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话与融合:基于对话理论的文化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质文化之间进行对话的首要前提就是实现其话语之间的相互对话。只有通过语言的转换,不同文化的内容才能够被异质文化所认识、理解或接受,达到文化的大融合。这种语言文字的转换过程就是翻译。翻译是异质文化相互对话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对话理论的视角下讨论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异质文化对话对于译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翻译与跨文化理解──张泽乾著《翻译经纬》读后孟筱康张泽乾教授新著《翻译经纬》已于1994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立足于人类文化发展中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传递的历史与现状,总结古今中外译论研究的积极成果,吸收现代哲学、科学和艺术的有关理...  相似文献   

3.
翻译与跨文化理解——张泽乾著《翻译经纬》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乾教授新著《翻译经纬》已于1994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立足于人类文化发展中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传递的历史与现状,总结古今中外译论研究的积极成果,吸收现代哲学、科学和艺术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借鉴文化学、符号学、传播学、语言学、信息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等,在翻译史与翻译论、翻译学与翻译术的结合点上提出和回答问题,对翻译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尤其是翻译中的跨文化理解问题做了富于哲理和启发意义的思考和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更应该是两种不同民族之间思想内容的对等交流.中西方国家的人们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中国使用的是汉语,而西方国家大部分讲的是英语.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悠久的历史.由于中西方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不同,导致了人们对语言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因此,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意义对等转换,对促进中西方国家人们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从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对词语翻译、句子翻译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不是静态的,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根据不同的编码符号进行再解释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归化或异化策略的选择应视两种语言文化及文化的差异、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和译入语读者等方面因素而定。归化与异化这对翻译策略相互渗透、相互兼容和相互促进,二者是并存的。其目的是指导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的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领域发生的“文化转向”使得人们对于翻译本质的理解更为深刻、全面。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文化交流活动,作为使者,译者在面对出发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沟通方式,是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后殖民语境下分析《红楼梦》两译本的文化与翻译,对当下的中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探索翻译中的文化现象。论证了翻译与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英汉文化差异,提出了在文化大背景下对一些翻译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对策。认为翻译不应只局限于字、句、语法方面,还应考虑文化背景这一重要因素才不至于使不同文化之间产生诸多误解,从而起到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作用,更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各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8.
运用图式理论分析了认知文化图式对翻译的影响,指出作者和读者的沟通是以共享的文化图式为前提和基础的。如果读者认知语境中相关文化图式缺省或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文化图式相异,就会导致理解失败和偏差。因此,只有清除认知文化图式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语言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和消除语言差异的途径,把握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形式,在处理英语复合长句和汉语零散短句之间的相互转换中尤为重要。不少英语句子结构的特点是“葡萄型”,而很多汉语句子结构又为“竹竿型”,“葡萄型”和“竹竿型”的相互转换,是翻译中处理复杂句子的有效方法,掌握这两种句型的互译规律,并在翻译实践中加以运用,能使译的读看到通顺,亲切的语言表达。从而更好地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之间就会出现种种问题,尤其是翻译上,英语和汉语都是使用人数很多的语言,不同的文化给翻译带来很多困扰,本文将从中西文化的差异方面分析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寻根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流派,鲜有人对它的主体进行研究。它的主体包括作为寻根先导的少数老作家、寻根主体部分的知青作家和寻根独特部分的少数民族作家。由于寻根文学作者不同的独特感受和各自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审美理想追求,使他们在主体的不同类别里又有区别。老作家的寻根主要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爱好有关,其寻根更多地带有不自觉的特点;而知青作家的寻根是出于身份认同的需要和为西方现代文化寻找一个合适的接受场,因此担当寻根文学主体重要角色的不是文化底蕴深厚的老作家,而是文化底子薄弱的知青作家。而少数民族作家的寻根既是对长期封闭心理的反拨,也是对民族文化沉落的焦灼,还不免带有跻入世界文学潮流的急切。  相似文献   

12.
(注:本文(上)见本刊2006年第3期) (七)英语多长句、从句。汉语多短句、分句英语句子里主从关系很多,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汉语句子里并列关系居多,孰主孰从不明显。一般来讲,英语多长句、从句,汉语多短句、分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习惯上容易形成多个并列分句,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或分句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3.
唐代汉字、汉籍在丝路传布的情形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商贸经济、政治、宗教与生活文化等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接受与发展的历程,明显与其现实环境对汉字、汉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汉字早在汉代便开始传入高昌、龟兹、于阗、朝鲜、日本、越南等地,而后来汉字在这些地区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总之,凡官方语言文字与该地区民族语言文字或其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相一致者,汉字传播易于形成文化而长存;而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者,又与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契合,则其官方语言文字传播的文化不易形成,且难以长存。一旦官方语言文字更替,宗教信仰改变,造成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汉字文化必定衰落而逐渐消退。但只要当地还有汉人,就仍旧会保留汉字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侨民文学是20世纪俄语文学的组成部分,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显示出与苏联国内文学迥异的风格特征,而且作家人数之多、创作成就之大,为世人瞩目。通过对俄罗斯侨民文学三次浪潮的成因和成就的梳理,揭示俄罗斯侨民文学与苏联本土文学的根本不同在于:意识形态的分歧、不同社会制度的选择、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界定。俄罗斯侨民文学不同于苏俄文学的品格为:不满当时国家的社会制度或文化政策,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尊重传统,接受异域文化。伴随着俄罗斯侨民文学回归的欢乐景象,其消亡是必然的。侨民在侨居地不可能创建自己的文化,侨居地仅仅是保留个别侨民作家及其创作的地方,没有读者的艺术家注定会成为愤世嫉俗的孤独者。境外俄罗斯文学的回归可能成为俄罗斯侨民文学终结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城市和乡村作为两种不同的地理区域,在发展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城乡一体化的加快能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城乡居民长久的文化心理也塑造了城乡居民不同的人格、思想和情感,因而在价值体系与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城乡文化交流.城市与乡村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各自有着自身的文化进化,从文化进化中寻求一条城乡文化交流的最佳途径来实现城乡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楚文化的特点是"巫"。屈原是历史上楚文化的代表和传承者,近现代湘西文化作为巫楚文化的孑遗,成为沈从文创作的源头活水。沈从文和屈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承传了楚文化,使楚文化成为不同时代人们表达文学理想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创建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早已为企业管理者所熟知,但在实践中成功地创建一种健全的、有效能的企业文化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误读有关。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不同于他们的个人价值观,也不同于组织风气;企业文化的创建必须立基于既有的企业的文化历史基础,结合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战略,吸取本企业原有组织风气中的精华,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对老子思想非常赞服,其思想主张中也有与老子思想相一致的地方,有人甚至认为他是“俄国的老子”。但托尔斯泰与老子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他的思想与老子不可能完全等同。虽然他某些对文明、科学、禁欲的观点等似乎与老子相同,但深究之后则会发现,其出发点与目的地都与老子有所不同。托尔斯泰是以悲天悯人情怀为俄国的民众寻找出路,而老子则更致力于为统治者们探求最有效的治国之道,他们对社会进步的否定和对禁欲的推崇中体现出了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创业文化是环境、历史、习惯和制度的产物。从历史上看,南北创业文化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异,当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二者正在磨合和交融。政府在这种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应不断地改造自身并促进这种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从民族学角度观察,我们发现,体育行为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从各民族远古时代求生的技能转化成为一种蕴含着明确精神内涵的文化现象,在诸种习俗活动中包含着多种样式的体育活动.不能单纯地强调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忽略了民族传统体育,应该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协调起来,让它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