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学研究,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是以“显学”著称的。然而,词学研究的重心始终是在宋词,相对来说,晚唐五代词研究要沉寂得多。这种状况,80年以来有了很大改观。一批中青年学者开始广泛采用新视角、新方法来研究唐五代词。刘尊明先生的专著《唐五代词的文化观照》(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站在文化发展的高度,对唐五代词的繁荣兴盛作出了全面的考察与分析,挖掘出了在唐五代这个特定历史阶段词体文学创作兴盛发展的文化涵。乔力先生的系列论文分别对花间、南唐、中唐文士词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其各自的美学特征,杨海…  相似文献   

2.
近年词学界在回顾新时期以来的词学研究成就时,注意到谢桃坊在词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建树。通过对其词学论著的考察,可以认为他在词体的起源与性质、词学史体系的建构、宋词艺术特征及其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词体规范的重建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个词学理论系统。这对中国当代词学的理论建设和词体规范的建构均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就谢桃坊词学理论研究试作述评。  相似文献   

3.
翦伯象 《中州学刊》2005,(2):171-176
汴京在中国词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意义.汴京培育了一批"能词能吏"的词学主体,其人文经济是北宋词的生存根基,其书斋美学造就了北宋词向雅避俗的发展格局,其地域文化孕育了北宋词的特种生命基因;汴京意识是当时词人重要的情感向度;汴京是北宋词传播与消费网络的核心和枢纽,对词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代的词学研究,邓乔彬先生是不容忽视的一家,所著《唐宋词美学》、《中国词学批评史》(合作)、《宋词与人生》等已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今先生把二十余年发表的词学论文择要辑为一编,名日《词学廿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作为自己重新研究词学的一个新起点。该书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宏观的纵览,有论文5篇;二是词人词作研究,有论文11篇;三是词学理论研究,有论文3篇。另有学术史论文1篇。每个方面的内容都有特色,试分述如下。一、关于宏观的纵览这一部分主要用文化批评的方法,将词视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意…  相似文献   

5.
王晓骊 《兰州学刊》2010,(6):162-166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理学的成熟,理学思想逐渐向宋词的创作和接受领域渗透,成为词学思想的重要哲学渊源。在理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文人词学思想的核心逐渐从"合乐软媚"的本色论向醇雅中正的品格论转移。南渡之后,理学家积极参与宋词的评价和阐释,词学话语体系的建立或多或少地带上了理学的气息。理学以道德评价为旨归的美学思想更成为南宋后期词学理论的核心,并影响了词学思想在后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岭南的词学研究在已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詹安泰先生之后,年青学者已崭露头角。其中成就卓著的,应推汕头大学副研究员张惠民君。惠民君在发表了十数篇有影响的词学论文之后,编纂了《唐宋词集序跋汇编》(合作)、及近40万字的《宋代词学资料汇编》,近日又发表研究新著《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把自己从事的宋词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一书,从词学史上最早的一篇论文(欧阳炯《(花间集)叙)})说起,深入探索了宋代词学审美批评史上的四大高潮的代表人物:高擎“自是一家”理论旗帜的…  相似文献   

7.
朱惠国 《浙江社会科学》2022,(8):121-128+160
词的创作在浙江一直十分兴盛。宋以来,浙江词人在全国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取得的成就也十分突出,逐渐形成良好的词学传统。浙江词学传统形成的原因有多种,但从大的方面分析,主要有三条:其一,杭州为南宋都城,汇聚了一批文化精英,这从作者层面为浙江词的创作繁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其二,浙江的地理位置、经济情况和人文环境均有利于词的创作,这为浙江词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三,浙江词人普遍追求词艺,推崇风雅,与词的美学本质最为契合。浙江词学传统是浙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浙江词学传统的研究,发掘其现代文化价值,将其融入到浙江现代文化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8.
词的产生及早期的词论段晓华龚岚在词学史上,真正意义上的词学专著虽然直到南宋后期才出现,但自唐代曲子词萌兴以来,便伴随了词客文人对它的揣摩、体认与鉴赏,从而形成一些萌芽状态的词学论点。这些看似零星片断的议论,已较广泛地涉及到词体的特质与创作、风格诸方面...  相似文献   

