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生态恶化的制度因素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桂英 《兰州学刊》2006,(9):182-184
在生态治理投入渐增的今天,内蒙古草原生态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恶化的速度。以往的研究和对策大多停留在浅层生态学层面,而深层生态学认为,低效率的制度安排是草原生态恶化的根本,即草场产权制度延滞落后;草场有偿流转制度漏洞百出;畜牧生产激励制度有欠妥当;草场放牧制度弊端迭累;法律制度稀松筛漏。而当前生态治理缓慢的症结在于:重工程操作,轻科技依托;重个体,轻合作;重速度,轻效益;缺乏长期稳定的投入。未来草原生态治理在制度上应有所创新:落实“双权一制”,扭转牧民在产权问题上的心理错位;完善草原生态管理制度;建立体现生态公正的投入机制及保障机制;加紧完善和切实执行有关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遇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时,可以通过调整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空间配置,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承载能力的平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时间维度,也具有生产力区域布局的空间维度。当前,中国的环境状况是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开发空间布局高度相关,按照环境承载能力合理配置国土开发空间布局,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空间支撑。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88-95
西方理性主义的过度膨胀是现代生态文明出现危机的根源,作为与西方迥然不同的中国思想成为解决这场危机的重要思想参照,根源于这一思想的中国儒道禅美学作为一种生态美学从人的感性生活中阐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生态原则。我国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在借鉴西方生态美学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深入中国文化土壤与生活实践,创作出适合中国现实的生态文学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考察和梳理近年来的生态文学研究,可以发现:生态文学的学术命名多种多样,但其内涵的描述和个性特征的概括却具有趋同性;生态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和思想理论背景,它的崛起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的生态文学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还存在一些缺失和流弊.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新文学逐渐建立起一整套的制度体系。循此思路,建立文学学校不仅仅是文学任务,也是政治任务。围绕中央文学研究所的建立、发展与最后停办,文学界领导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文学纠葛,这些文学纠葛是1950年代文学政治生态的生动表现。文研所走向式微及其最后的停办有个人恩怨的因素影响,但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左右的,决定这所学校命运的,是时代的语境和政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7.
生态文学的亲和性关系不仅针对人,而且包含对自然与环境,或以亲和的态度与方法融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生态和谐关系,进而展示对人的生存活动的亲和性与意义.生态文学活动要塑造具备亲和性活动状态的"生态人","生态人"在现实生存境域中总是要倡扬一种生态精神所激发的生命体验,以基本的做人准则塑造生态人格."生态人"的人格构成既要内存一种包容精神,还要激发人们的生态责任感.生态责任既是个体及自我的责任,更体现着人类责任,其目的指向必然是明晰的,表现出一种节奏化、韵律化、诗意化且可持续性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8.
明代 ,宁夏镇生态恶化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规模屯垦、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和焚烧草场。该文提出今后宁夏农牧业生产要以史为鉴 ,生产规模应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国家和地方应加大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态治理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学的发展生态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学日益成为文学界关注的热点。立足于我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性,关注生态文学的发展生态,以利于推动它的发展,成为当前切要的问题。我国的生态文学表现出"五个结合"的特征,在生态思想、创作领域和社会精神文化建设诸方面取得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成就,但还存在创作规模和质量不够、研究条件和批评理论系统化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优化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方面作好应对。  相似文献   

10.
生态思潮发轫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在人类和整个地球存在严重生态危机的背景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国内外学者不仅致力于具体文本所体现的生态思想研究,而且进一步深化了生态文学理论.但涉及中西方生态文学的比较性分析尚不多见.本文从分析中国及西方生态文学创作状况入手,对中国生态文学与西方生态文学的共同点、差异性及其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尽的比较性分析,旨在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彻底消除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及诗意栖居,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中心主义、征服与控制自然观批判、科技至上观批判和生态审美等方面切人,从生态的角度解读安徒生的童话《夜莺》。倡导尊重并善待自然的人文关怀,以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2.
抽象的内在本质和价值只有通过外在结构和机制的表达,才能够得到清晰的呈现。在解读公共领域结构性要素及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肯定了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并从生态学的视角对网络公共领域进行了解析。分析了网络公共领域中个体网民的行为失范、网络种群的极化倾向、网络群落的民意稀释以及网络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和谐因素等生态失衡现象,并从公共理性的培育、网络空间的把关、信息鸿沟的弥合、法律制度的供给及网络公共领域的现实回归等方面提出了网络公共领域生态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及各自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范畴中女性写手的创作表现出与男性写手较大的差异。当代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开放、当代女性主义思潮以及大众传媒导向的影响等因素共同促成女性网络文学群体的崛起,女性写手的集体崛起从一定程度上扭转文学史中女性书写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5.
文艺与革命:中国左翼文学发生的审美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左翼文学发生的审美之维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和"革命文学"、"普罗文学"创作与理论论争的基础上被建构起来的,它有文艺的革命性与革命的文艺性两个最基本的向度,二者之间既有矛盾冲突也有相契合之处,且与新的伦理和认知维度绞缠在一起.具体而言:政治意义上的革命实践与具有先锋性的革命文学的艺术探索,均需要同样具有变革性的革命语言能够被民众所接受;中国革命文学蕴涵着一种流血的冲动与新伦理道德建构的理想寄寓;革命作家力图使文艺成为与物质或其他实践手段一样的助进社会改造的工具性力量;有着"Simple and Strong"等美学风格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体现了革命文艺界发展新的文学形态乃至艺术本质的精神诉求;以"普罗"作家为主体的左翼知识界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创造未来文化的历史责任,他们强化的文艺阶级论和革命道德观打破了许多传统的审美惯例与接受者的心理秩序.文艺的革命性和革命的文艺性均是"带着镣铐和枷锁"的审美之维.  相似文献   

16.
张德军 《殷都学刊》2008,29(4):111-113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和日益低靡的文学环境,生态文学已成为必然。而中西方文学共同的启蒙载体——神话无疑成为这一思潮的原动力。本文从中西神话,生态危机、及生态文学的源起和现状等方面对这一思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日益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现行的农地制度息息相关。通过分析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它对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不利影响,指出现行农地制度是造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制度成因。就此,得出应对现行农地制度进行适度调整,建立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农地流转制度;实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农业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描绘了工业化生产给自然生态带来的恶果,强调了自然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部生态力作。本文借助生态批评的理论,从生态批评的三个主要维度,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出发,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展现的生态危机,揭示作品中深刻的生态思想和斯坦贝克的生态观,并指出回归自然、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对构建和谐生态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与政治的联姻推动着生态政治的形成与发展。生态政治的重大价值追求是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观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安全观的新安全观,也是一种新的政治观和新的人权观,对于政治价值观、政治结构、政府职能、政治稳定以及公民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影响。执政党的生态执政观、生态型政府建设、生态型公民社会的培育,是推动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生态安全理念建设、生态安全制度建设以及生态安全行为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推动着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