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聊斋志异》,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既陌生而又熟悉、既光怪陆离而又清晰可辨、既使人惊奇而又发人深省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探索,会使我们受到多方面的启发。 一、婴宁的笑 凡读过《婴宁》的,对婴宁的笑,都有很深的印象,仿佛一个单纯、活泼、乐观的少女就站在人们的面前,她笑着说着,说着笑着。 在这篇不到四千字的短篇小说中,写婴宁的笑就有近三十处。人们会分明地感觉到:她时时笑,处处笑,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笑,成了她性格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寓真于诞——《考弊司》的艺术构思 讽刺文学作品,常常采用寓真于诞的写法,所写的事情看上去荒诞无稽,但其中却蕴藏着生活的本质真实。《考弊司》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考弊司”是稽查科举弊端的官府机构。这篇小说所写的是阴间的事,这是一种假托,它以变形的方式影射人间社会,辛辣地讽刺了封建吏治的腐败和官场的肮脏、黑暗。小说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讽刺形象——虚肚鬼王,这个畸形形象是封建末世官场的必然产物。虚肚鬼王作为司辖考弊的司主,办事无疑应该光明磊落、廉洁奉公,否则,他就无法有效地行使职权了。然而虚肚鬼王偏偏不是这样的人。蒲松龄把人物应当具有的美德同事实上的极端丑恶,不协调地扭结在一起,让人物用自己的恶行无情地撕下自己冠冕堂皇的假面,这样,就使得形象具有了尖锐的讽刺性。正是在对讽刺形象的毫不容情的否定与鞭挞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倾向性与深刻的思想性。 夸张是讽刺性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段。通过夸张的情节和场面,能够使讽刺形象性格中丑恶卑污的  相似文献   

3.
<正> 如果把英雄史诗《格萨尔》比作一条浩瀚的大江,而史诗中的众英雄和勇士则是江中的一朵朵浪花。《霍岭大战》是史诗这条江中引人瞩目的支流,诸多浪花在其中奔腾跳跃,最美丽壮观、最使人倾心的一朵浪花就是岭国的大英雄嘉察。 嘉察的生命是短暂的,却是辉煌的、瞬间的生命之火放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史诗用不算太多的画面,为我们重笔描绘了这一个完整的、闪光的、具有性格美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一部真正成功的艺术作品中,“材料完全同化到了形式之中”,“是‘形式’把‘素材’审美地组织在一起的”(杜勃罗留波夫语)。《聊斋志异》之所以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不惟因为作者有着直面人生的勇气,自觉为“孤愤之书”,亦在于他能将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尽善尽美。《聊斋》500余篇,绝大部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卓有特色。近细读之,于其将现实与幻想交织得如此完美及其高超的情节艺术,深为惊叹。谨爱为探讨,就正于方家。冯镇峦评《聊斋志异》,调其“说狐说鬼,如华严楼阁,弹指即现;如未央宫l婉,实地造成”①一方面是幻想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论《聊斋志异》的人情味陈炳熙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我国汗牛充栋的文言短篇小说中独擅胜场,以其独有的光辉和巨大的魅力广得美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看重写人,而其他诸作除少数于看重写事的同时也注意写人外,大多数是看重写事的。且不说最早...  相似文献   

6.
陈炳熙 《东岳论丛》2003,24(5):99-103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描写是感人的,精彩的。这是因为:作者既忠实于当时的现实,又不自然主义地被那个时代的现实困住,它有现实的厚实基础,又有理想的闪光;同时,作者写作时所具有的炽热的激情、丰富的想象、以及高超传神的细节描写的能力等等,都使《聊斋志异》在爱情描写方面达到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正> 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之所以占有杰出的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独树一帜地塑造了一批花妖鬼怪的异类现象。鲁迅说:“明末志怪群山,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中国小说史略》)这就明确指出了《聊斋志异》在当时“志怪群书”中倜傥不群的独特风姿。郭沫若也指出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特点。对此,评论家也是承认的。马丁·布贝尔在德译本《聊斋志异》弁言中说:“最多的与最有意义的,乃是那些精灵的作品:动物的精灵,植物的精灵,水中的精灵,云中的  相似文献   

