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萤窗异草》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萤窗异草》是模拟《聊斋志异》的著作。它与《聊斋》相仿佛,神仙、鬼狐、精怪的幻化;公案、趣闻、社会传奇的敷演是它的主要内容。每篇篇末,加以“外史氏曰”,以短评的方式揭示或深化作品的旨要或透露其讽喻意义,也是《聊斋志异》的模式。《萤窗异草》中的许多篇章脱胎于《聊斋志异》,或从《聊斋志异》的某些篇章演化出来,如《温玉》之于《莲香》;《柳青卿》之于《狐梦》;《田一桂》之于《马介甫》;《徐小三》之于《晚霞》;《宜织》之于《婴宁》;《痴婿》之于《小翠》(川剧剧目有《痴婿》,也是演《小翠》);《田凤翘》之于《连琐》;《舆中人》之于《瞳人语》;《续稔殃》之于《稔殃》;《续五通》之于《五通》;……有时章法、句式也套用因袭。总之,应该承认,《萤窗异草》是模拟《聊斋志异》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狐文化简论王振星狐精的故事是一种传统的小说题材,本文试图沿着狐精形象在神话寓言、志怪小说、唐宋传奇和清明小说中的发展迹象,探讨狐精题材作品的文化内涵。在上古,狐狸曾被视为是具有高尚品德并带有灵性的不平常的动物。《礼记·檀弓》:"古之人有言曰:'狐...  相似文献   

3.
《卫风·有狐》,古今说家持论不一。或曰寡妇欲嫁鳏夫;或曰怨女求旷夫;或曰贫妇见剥削者衣华贵之衣,而伤夫劳役无衣;或曰男女幽会;今人多以为属妇以夫从役于外,而伤夫无衣之作。窃以为均难浃畅。理由如次: 一、“狐”。前人说解此诗,均泥于《说文》:“狐,妖兽也”之释,实误。据考,在先秦人意识中,通常认为:①狐是一种狩猎对象,它的实用价值在于毛皮;故《诗》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七月》)、“狐裘蒙戎”(《旄丘》)、“锦衣狐裘”(《终南》)等语。②狐是一种具有高尚品德和具有神性的“灵兽”;《礼记·檀弓上》说:“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白虎通》说:“狐死首丘,不亡  相似文献   

4.
一部文学作品 ,能够向人们既提供新的题材 ,又提供新的技术操作、创作路数 ,当然是作家成功的要件。然而如能提供新的景观 ,提供舍定法之法 ,同样堪称佳品。作家王晓春创作的长篇小说《女乞丐王》无疑是一部向人们奉上的一份天宇之下未曾被当代作家眷顾甚至被历史尘封多年的一块新的审美视境的一部有价值的艺术作品。远的是伟大法国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以崇高的笔致展示了乞丐这一被抛在底层的义行 ,近者有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描绘了丐帮的侠肝义胆 ,而《女乞丐王》则以全景式立体式方式绘制了一幅中国北方某县乞丐群落的风俗画。小…  相似文献   

5.
自从被狐狸骗走一块肉后,乌鸦一直很后悔。这天,乌鸦又得到了一块肉,还用保鲜膜包得好好的。当她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见了。狐狸走到树下,仰着头面带笑容地对乌鸦说:“真是可喜可贺啊,恭喜乌鸦太太您当上了菜市场的管理员!”乌鸦看了狐狸一眼,没吭声,把肉叼得更紧了。狐狸感觉第一招失败了,于是他眼珠一转,又想出了第二招。他笑得更灿烂了,一脸的诚心诚意:“乌鸦太太,您怎么不理我呢?我可是每天都祝福你们全家幸福安康呀,毕竞我们是邻居,您对我有什么不满就请说出来吧!”  相似文献   

6.
<正>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的由鬼狐精怪幻化成的人的形象(以下简称鬼狐形象)。他们既是“人”,又是“物”,这种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人”和“物”这两种构成因素在《聊斋》的鬼狐形象中是简单的相加还是有机的化合?鬼狐形象构成的二元性使他们具有怎样的美学特点?对《聊斋》的情节及形象的整体又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作进一步的探讨,因此影响了对《聊斋》作深入精到的理解。例如,《婴宁》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莒县诸生王子服爱上了初春郊游时遇到的一位少女,相  相似文献   

