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欧洲科学技术浅析——也谈中世纪是近代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的中世纪被很多人视作科学史上的“黑暗时代”。但是,深入的研究表明,中世纪传承了古代文化,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萌芽。如丹皮尔所说“中世纪是近代的摇篮”。文章从中世纪的技术、大学教育及对亚里士多德体系的扬弃三个方面加以论证,以期引发对中世纪的科学技术进行更为客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家至上”,作为近代欧洲的一种现实主义外交原则,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它在法国及欧洲的实践,推动了欧洲中世纪大一统国际体系的瓦解和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并开启了以现实主义原则指导近代欧洲外交的传统。在理论层面,“国家至上”原则对现实主义发展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标志着民族国家被确立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分析单元;它为“国家利益”原则的形成提供了早期观念形式;它催生了近代欧洲均势外交的共识,进而有力地促进了均势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史文献中,位于整个经济体系顶端的大型企业常被用来解释欧洲经济崛起的独特性。在近代欧洲崛起的一个关键部门——海外商业中,欧洲人创造出新的合股经营形式并最终演变为股份公司,这一组织上的优势也被用来和中国近代企业组织相对照。文章对近代中国的股份制企业进行了回溯,认为中国近代企业面临非正式环境约束,股份公司所表现出组织上的优势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有限,使近代企业不可能出现普遍的纵向一体化阶段,从而也决定了近代企业无法发展成为欧洲国家近代化过程中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导言 追溯人类文明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以至现代一切科学技术的辉煌成果,最初的一线曙光是在欧洲,在中世纪晚期与近代世界之交界线上出现的。近代科学技术是在三百年之久的文艺复兴激流的迴荡与撞击中诞生,在意大利北部出现涓涓源头,然后展转西欧,汇集无数支流,在英国形成科学革命巨浪,并迅速扩展到法国、德国以至美国,揭开了近代、现代历史帷幕的。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历史的分期中,介于古代和近代之间的那个时期,通常写作“中世纪”.“中世纪”是个译名,它的西文原语最早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拉丁语medium aevum近代欧洲各种语言与之同义的词.  相似文献   

6.
欧洲中世纪史诗对古代史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继承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雄史诗在欧洲中世纪文坛独领风骚,其题材内容(战争、英雄、宗教),既继承了古代史诗描写的传统,又超越了传统,预示着文学题材内容发展的新方向,成了欧洲文学史上连接古代与近代的核心链条。通过分析中世纪史诗的题材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欧洲文学的发展脉络,较为客观地评价中世纪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的雏形--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市民阶层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和市民阶层在封建主义政治秩序的框架内悄然生长,其微弱但坚定的推进步伐逐渐撼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石,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铺平了道路,它们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西欧城市从中世纪中期开始兴起,它们逐渐与王权达成了充分的合作基础,市民阶层展开了积极的政治参与,对封建制度进行挑战,推动近代君主专制的涌现。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早期的政教关系通常被称为“两剑论”,教权与王权交织着合作与冲突。教会史上的“阿维尼翁之囚”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对抗达到顶峰。在此期间,法国在与教廷的对峙中占据了优势,最终掌控了教廷将其迁至阿维尼翁。与此同时,圣殿骑士团也在此过程中遭受了打击,成为教权与王权对抗的牺牲品。中世纪晚期教权逐渐式微、王权不断崛起,是欧洲历史上一项重大而深远的变革。王权的崛起限制了教权的影响力,推动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并为宗教改革的兴起提供了背景。这一转变也促进了现代国家政教分离理念的传播和普及。这些变革共同构成了欧洲社会新秩序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历史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欧洲近代经济文化本质上是处于兴起和形成阶段的资本主义文化,其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时代。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是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从古希腊时期开始,欧洲的经济思想、经济制度和经济活动中渗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许多因素,包括私有财产意识、契约自由、财富和管理意识等。在中世纪盛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城市的复兴,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商业意识、要求自由和平等的呼声,以及世俗主义和享乐主义日渐增强,这是欧洲近代经济文化更为直接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欧洲今天走向联合,有着古代中世纪文明统一性的"历史因缘".近代欧洲虽然一直处在民族国家的"分裂"之中,却没有中断和抹杀欧洲文明的统一性.欧洲一直存续着统一的伦理原则和法理原则的内涵,近代欧洲国际社会的形成是这种统一性的表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的特征具体反映了欧洲统一性的近代内涵.  相似文献   

