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2007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就业形势的基本特点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全国有就业人员74432万人,比上年增加692万人,增长0.93%;比2000年增加2347万人,年均增长1.07%。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受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我国的失业人数也在增加。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推算,2003年全国有失业人员1643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1541万人,分别比2002年增加23万人和81万人。2.就业人数的增加集中在城镇。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依靠城镇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开拓。2003年,全国城镇有就业人员25639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增长3.47%;与2000年相比,增加24…  相似文献   

2.
随着四川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一系列鼓励就业政策的实施,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构的基本形成,四川城镇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就业人数增加。据2004年城镇劳动力调查资料推算,全省城镇就业人口为1086万人,比二季度增加10万人,从2000年以来,四川城镇就业人口总量增加均在10万人左右。2004年四川城乡就业人口达到4691万人,就业率为73郾25%,城镇就业率为53郾87%,城镇就业率比乡村低29个百分点。在城镇就业人口中,男性为606万人,占55郾8%;女性为480万人,占44郾2%。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就业率比女性高16个百分点。尽管四川就业…  相似文献   

3.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就业的影响   据劳动保障部门数据显示,2009年1-6月全区累计实现新增就业人数13.67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3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7%;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2.5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84%;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4.03%,比2008年末低0.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一、"十一五"时期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542.26亿元(现价,下同)增加到2010年的4209.02亿元,年均递增15.0%,快于同期全国服务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3%;服务业实现税收542.42亿元,比2005年增加327.62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38.2%,服务领域日益成为地方增税的重要来源.2010年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407.5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达34.4%,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员89.6万人,占全区新增就业人员的62.4%.服务业正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情》2020,(1):26-27
就业总量继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全省城乡就业总量为48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万人城镇就业人员17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1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35.1∶27.3∶37.6主要就业指标超进度完成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7.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6.8%失业人员再就业30.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9.4%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5.1%。  相似文献   

6.
一、绥化市就业形势的现状1、从总体上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依然比较严峻。2011年底,全市从业人员总数为27.2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17568人,增长6.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全年全市城镇新就业6.76万人,新增就业6.38万人,领证人员再就业6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28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0.41万个。2、从结构上看,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2011年末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18.0万人,占全  相似文献   

7.
《四川统计》2014,(2):26-27
2013年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 全年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3.45万人 截至12月底,全年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3.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1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15万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16.81%、150.68%、169.1%。  相似文献   

8.
一、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动分析 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的变动分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浙江作为人口密集化程度高、就业压力大的省份,第三产业发展更加迫切.据统计显示,1985年浙江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1273.25万人,第二产业为735.22万人,第三产业为310.09万人,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为54.9:31.7:13.4.  相似文献   

9.
《青海统计》2009,(4):42-42
据劳动力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8年底,我省劳动力资源人口达到421.33万人,比上年增加5.53万人,增长1.33%,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76.01%。其中:城镇181.77万人,增加4.94万人,增长2.79%;乡村239.56万人,增加0.59万人,增长0.25%。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情》2015,(1):26-27
2014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2014年末,全省城乡就业总量为48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5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万人,乡村330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3万人。城乡就业结构为31.7:6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为190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6.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为127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为164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1万人。  相似文献   

11.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企业就业的影响   (一)从部门劳动统计教据显示对就业方面的影响尚未突出显现据劳动保障部门数据显示.2008年全区累计实现新增就业人数23.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9%,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3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31%,其中:通过各种就业渠道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人员5.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70%.……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统计》2011,(2):27-27
1.就业扶持温暖你我2.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共帮助40.6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省各地组织农民转移就业培训30万人,培训后新增就业24万人。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580万人;全省城镇和农村月人均低保标准分别达到376.69元和245.2元;全省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170万人,参保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青海统计》2007,(7):45-45
今年上半年,我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增加,劳动报酬、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大幅增长。一、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和在岗职工人数增加.  相似文献   

14.
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缓解就业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以来,在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大背景下,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就业空间明显缩小,外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就业数量基本稳定,只有个体、私营经济就业量持续增长,成为湖北省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2001年底,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312.3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9.2%,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员71.1万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241.2万人。从整体看,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就业有如下特点吸纳就业人数不断增多1992—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单位从业人员从96.5万人增加到312.3万人,增长了2.2倍,而同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波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其工业总产值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中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并没有呈现出抛物线式的增长方式,而是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方式。文章使用波动预测方法,预测出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约为1亿人。从事制造业的科技人员数会明显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也会受到制造业的积极影响。制造业能够承担较大的就业人员流入压力,在就业人口变动较小的情况下,制造出更多的财富。所以,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未来,中国制造业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城镇工业就业紧缩的结构特征分析 (一)所有制结构特征 按所在经济单位性质对就业人员进行划分,共为4类: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城镇集体经济单位职工、其他经济单位职工、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995~2001年,4类经济单位工业就业人员共减少了143.25万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的职工减少了117.36万人,城镇集体经济单位的职工减少了47.35万人,其他经济单位的职工与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分别增加了20.64万人和0.82万人(表1).  相似文献   

17.
日本女性就业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数众多的日本女性提出:二十一世纪是女性时代。为此日本女性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热情持续高涨。近年来女性就业率急速上升便是一例。现将日本女性就业状况作如下简介,以供有关方面参考。一、就业率上升据日本总务厅《劳动力调查》中所披露的女性就业数据来看,1993年女性就业人数年平均为2009万人,占整个就业人数的40%左右,而1975年女性就业人数占整个就业人数的比例不过为329人随着就业人数增加,民营企业中的女性就业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的平均就业年限也在上升。据日本劳动省的《工资结构基本统计调查》介绍,平均就业年限1993年…  相似文献   

18.
一、“十五”时期全省就业的总体情况2001年至2005年全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就业28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5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达246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累计达45.2Z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依次为4.7%、4.9%、42%、4.47%、4.42%,均低于国家确定的控制目标。同时,坚持统筹城乡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402万人。  相似文献   

19.
96.22万人尽管受疫情危机与全球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四川仍然超计划超时间进度完成了疫情前制定的主要就业目标,其中城镇新增就业96.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5万)的113.0%,完成了国家下达任务的137.2%。主要就业指标超计划超时间进度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30.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8万)的171.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8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万)的177.6%。  相似文献   

20.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我国是人口大国,注定要面临着巨大的劳动就业压力,尽管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就业,努力把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度目标控制在4.3%以内。但上千万失业人员的累积基数和每年800多万农村劳力急需转移以及每年将有500多万大学生等待就业,构成了就业难的现实图景。然而,在国内就业难中,国外就业却一片光明。近年来,我国对外劳务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新的就业岗位,因此,值得高度关注,认真谋划,奋力开拓,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