7.
个人的、民族的、人的思考──萧红小说审美内容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总述萧红从创作第一篇小说《弃儿》开始,就以她的血和泪,抒写了个人的不平与不幸。弃儿既成为他指又成为影射。她无可奈何地把自己这个“弃儿”——身;心两方面的——放置在当时的阴暗悲惨的社会背景当中,因而很快地,她就放弃了一己之痛,把个人命运的焦虑纳入全民族的危机感之中。从第二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便在一系列创作中显示了反压迫、反剥削的偏于物态方面的关注。阶级的敌对、仇视,个人命运中随处可见的贫穷、孤寂,失去自由,失去爱情,甚或是失去生存权等悲痛之状都被萧红愤傲与悲悯的眼光摄取过来。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夜郎自大”是形容妄自尊大的著名成语。此语问世后,不少人误以为“自大”首出夜郎人之口,其实不然。“夜郎自大”出典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其文是:“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文中明确记述,是滇王不知天高地厚地首先向汉使提出“汉孰与我大?”的问题,之后汉使又去夜郎国,夜郎侯“亦然”——向汉使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汉书》有关的记载与《史记》无异,可见“自大”非源于夜郎。  相似文献   

9.
《童心观照的女性世界——除吟小说探微》作者张伟王鸿应原载《鹿鸣》1990年第5期陈吟是包头市近几年崭露头角的青年女作者。她的小说为读者构筑了一个纯真透明的女性世界,表现出鲜明的自审意识,她以一片真情去拥抱生活,用美好的理想来光耀现实,为我们唱出了一曲曲真善美的歌。浓烈的抒情意味,是陈吟小说的特色,同时她的小说诗情融着哲理,哲理蘸着诗  相似文献   

10.
读《聊斋志异》,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既陌生而又熟悉、既光怪陆离而又清晰可辨、既使人惊奇而又发人深省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探索,会使我们受到多方面的启发。 一、婴宁的笑 凡读过《婴宁》的,对婴宁的笑,都有很深的印象,仿佛一个单纯、活泼、乐观的少女就站在人们的面前,她笑着说着,说着笑着。 在这篇不到四千字的短篇小说中,写婴宁的笑就有近三十处。人们会分明地感觉到:她时时笑,处处笑,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笑,成了她性格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穷而后幻:《聊斋》神话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狐鬼与性爱:原型的改造 读过《聊斋志异》的人都对作者创造的那个狐、鬼世界留下深刻印象。那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十分相似的,但又有着本质差别的虚构世界。公式化的文学史书籍总是把蒲松龄构想的这个奇异世界说成是“浪漫主义”的表现,而西方学者们则倾向于把这个狐、鬼的世界视为“神话”和“超自然”的幻想世界。英国汉学家沃纳所编《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便收录了《聊斋》故事的英译文五篇;197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本杰明选译《聊斋》就题为《中国的超自然故事》。  相似文献   

12.
狐狸之死     
骤雨封山,一只狐狸被困在岩洞里。它饿极了,天刚放睛,就走出洞穴,急不可待地往山下跑去。 经过一片瓜地时,狐狸便一头钻了进去,在绿叶的掩护下吃起西瓜。吃完西瓜,狐狸又捕获了一只活鸡,它三下五去二,就将这只鸡享用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王德普同志《再议杜牧—兼致王西平同志》(以下简称《再议》)一文,写出自己一点看法,以求得辩清是非曲直,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促进学术发展 一、从《再议》给杜牧下 的政治结论说起 《再议》的第一部分认定杜牧是“一个被大量史料证明是言行万不一、结党营私的人,出于私心而攻击他人”。真是这样吗?且看事实。  相似文献   

14.
<正> 李白集中,现存有酬赠崔侍御诗十一首,除了两首之外,其余都是在金陵一带写的。这些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李白的行踪、生活和思想,应予注意,这样就必然会牵涉到对崔侍御其人的研究。李白有《酬崔侍御》一诗: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今本李白集在此诗前附有一首《赠李十二》诗: 我是潇湘放逐臣,君辞明主汉江滨。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诗题下注明作者是“摄监察御史崔成甫”。李白还有《〈泽畔吟〉序》一篇。文曰: 《泽畔吟》者,逐臣崔公之所作也。公代业文宗,早茂才秀。起家校书蓬山,再尉关辅,中佐于宪车,因贬湘阴。从宦二十有八载,而官未登于郎署,何遇时而不偶耶?  相似文献   

15.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身世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在武则天当政时曾参加徐敬业扬州起事,兵败后不知所归。其诗文多散失,可供研究的生平资料也甚缺乏,虽经历代学者努力,探踪寻迹,征引钩沉,然见仁见智,很多看法未获一致,即使某些公认的“定论”,也有重新审视的必要。兹就宾王仕履中为研究者普遍认可的两个问题,略陈管见。一、骆宾王未任过东台详正学士首先提出骆宾王曾任东台详正学士之职的是清人陈熙晋。陈在《续补唐书骆侍御传》中直书:“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又在对骆诗《咏怀古意上裴侍郎》及《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的笺…  相似文献   

