不同于传统法律强调规则性的一大特点 ,认识到在法律规则与法律标准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二者各有其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作者<语言风格学>有关风格学史概述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中国现代史上语言风格论的源流和相互影响,提出了"中国现代语言风格学史"分期的初步构想,为编撰此类教材和专著勾画了一个轮廓.  相似文献   

9.
对于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分标准,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传统观点以秘密性和公然性作为区别盗窃罪和抢夺罪的关键,而有学者提出的平和窃取说则主张以行为是否具有暴力性作为区分之标准.以解释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盗窃和抢夺两词进行文理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和比较解释,主张应当坚持传统观点,反对平和盗窃说,将秘密窃取作为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认为盗窃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盗窃行为具有秘密性,抢夺行为具有公然性,对于行为人误认为未被财物所有人和保管人发现的情况,应当按照盗窃罪处理.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经济法的本质和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任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客观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发展历史,认为经济法是国民经济一体化形成后产生的。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与资本主义经济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经济法的本质在于在垄断和市场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以实现垄断利润最大化和经济延续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本质在于兼顾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并保障两种调节手段充分实现。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任务是反对国内行政性垄断,反对外国资本垄断中国行业、部门,扶助民族垄断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法从无到有.历经了从误解到理解再到被普追认同的过程,可谓饱含着艰辛和喜悦.回顾过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济法学体系已初步建成,但反恩正在发展中的经济法.却有着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与行政法是独立的两法律部门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本文从经济法与行政法产生背景和本质差异的角度来比较两部门法中国家主体的不同,认为在经济法中国家主体是积极主动、创造性的;而在行政法中,国家主体地位是被动的、消极的,并从社会法之角度指出行政法与经济法在边缘上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3.
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不同的法权关系,并推动法权模式演进.个体小生产的法权关系为存量利益关系,与之相契合的是传统公私法权;社会化大生产的法权关系是增量利益关系,它是经济法法权生成的基础.经济法法权由经济法私权和经济法公权构成,同传统公私法权内涵有本质不同.现代法权体系是新旧法权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WTO对经济行政法研究观、方法论的影响表现为在法学研究中要坚持"综合创新"的方法和重塑"中华法系"的目标,WTO的基本法律原则如公平公正原则、自由原则、公开原则等将会对中国经济行政法制度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商法的公法化为切入点 ,探讨了商法公法化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民法与商法的调整模式 ,指出商法公法化使得商法具有了经济法的某些特征 ,但二者之间的根本界限十分清晰 ;商法公法化进一步拓展了普通私法 (民法 )的调整范围 ,但仍未超越私法的领域 ,商法与民法之间仍然为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法的价值问题是所有部门法研究都不能规避的问题。从法的价值方面入手,将经济法与民法进行比较,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价值差异,有助于人们更加明确地了解经济法与民法的本质,有助于更好地创制、评价和完善法律。民法强调机会公平、交易自由,着眼于增进个体效益,维护微观交易秩序;经济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强调竞争和发展的公平、自由,着眼于增进社会整体的效益,维护宏观秩序。二者价值取向的差异源于他们调整对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论新世纪中国经济史学发展的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史学在新世纪里应当有新的、突破性的发展 ,关键之一在于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即开拓新的、有发展潜力的研究领域。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培育离不开历史与现实两片土地。改革开放以来 ,在现实变革需求的有力推动下 ,中国经济史研究有了长足进步 ,新的生长点已经破土而出。为确保生长点的顺畅成长 ,理论与方法创新是其关键 ,追求的目标应是中国经济史学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法持续发展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生态环境前所未有的破坏,人类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传统私法面对社会成员个体差异的积累导致的贫富悬殊及社会整体利益受阻往往束手无策.经济法立足于社会整体,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持续实现.应确立持续发展的经济法理念,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与发展、当代与后代的关系,在法学研究、立法及实施的各环节全面确立、提升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学在我国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其调整对象以及其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独立性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从分析经济法调整对象划分的差异性入手,提出了一种经济法部门划分的新标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独立经济法部门的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和民法作为规制市场交易和经济运行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法律部门,是社会主义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化,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理清我国经济法与民法之论争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焦点及其实质,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介绍国外经济法与民法之论争,再对比我国的情况来揭示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