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兼并后的文化整合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企业兼并是一种文化重组的过程,因此,兼并后的文化整合是保证兼并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明确企业文化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兼并后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及企业文化的整合模式,并提出企业在选择不同文化整合模式时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重经外延的演变趋势,其次基于台湾和美国企业重组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企业重组内涵的演变,再次从流程变革管理和核心能力两个方面,说明了企业资产重组和业务流程重组相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企业兼并作为一种企业重组和扩张的手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现象,本文从运输市场、最佳运输规模、运输企业发展和交通运输现状方面,对交通运输企业兼并的动因进行了分析,以便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兼并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4.
企业兼并作为一种企业重组和扩张的手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现象。本文从运输市场、最佳运输规模、运输企业发展和交通运输现状方面,对交通运输企业兼并的动因进行了分析,以便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兼并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5.
面对全国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水泥企业兼并重组已经成为重要的应对途径之一。文章在分析水泥企业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两种常见兼并重组模式主要优缺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响水泥企业选择兼并重组模式的七大因素,最后在资产并购模式基础上优化设计了一种较为合理的兼并重组模式,阐述了优化模式应用的几个关键要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二阶段动态古诺竞争模型,考虑了通信产业网络运营商横向兼并前后边际成本的变化,研究存在n家运营商的同质产品市场中,企业进行横向兼并的条件,并对横向兼并所引起的运营商利润变化及社会福利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横向兼并后边际成本节约程度的增加,运营商利润和社会福利都会增大。本文尝试对在网络融合下,媒体交叉竞争、产品同质化的过程中,网络运营商之间横向兼并行为进行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有关结论可以为政府制定网络融合下通信产业重组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化”释义的可能性——与建构主义对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考察了中西“文化”概念的古义及其演变 ,阐释了建构主义的文化概念 ,分析了文化存在的三种形式 ,揭示了“文化史的妄想”,指出了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从企业兼并与收购的利益效应角度研究并购行为的产生 ;从企业外部扩张优势、规模经济、交易费用及经营多样化的角度 ,分析效率因素、投资风险因素、市场开发因素、成本与效益因素等对企业兼并与收购行为的影响 ;从复杂多变的兼并与收购的动因中 ,归纳出具有普遍影响的动因 ,并对各种动因的利益效应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一、德行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二、“德性我”的分析;三、艺术化的人生等三个方面,对现代新儒家钱穆的人生价值论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在钱穆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的道德实践即德行,德与行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优点;“立德”的途径应是提升人的生活境界,“德性我”的人生是充实并焕发出“光辉”;理想的生活就是“安乐”,是德性与自然的融合。作者认为,钱穆在历史文化意识观照下发煌的“德性主体”,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主体,它显示出了钱穆与其他新儒家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被兼并与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性质,分析了企业兼并的4种形式(即资产(股份)购买式兼并,受托管理式兼并,股份收购式兼并,委托书征求式兼并)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它们的运作环境、利弊得失,这对当前我国企业资产重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便于企业在实施并购中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其合适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从全球化的核心理念与文化内在结构之间关系的视角去审视文化全球化,发现文化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是以一种悖论式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一方面,全球化并没有改变各民族文化内部固有的结构形态,各民族文化仍以其独特的面貌存在并发展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共同问题,将会在各民族文化多元交流、对话和碰撞中融合重组为一种为世界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新文化类型———“世界文化”。作为文化全球化的两个互动的方面,文化的多元化共存和一元化趋向不仅是同在的,而且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企业兼并中文化重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重组是企业兼并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反观企业兼并的实际情况,文化的融合更应是兼并中不可或缺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企业文化重构的作用、文化重构的模式及员工的适应过程、重构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作些理论分析以期为企业兼并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从“增量改革”到“质量改革”的发展过程 ,所谓“质量改革”即是通过国有企业进行的战略性改组、兼并、联合等形式搞活国有企业。本文分为三部分 :一、我国转轨时期的经济体制的运行 ,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的国有企业的运行。二、政府主导型企业兼并。在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兼并是由政府推动的 ,政府作为企业兼并的行为主体有着深厚的体制基础。三、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兼并中的政府行为 ,即国有企业在今天兼并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控烟局势的愈演愈烈,烟草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文章阐述了烟草行业“工商分离”体制的背景及其发展状况,对“工商分离”前后烟草行业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国家财税制度改革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使烟草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同时提出了烟草行业财税制度改革和企业兼并重组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兼并和分拆两种重组方式的不同,重点分析了在不同方式下所产生的1+ 1> 2 效应的不同表现形式,由此指出企业必须适时地进行资产重组,选用正确的重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重要推手的背景下,陕西文化产业在推动消费方式转变和引领消费结构升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对陕西文化产业在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及其发展机遇进行分析论证。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互联网+”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变革、科技与文化融合形成的创新驱动力、“文化+”的跨界融合等都为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陕西文化产业要实现突破式发展需从转变观念获得追赶超越的新模式,从产业转型面临的新理念获得发展新思路,从文化科技创新驱动的新动能获得发展新趋势,从“文化+”“互联网+”新业态获得发展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是:围绕“文化+”发展新型业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文化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文化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动陕西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构建基于互联网能力开放的应用聚合及业务的科技文化创新体系;优化文化产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加强产业融合系统布局和顶层设计,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文化产业人才研究与引进机制,扶持本地创业团队和文化创意产品。  相似文献   

17.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兼并和分拆两种重组方式的不同,重点分析了在不同方式下所增生的1+1〉2效应的不同表现形式,由此指出企业必须适时地进行资产重组,选用正确的重组方式。  相似文献   

18.
谋求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协同效应是企业兼并活动存在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企业兼并结果的实证分析,也可以看出企业兼并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整合的失败。本文试从总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策略与方法两方面探析企业如何实现兼并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提升组织资本,取得管理协同效应,实现从“容”到“融”的完美兼并和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企业兼并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兼并与企业收购是两个有差别的概念,不应混淆。企业兼并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兼并是一种企业行为,反映企业产权的转移。企业兼并应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我国法定的兼并有承担债务式,直接购买式,吸收股份式和控股式四种。目前,我国企业兼并立法尚存在条文过于简单笼统,操作性差,完整配套的保障和控制企业兼并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法规之间、法规与政策之间缺乏整体的和层次上的协调和衔接等缺陷,都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融合发展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均取得了共识.但对韶山市典型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红色文化事实上具有公益性、市场化和境域性并存的特征,无法与乡村旅游完全融合,只能发挥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开放机制的综合作用,通过三种模式嵌入乡村旅游:公益性红色文化联动式嵌入、市场化红色文化融合式嵌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式嵌入.公益性红色文化联动式嵌入,发挥公益性红色文化的引导作用,鼓励多主体参与文旅市场,丰富联动产品的价值创造路径;市场化红色文化融合性嵌入,促进文旅产业资源的要素重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丰富融合产品的价值创造路径;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性嵌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区域辐射作用,完善共享政策支持体系,丰富城乡全域旅游的价值创造路径.这三种嵌入模式可以实现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构性耦合,避免二者笼统融合和简单捆绑的弊端,有利于快速形成全域旅游新业态,助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