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技术是人类的在世方式维度考量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西方技术哲学存有论以"技术是人类在世方式"为核心,而中国传统文化以伦理作为终极关怀而排斥技术;从技术的方法论向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西方哲学中将技术理解为人类"器官的投射"成为技术方法论纲领,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没有对人体官能作"技术的批判",却有同西方技术方法论天然契合的"德、美"维度思想资源;从技术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层面观照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西方哲学现象学存有论揭示了意志对于技术的形而上的根本意义,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没有对技术和意志的关系作反思的观照,但<易经·系辞上传>中的"制器者尚其象"等思想与西方技术哲学中"技术作为意志"的思想都有暗合.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历史断裂与中国社会文化转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性问题与现代化的社会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性的反思是现代化深度发展的产物.现代性在整体上以历史的断裂为其特性.这种断裂表现在现代性的动力、制度架构与日常生活理念三个方面.中国是在现代性的普世化进程中与现代性问题遭遇的.中国的现代论说,在现代性问题上具有通约性."五四"在现代性的断裂背景上获得辩护理由.而现代性具有中国的特殊问题性,在自我认同的基点上,筹划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现代性格局,已经成为我们讨论现代性问题的当然取向.  相似文献   

4.
对夏里甫罕.阿布达里的《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研究》一书的核心问题文化转型进行思考:文化转型不能忽略传统文化模式的生产过程和保持至今的内在外在原因,要注意与社会转型之间是否是一种必然的联系;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变迁,只有坚持了国家共同体这个文化的参照系,现代国家体系中的多文化的多样性才有所依托,也才能获得发展的助力;文化转型还必须与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转型之路展开积极有效的对话,这样在转往何处和如何转的把握上可能会更稳妥。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的现代化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来看都是由两条基本线索构成的:一是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批判和超越;一是现代性精神内涵的获得.本文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内涵及"现代性"的精神实质进行了理性的考察与分析,揭示出现代性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异质冲突,以引起人们对中国人的现代化问题作更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实践表明,外来文化只有与传统结合才能产生生命力,而文明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恰在于融合外来文化的能力,中国现代法治必将在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最核心要义是文化的转型,即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以西方工业文明价值为支撑的现代文化模式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历程中遭遇巨大挑战。任何文化的转型都无法脱离自己的传统和历史语境,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坚持传统的话语立场。只有超越二元对立模式、破除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盲从和重估传统文化价值,才能在文化转型中坚持中国话语立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戏剧是现代戏剧发展至关重要的吸收和借鉴之源,这一学理前提保证了探讨中国古典戏剧现代性的可能。涌动在中国古典戏剧中主体“人”的觉醒及其在创作对象、创作者和审美接受者三维的体现,构成了我们在今天探索现代戏剧命题时不可回避的重要历史坐标。中西比较视野中的戏剧现代性又基于各自文艺传统的差异而又有侧重点的变换。作品、作者、接受者三者循环系统的现代性是戏剧现代性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论的“传统性”指它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特征,“现代性”则指它所隐含的现代文论因子及其与西方文论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古代文论研究的基本观念和方法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反思和清理。一种普遍的误解是以为西方文论都是大部头的体系性著作,对“西方”的理解也过于狭隘。“中西比较”这样的研究方式几乎是不成立的,因为它将原本庞大、复杂的文化发展过程大大简化、割裂,抽取出一些所谓的特征来进行比较;如果一定要比较,至少要在中、西、南亚3个传统之间进行。历史在变化,不可能“回到”古代文论,只能不断地学习它、使用它。学术研究的要义是把问题搞清楚,不能把纯粹的学术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或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是旧时代、旧社会、旧实践的产物,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从根本上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要求和完成我军历史使命的新要求.建设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必须推进中国传统军事文化转型,在批判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优秀军事文化因子,不断完善教育引导、法律规范、道德约束等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可能引发的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东方大国,中国要不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如果要,怎么实现转换?在反省现代性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仅仅担任批判者的角色,还是在批判的同时参与建构?如果说这些问题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就已经存在的话,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些问题则变成了再也不能绕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一样 ,都在事实上处于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过程中。全球化和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重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曾经对世界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国传统文化 ,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成为当代世界文化大花园中光芒四射的一支奇葩 ,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网络时代不但要保存和发展传统文化,更应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创造属于中华文化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术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独特产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其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及伦理道理 ,全面地影响到中医的基本学说和治学方法。在 2 1世纪 ,应对科学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 ,使人类不致于因为科学的发达而毁灭自身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儒、道,儒、道思想同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佛教在骨子里带有“和”文化的基因。“和”文化有先天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尤其表现在逻辑思维的欠缺。新世纪是中国文化进行整合的阶段,亦是传统文化复兴、宏扬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因素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其糟粕部分已经给经济带来了负面效应,美国和日本“文化制胜”的范例,对于我国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发生过一些变化或改进,但它始终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做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样式,礼仪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自然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我们对此应保持清醒的认识,进行扬弃,使它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的认识,梳理了近代以来学界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探讨,并结合实际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是必要而迫切的,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以价值观念为核心、以理性思维、现实的问题导向为原则,创新的关键在于尊重文化传统的现实和坚持现代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中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关系 ,阐明了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唯一方法 ,并论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