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常常通过诸多矛盾两极的流动逆转,借助儒、道、释精神的对立互补,加之神话叙事与现实叙事的有机统一,拓展出深广的审美空间,这往往是内蕴着天人之道的张力空间,独特而深远的审美意味寄寓其中。遗憾的是,传统小说的这种成功经验,却极少为我国现、当代小说所吸取。 相似文献
2.
梅琼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6(4):1-5
屈辞抒情形象是屈赋情感表达的主体内容和心理外化。对它的解读不仅关涉到诗歌主人公的精神维厦和思想性质,而目还与屈辞的抒情世男.文化前景以及表现紧密相关,但对它的误解却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在历史性描述基础上,从原型与象征的二维性关联及差异,呈示出屈辞抒情形象的真实意涵。 相似文献
3.
关长龙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3):98-108
在中国的日月神话中,蕴涵了一个由象征原型建构起来的民族精神模式:一是太阳神话的象征原型,由日神帝俊转化而成的三足"踆乌",熔铸了父神创造万物的理性进取精神;二是月亮神话的象征原型,由月神常羲转化而成的母神嫦娥以及作为生殖神的蟾蜍、兔子,整合了母神通过生育而实现的种族不死的永恒精神,汉魏六朝之际形成的桂与吴刚神话,则把这种追求永恒的精神落实到了个体之上;三是日月和合的象征原型,它代表了刚刚摆脱无意识之"水"后所形成的对永恒之进取的文化新人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杨亭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十字作为世界性与民族性文化符码,可被视作世界上的各民族所创造的辉煌璀璨的文明史的显性表征,并且成为现代人眺望与回溯远古文明的文化焦点,从而激起了有不同学科背景与持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学者们对这一文化符号的破解,其中都指向了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指涉。不过,对十字形符号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折射出的民族审美经验等领域的研究却有所缺失,因此,有必要对十字形符号做纵深拓展。也就是说,十字形符号并不仅仅是远古人类对太阳的崇拜这一单向度的意义指涉,而是反映了各民族民众对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的时空观理论的建构和践行所依赖的多向度的审美经验的汇聚和融通。 相似文献
5.
刘静轩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研究者一般都认为,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波德莱尔主要是以介绍与自己同时代的法国画家贡斯当丹.居伊为契机,展开自己关于审美现代性的论述的。但是,从服装史的角度看,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波德莱尔是以一个艺术评论家、美学理论家最敏锐的视角,主要以服装、尤其以不断变化的服装即时装作为观察和研究对象,论述他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的,从而开创了美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认识上的转变,即从一种由来已久的永恒性美学转变到一种瞬时性与内在性的美学,其核心价值是变化和新奇。时装是波德莱尔论述审美现代性思想的主要参照和象征。 相似文献
6.
原型范畴化理论视域下"from"的空间隐喻拓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用原型范畴化理论对英语介词"from"的空间隐喻拓展进行认知研究.介词"from"是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隐喻为认知机制,利用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拓展和延伸,最终实现从空间概念的始源域到非空间概念的目的域的映射,即从空间域拓展到时间域、状态域、范围域、原因域、否定域以及其他域. 相似文献
7.
张傲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2):130-132
“时钟”和“月亮”是世界经典佳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原型象征。本文通过对作家巧 妙运用象征的缘由分析及对“时钟”和“月亮”这两个具体象征的意义的细致探讨,揭示了象征手法对深化作品主 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筱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1-104
邳州农民画的语言样式具有中华民族深厚的民间传统文化内涵,可贵地为我们展示和阐释了民间的造型艺术及其象征审美空间,把传统民情风俗和内涵以图形的方式凝固为视觉形态.既有美化生活、传递信息的实用功能,又有表现精神需要、情感需要的审美意义.以“审美”为核心,论述了邳州农民画的象征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9.