11.
欧洲近代国际社会的形成与欧洲中世纪后期以来的几次重大社会变革有直接关系。文艺复兴运动创立并完善了主权国家观念和近代国际社会所需要的国家间的共同价值观 ,瓦解了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旧欧洲。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 ,欧洲旧的基督教共同体的统一性多样性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欧洲近代国际社会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的拓殖运动是指发生于 11-13世纪的大规模移民、拓边行为。它不仅是存在于欧洲的一种社会活动,而且是当时生产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反过来它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伴以生产关系的逐渐调整。生产力的提高和地域分工的优化,大宗贸易与商业资本主义随之产生。资本增殖的内在需求推动欧洲人走出欧洲去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世纪的拓边也由此突破边界而扩展成为近代的海外殖民。  相似文献   

13.
西欧言论自由的制度范式与近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制度思想史角度对西欧中世纪言论自由的实现及近代转换进行了初步考察。黑暗时期 ,政教分离的制度范式成为防止思想完全禁锢的有效屏障。在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阶段 ,绝对主义的制度范式在内容和结构上阻碍着出版自由的可能性 ;近代国家的立宪主义制度范式 ,确立了个体言论自由的法律保障和实现形式 ,在制度内容和结构上达成一致。奥古斯丁、霍布斯和洛克等分别为这些制度范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中世纪有宪法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近现代欧洲各国的宪法或民主政治,人们宁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民主政治中寻找根源,而不愿将之与近代毗邻的"黑暗的"中世纪相联系.人们概念中的等级、特权和专制的欧洲中世纪是没有宪法的.但果真如此吗?本文以有别于传统宪法定义的方式,在对欧洲中世纪宪法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得出欧洲中世纪有宪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而在此期间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在犹太历史上其意义更是深远.它彻底改变了中世纪西欧各国与犹太人的关系,是欧洲反犹史上的转折点,影响了中世纪欧洲犹太人的人口分布、政治和经济地位以及文化传统.因此,研究十字军东征时期屠杀犹太人的原因和影响,对研究近代犹太人的状况有十分重要的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而在此期间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在犹太历史上其意义更是深远。它彻底改变了中世纪西欧各国与犹太人的关系,是欧洲反犹史上的转折点,影响了中世纪欧洲犹太人的人口分布、政治和经济地位以及文化传统。因此,研究十字军东征时期屠杀犹太人的原因和影响,对研究近代犹太人的状况有十分重要的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市场”原本是人们生活中的用语,在近代,它进入经济学理论,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或范畴。本文考察了近代一些重要经济学家对“市场”定义的探讨,并对这些定义进行评价。一、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概念在古代希腊、罗马,以及在欧洲中世纪的文...  相似文献   

18.
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叶,在中西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古代希腊、罗马科学文化的衰微和漫长的中世纪黑暗统治之后,出现了“文艺复兴”,产生了以科学实验为特征的近代自然科学。从此,欧洲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达千年之久,到了这一时期,正是朱明王朝统治时期,尽管在医药学、地学、农学和手工业工艺方面,仍有所前进,出现了《本草纲目》、《徐霞客遊记》、《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等名著,但  相似文献   

19.
自然法学说渊源于古希腊,中世纪时沦为神学统治的工具.西方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时期,自然法学说开始复兴,16-17世纪被赋予近代意义.在欧洲转向近代化的背景下,近代自然法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原则深刻影响了法国的社会进程.自然法学说适应时代的需要,与人类理性原则一起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有内史研究、外史研究、系统比较研究等三种方法,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透视了这一课题;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可以表述为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技术,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明同欧洲文明相比杂化程度较低,没能产生有开放性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和日本近现代化的不同过程和程度表明,自觉的改革和自主的开放是掌握和发展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