8.
<正> 一般来说,某种创作潮流和文学作品的出现,总要受到时代环境、政治局势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和制约要通过时代的心理意识发生作用.同时,—定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对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也异常深沉而持久.传统心理和时代意识并非总是一致,尤其在社会局部或整体发生显著变化的时代,二者矛盾更为明显.清代前期,我国已进入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社会上随之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商贾,社会心理意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创作于清初的《聊斋志异》,其中有四十余篇描写了商贾形象.本文试图分析一下《聊斋志异》的商贾形象和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并由此说明一下传统心理和时代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固然不是文艺批评家,他的《聊斋志异》也不是美学专著,但是,这部三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杰作,却记载着作者对美追求的足迹。它虽然没有系统演绎美学概念,但其审美特征却是十分鲜明的。《聊》有哪些审美特征呢?我们以为,它有三大特征,即:以善为美,以痴为美,以虚为美。这三大特征构成了蒲松龄独特的审美理想。以善为美是《聊》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以“善”为创作出发点,设计、塑造人物。所谓“善”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叙事文学的基本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而塑造艺术典型,又重在内心,要求以形传神、形神统一,深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内心世界,深深地烙印着属于个人的、又是属于时代的、民族的东西。罗曼·罗兰指出:“人们总是把一种发生的事情写成故事,其实不然,真正的生活是内心生活。”(《母与子·序言》)高尔基也不只一次地提醒自己、也提醒文友们注意研究人、描写人,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我不知道还有比人更好、更复杂、更有意思的东西,人就是一切。”“我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人的崇拜者,只是我不善于把这一点充分有力地表现出来。”“一般讲来,文学的任务、艺术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是一部“孤愤之书”。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专制政体的贪酷腐朽,困而愤激不平,忧心如焚,毅然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最高封建统治者皇帝,以及贵官、大臣、豪绅、官吏。作者还塑造了一个反封建专利的英雄──《席方平》中的席方平。作者对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赞赏,则是他反封建专制的又一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反对科举制度 ,是《聊斋志异》“孤愤”的重要表现。科学八股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统治工具 ,屈杀真才 ,禁锢思想 ,又是制造凶恶虎狼 (贪酷官员 )的一个重要途径。作者以科场屡被黜落的强烈体验反戈一击 ,切中要害 ,是中国近代新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王平同志此文载《东岳论丛》一九八八年第五期.文章指出,《聊斋志异》中的某些作品,出现了一些全新的观念,认为经商也是自食其力,不再卑薄商人.某些作品肯定了经商之途,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安身立命的有效方法.但《聊斋志异》中,商贾形象大多数还是唯利是图,嗜财如命者.这些人或吝啬,或无信、奸诈.甚而爱情、子女、友情与赚钱相比,都不能不退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4.
“若木”新解屈原在《离骚》中以浪漫的手法写“上下而求索”时说:“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对于句中的“若木”,旧注多据《山海经·大荒北经》:释为神话中生于日入处之大树。依此,屈原诗句的意思就是:“清早饮马于咸池,然后栓在日出处的扶桑树上。折下日入处的‘若木’拭拂太阳……”,那么就有两个问题:一是日出“浴于咸池,拂于扶桑”,变成了“拂”于“若木”。二是刚在日出处“总辔”,却一下子又到日入处“拂日”了,变化太快,而且“雷师告余以未具”,还没有准备好,说  相似文献   

15.
一、比兴寄托《九歌》与直抒胸臆的《离骚》、《九章》等不同,它取材于民间祭相。但在思想宗旨上,《九歌》却与屈原的其他作品具有一致性,所谓“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它通过神灵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情绪,同时也流露出某些民族精神的特征。首先,它表现了执着的追求精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都描写了神的爱情故事,表现了神的悲欢离合,而通过神话的故事情节也表现了人的现实情感。《湘君》、《湘夫人浑湘水之神之恋,他们相约会面,不仅凝神远望,而且或刻意装饰…  相似文献   

16.
陆机是形式主义者吗?陆机《文赋》以大量的篇幅讲创作的过程与技巧,思想内容方面似乎讲得少一点,于是后人往往指责他有形式主义的倾向.首先提出这种批评的是刘勰,他指责《文赋》"巧而碎乱","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文心雕龙·序志》),这就是说,陆机只是零零碎碎地讲了许多艺术技巧,却没有根据儒家先哲的理论讲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因此对后人没有什么好处.刘勰此说影响极大,至今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中有不少有关女性复仇描写的篇章,但很少有人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展开深入分析。笔者认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复仇描写类型复杂多样,复仇女性的身份属类、复仇目的、复仇方式各有其不同之处,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在艺术上必然有新的创造与革新。蒲松龄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与他在短篇小说领域内的创造、革新分不开的。其中,典型环境的创造,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国的古典短篇小说,从魏晋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唐宋传奇、宋元话本,到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形成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和独特的风格,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但也应当承认,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发展,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关于短篇小说中典型环境的创造,在蒲松龄之前的短篇小说作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没有提供比较成熟的经验。以志人小说的  相似文献   

19.
邓宇英 《船山学刊》2006,(4):120-123
从变形目的来看,《聊斋志异》中人类变形可归纳为摆脱困境、为道德教化、为痴狂生命、为世俗民情四种类型;从变形方式来看,有人类披上外在的皮革衣物、因果变异、精魂脱离肉体三种方式。蒲松龄通过变形艺术表达了对人生、社会的反思,对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中因果报应思想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聊斋志异》研究中,对存在其中的因果报应思想,极少为研究者所重视,或为贤者讳,避而不谈;或认为瑜中微暇,不值一谈;至多在涉及作者思想局限时,顺带提一下。其实,含有因果报应思想的作品在《聊斋志异》中,不但数量很多,而且贯穿作者写作成书的始终。这是研究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不应回避也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更不是有些文章“有一些宣传封建迷信的作品”一句话所能够概括的,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蒲松龄趋向或者说相信因果报应思想,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推其思想本源,当然首先是佛教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