小说文体有它独特的本质的规定性,但小说家在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往往偏离这种规定性,造成非文体化,而这正是小说文体审美张力的重要体现。小说家对于“第二视野”的描绘和20世纪影视艺术的发达是造成非文体化的主要原因。非文体化主要表现为小说的诗化和散文化、小说的戏剧化、小说的绘画化、小说的音乐化等,它拓展了小说的文体空间,而读者和批评者对非文体化小说进行接受和批评的观念亦要转变 相似文献
10.
傅云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3):73-75
狄更斯的象征手法摇曳多姿,使其作品产生了诗的效果。贯穿性象征使作品所要表达的人性、人情内容实现了诗化;中心象征直射小说的主题,更加体现了诗的特质--依靠象征去追求蕴含性;场景象征如诗一般,寓意于境,达到情、理、景三者交融的境地;神话原型象征所产生的神话的诗的世界给人有众多的联想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党西民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54-458
性感是现代审美文化的一大特点,实践中,它常常与社会规范产生博弈和僭越。性感的表达很重视身体的暴露,但它常常在遮蔽和暴露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优秀的性感作品必须摆脱纯粹的暴露,要吸纳艺术风格学的元素,才能具有更恒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党西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54-458
性感是现代审美文化的一大特点,实践中,它常常与社会规范产生博弈和僭越。性感的表达很重视身体的暴露,但它常常在遮蔽和暴露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优秀的性感作品必须摆脱纯粹的暴露,要吸纳艺术风格学的元素,才能具有更恒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汉代地方官制的演变考订牟子<理惑论>所载一些官衔与史实并无出入.并从汉语方言的演变、"浮屠"与梵文音义的对应及"佛"字古音古义的变迁三个方面,说明牟子<理惑论>是梵文Buddha译为"佛"始于广信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4.
空符的建立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小说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无标点文字"的言语现象,"无标点文字"并不是没有运用标点,而是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标点符号:空符.其他标点是有形标点,空符是无形标点.空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颖的言说叙述方式,开阔了文本的叙述视野,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空符运用是一种高超的创作技巧,我们应研究规范空符,使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5.
祭礼、空间与象征——贵州土家族傩祭仪式的意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6):18-22
贵州土家族试图通过举行傩祭仪式解除生存的困厄(疾病、灾难)。傩坛法师借助神图、神偶、神席等设置一个神圣的空间,通过文疏、祭品及歌舞戏剧与神沟通,并发动神界兵将驱除邪魔与瘟疫。傩仪空间处处体现了宇宙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16.
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各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示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并体现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相似文献
17.
柳和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4(3):50-55
在现代派文学中,意识流小说艺术象征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人物心灵意识内容是意识流小说中构建象征体的主要生活材料,形成了多层次整体性象征基本模式,并在象征表现手法上凸现其独特的创造。这种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心理意识、心理物象、心理感觉印象、矛盾错位的心理意识以及物理时空意识内容等,同心理时空意识内容融汇去建构成象征关系。它所产生的美学特征是:象征意蕴的把握较为曲折;象征意蕴类型更为宽泛多样;象征的审美意蕴更为隐秘,更具有朦胧美;但哲理抽象性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8.
李思民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1):95-99
语言具有“手势动作”职能,它是生动性的基础。语言的生动性又是创造性的基础。语言本身没有形象性,但可以依据“手势动作”这一职能,借助各种方法技巧进行创造。遗憾的是,随着言、分家的发展趋势,语言逐渐丧失了“手势动作”职能,这给创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把握生动性与形象性的本质内涵,理清二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从“语里”与“语表两个方面求得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相似文献
1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122-128
王国维是晚清巨变时代的美学家,他的审美现代性话语的生成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深受西学影响,又与自身的文化教育活动紧密相联。王国维的审美现代性话语显示出了丰富的时代症候和多重张力,在话语结构上,表现为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矛盾对立;在话语形态上,表现为通俗与古雅的二元并举;在话语实践上,表现为社会疗救与境界超越的双重统一。晚清历史文化经验对于理解王国维审美现代性话语的生产方式及思想内涵,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