9.
将现代文论等同于新文学理论,是现代文论史书写的固有范式。忽略现代文学家对于旧体文学的现代性阐释,则是此研究范式所暴露出的理论盲区。"大文学"观念的提出和演绎,为现代词学研究打开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我们可以立足于现代词学,以"大文学"视域统合现代词学与现代文论。在"大文学"视域下,我们可以从现代美学、政治话语、文学平民化思潮和知识话语生产体系四个理论视角出发,呈现词学现代性的特质,还原现代文论的多重话语资源,重新审视现代词学与现代文学、现代学术发展之关系,进而彰显"大文学"视域下的现代词学研究对于词学史、现代文论史以及现代学术史的理论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的词创作和词学研究体现出"学词"与"词学"并存的过渡特征.词作中存在明显的学问化倾向,往往成为记录词学成果的载体;而在词话、词选中,探求学词之法又是最主要的内容;造成了词创作缺乏性情,词学研究过于偏尚技术等种种弊端.随着现代词学观念的萌芽和发展,二者逐步疏离并分化,标志着现代词学学科的独立和学科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11.
词学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它是一个包括词源、词乐、词调、词律以及词人、词籍、词论、词派、词史等众多内容的广泛、复杂而相对严密的学术体系。词学批评的概念虽为后起,但具体实践在词坛形成之日已萌动,而批评的精神、理念随着词学的发展也不断传递和积淀。词学批评研究作为对批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更应注重它的科学性。以当代意识和历史实感来凸现词学批评研究的科学性。深入研究宋代的词学批评,将大有裨益于我们对后世及整个词学批评史的体认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词体与词心──评孙立《词的审美特性》姜小青近读孙立《词的审美特性》(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2月版),深感于作者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与较高的艺术理论素养。孙立这部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的词学专著,以词之本体研究为同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从词之现象上升到词之本质,...  相似文献   

13.
张惠民先生的专著(宋代词学审美理想)1995年4月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张惠民先生1985年在南京师大跟着著名词学专家金启华教授学词,后来又在中山大学求学,师承在词论研究方面造诣甚深的邱世友教授,专门对宋代词论作系统的研究,到这本专著出版,已在词学领域辛勤笔耕十年。由于我们都是苏武的爱好者,虽未谋面,而笔墨神交已久,因而能较早地对该书有了解,先睹为快。我感到,(宋代词学审美理想)是一部严肃。科学的词学专著。该书视角新颖,胜义迭出,具有严肃性、科学性。张先生对宋人早已有的,而且是深透的诸如寄托说、雅正…  相似文献   

14.
祝东 《阴山学刊》2012,(1):53-59
清代词学集中国古典词学研究之大成,基础文献研究与理论批评研究皆蔚然称盛,呈现出"众语喧哗"的文学景观。清代词学研究方法是清人应用于词学研究并能有效运作的客观规范。通过对清代词学研究方法的研讨,归纳总结清代词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原理,利于客观把握清代词学建构的过程,清晰掌握清代词学的发展态势及演变规律,对发掘清代文学思想史内涵亦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当代词学研究提供参照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词集选编及校评角度对"清季四大词人"的词学理论与创作做整体研究,探讨四人的词学思想与艺术旨趣。他们重视词学基础文献的搜集、整理,且成果显赫;注重词学理论的阐发、弘扬,将理论与创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其丰富的词学思想主要通过序跋与评议体现,大致表现在尊词体,重情性,倡重拙大,主寄托,彰显出自觉的词学流派意识,并有开阔包容的词学观。四大词人将选编、校勘、理论、创作四者结合,尤其是比兴与寄托手法的运用,使"清季四大词人"在词集选编与艺术创作旨趣方面达到审美趋近。  相似文献   

16.
推尊词体:况周颐词论的主导思想杨柏岭清末民初,词学一时成为显学。“清季四大词人”①更是鼎力彰扬。他们或是整理校刊词集;或是点评批注。而唯有《蕙风词话》的著者况周颐对推尊词体的思想,给予了系统化的理论总结,饮誉当时。谭献说他“锐意为倚声之学”②。黄孝纾...  相似文献   

17.
龙榆生是 20世纪产生的词学大师。他校勘词集,创办词刊,将词的历史研究、审美研究、声调格律研究以及词的普及提高等结合在一起,开创了词学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常州派词学理论的现实呼应──鸦片战争前后的爱国词与词境的新拓展张宏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①,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反映鸦片战争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等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而对词还未给予充分的注意。固然,对于反映中国近代史上的这样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词学研究体系追述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海正 《文史哲》2002,(6):22-26
新词学研究体系分为词体、词学本体、词学与其他学科之关系三大层次 ,包括词之起源、词体构成、声情关系以及词之特征、词与环境关系、词之流变、传播与接受、词论、基本文献、研究方法、词学学者、词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相关学科、词学与自然科学之相关学科、词学与当代文化建设 1 4个门类 ,又下设 47个科目、1 0 0多个子目 ,最终成果是中国词学史、词学研究史等著述。建构这一体系有助于推动词学学科建设和词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词心初探     
词心初探吴惠娟况周颐是晚清的一位倚声大家,又是一位对词学研究深有造诣的批评家。因他具有创作的实际体验,故其论词能发微阐幽,宣诸奥蕴。他根据自己在词体创作的审美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了一个令人注目的概念──词心: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党风雨江山外有万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