16.
<正> 冰心,是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极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沈从文曾经这样概括过这位女散文家成名之后的影响:“冰心女士的作品,以一种奇迹的模样出现,生着翅膀,飞到各个青年男女的心上去,成为无数欢乐的恩物,冰心女士的名字,也成为无人不知的名字了。”“五四”时期,从冰心的名字第一次在《晨报》副刊上出现,她便成为文坛上一颗引人注目的新星。她以连续发表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问题小说初露头角,以抒情组诗《繁星》、《春水》获得了新诗人的声誉,几乎是同时,她又以《往事》和《寄小读者》为总  相似文献   

17.
我和丁玲同志虽然不算很熟悉,但也曾经有过几次接触。今年是她八十整寿,是她从事文学创作的第五十七个年头。回忆起她坎坷的创作生涯与我们不多的交往,不胜感慨。 丁玲同志最早的一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时候,我已经是《小说月报》的读者和投稿者。关于丁玲同志的创作道路,以及她的发展与成就,有些事情虽然年代已经久远,但是总的回想起来,我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一九二七年,我回到家乡浙江天台,去做一个县立小学的校长,遭到地方封建旧绅士势力的诬陷,把我当作共产党,以致被反动当局逮捕并囚禁起来。这就使得我好久没有机会看到《小说月报》。后来我被保释出来,回到上海。又隔了一些时候,我才在《小说月报》上看到一篇署名“丁玲”的小说《莎菲女土的日记》,真是觉得又新鲜又高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心情。在此之前,文坛上发表的小说,特别是署名某某“女士”的文章,——譬如冰心女土、庐隐女土等等,——我差不多都是阅读的,此时,看见新出现—位女作家,而且  相似文献   

18.
清华简《系年》第二章言周幽王被杀后,"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是为攜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随后,晋文侯立周平王于京师,立三年乃东徙于成周。按照此段文字之语法关系与语序,"周亡王九年"应理解作攜王被晋文侯杀后,周王朝乃有九年无王,而周平王是在无王九年后方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正义引《汲冢书纪年》云,在攜王立前平王已以太子身份先立,并被称为"天王"。攜王被立后,出现"周二王并立"局面。可见《系年》实际是不承认攜王在位时平王先已被立为王,而《纪年》则强调平王之太子与"天王"身份。二者所以发生差别的原因,应是缘于各自所本记述此段史实的史官之立场与史观之不同。依照《系年》,周平王被晋文侯拥立时间与史载晋文侯及与晋文侯共同辅佐平王的郑武公等人的生存年代有悖,《系年》所云攜王二十一年被晋文侯所杀,很可能是晋文侯二十一年之误,与一说古本《纪年》自殇叔四年(即周幽王元年)后以晋纪年合。  相似文献   

19.
陈染女性主义小说个案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凸显出来 ,成为一个亮点 ,迎来了她继“五四”之后“又一个辉煌壮丽”① 的时期。其间 ,陈染的写作是引人注目的 ,她的小说被认为是当代中国大陆最激进的女性主义文学文本② 。陈染在 80年代是以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的 ,80年代中期开始写小说 ,而其受到评论界注意则是在 90年代以后。陈染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潜性逸事》 ,长篇小说《私人生活》 ,散文集《断简残篇》、《声声断断》等。她 1 991年 5月发表在《钟山》上的中篇小说《与往事干杯》(后收入小说集《嘴唇里的阳光》) ,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20.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发现,向我们提出一个如何用新视野、新思路、新观点、新路径、新手段去整理研究一种新发现的老文化的新课题。史诗《亚鲁王》学术价值的实现,必须要论证其为苗族原生原真;在转化视角,拓展视野,以苗族多种表意文化形式论证史诗《亚鲁王》为苗族活态原生文化的同时,发现可以整体复原为以史诗《亚鲁王》为典型、以亚鲁王故事为核心,以苗族创业史、迁徙史为主要内容,以涵盖苗族社会生活各方面知识为主题,对当今苗族社会生活仍然有着重要影响的"亚鲁文化"。基于跨学科研究"亚鲁文化"的需要,基于"亚鲁文化"研究成果的积累,有必要对"亚鲁文化"研究做前瞻性的顶层设计,于是就有了"亚鲁学"的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