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世纪初,意识流小说在西方文坛上异军突起,经久不衰,其主要特点就是侧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典型的意识流作品有法国作家爱杜华·杜夏丹的《斫却月桂树》(1887)和马赛尔·普鲁斯特的《追忆流水年华》(1928);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1922)和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罗维夫人》(1925);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嚣与狂怒》(1929)和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1932)以及当代女作家乔·卡·欧茨的《海滨姑娘》(1974)、《29条臆想》(1979)等。然而,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并非始于意识流小说。远的不提,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就不乏其例。19世纪后期的一些俄国作家更加重视人物的心理剖析,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问题在于现代派的意识流手法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大相径庭。本文试图将这两种心理描写进行对比,就其不同之处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写作技巧。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在他的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采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描述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一天的心理活动 ,展现了奶奶一生 80年的坎坷经历 ,塑造了一位善良、宽容、吃苦耐劳、倔强的老妇人。波特通过意识流手法 ,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奶奶纷乱繁杂的意识活动 ,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奶奶的性格 ,充分体现了她作为“一流艺术家”的卓越才能。  相似文献   

3.
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英国小说家,在西方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小说家。其主要原因是乔伊斯在小说结构方面的独特构思与他采用的创作方法即意识流。另外一位英国小说家、散文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1882-1941)在意识流运用方面与乔伊斯齐名。在意识流研究过程中,人们常常将二人相提并论,其实二人并不雷同。本文试从内心独白的使用方法来分析二者各自的独特之处。一、内心独白的定义与分类内心独白这一现象十分复杂,但分析起来,这一概念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即:“内心”、“独”和“白”。“内心”即…  相似文献   

4.
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的实践者。在他的作品中能发现很多具有意识流特征的写作手法,如:以心理时间来结构作品;自由联想手法的运用;丰富的感官印象描写等等。可贵的是,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借鉴并非简单的"移植",而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东方化的特征。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相比,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主要宣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人物的意识描写没有完全退缩到人的潜意识之中,而是与外部世界有或多或少的关联。而且,王蒙笔下人物的意识流动受到一定逻辑关系的制约,不似西方意识流那样随意跳跃。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实践推动了意识流文学的东方化进程,是意识流文学东方化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徐智玲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与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上升起的两颗璀璨的明星.如果说乔伊斯对英国现代文学的突出贡献在于对现实主义传统的彻底决裂即意识流手法的广泛运用上,那么,劳伦斯的贡献则是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之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以来,王蒙借鉴西方现代派,特别是意识流的手法,创作了《夜的眼》、《风筝飘带》、《春之声》、《海的梦》、《布礼》、《蝴蝶》、《深的湖》、《杂色》等短篇、中篇小说.这些作品运用新的艺术手法为当代小说创作别开生面,它取得的成功引人瞩目,蜚声国内外.但近年来,对王蒙作品的研究多从主题、人物、结构方面探讨,而对作者所找到的“自己的语言”却关注不够.本文打算从语言学角度,就其作品在语言要素的选择方面作初步的探求.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王蒙近年来作品的语言,不仅仅表现了作家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而且标志着一种新的语体手段、或说是一种新的叙述语言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春之声》的语言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名篇。小说以其独特的结构、新颖的语言震撼了文坛。文章认为,在结构上,小说不会但运用了心理结构线索,还运用了时间结构线索。小说由于集中使用某些表现手法,大量运用心理描述和具有历史意蕴的象征手法,使语言呈现出结构的扩张感、表现手法的新奇美和鲜明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8.
时间技巧与沃尔夫的意识流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沃尔夫在她的几部长篇小说中都表现出她对小说时间问题的极大关注和巧妙处理,具体表现为《达罗卫夫人》中的"时间的浓缩",《到灯塔去》中的"时间的空缺",和《浪》中的"时间的象征"。文章阐述了时间问题的巧妙处理对沃尔夫小说的意义:时间的巧妙处理使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和蒙太奇等意识流写作手法在沃尔夫小说中得以运用;时间的巧妙处理辅助构建了小说的结构美;时间问题处理技巧是沃尔夫传达思想情感,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东方意识流     
王蒙是意识流传入中国后第二个高峰期的“弄潮儿”,王蒙之所以极力主张并实践意识流手法,有时代影响和自身经历的原因。他的意识流受到西方和传统两种文化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王蒙既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又发展、创新,剔除其中的神秘变态色彩,融入传统写法。他主张形式上,技术上的为我所用,以此勾勒中国文化、历史、生活和心灵的画卷,以中国式的人文精神,从现实的感受出发来规范意识的流向,所以可以称王蒙的意识流为“东方意识流”。  相似文献   

10.
因为对笔下人物的刻画细腻、真实 ,注重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原因来描写事件 ,亨利·詹姆斯被人们冠以“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本文以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手法为切入点 ,指出心理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 ,以及与意识流小说在创作技巧、表现等方面的不同 ,从而明确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一、乔伊斯及其作品随着代表作《尤利西斯》中译本的问世,英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意识流大师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已为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所熟悉。这位爱尔兰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以多种新颖手法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形式,开辟了富有革新精神的现代文学的...  相似文献   

12.
白先勇尝试运用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技巧——意识流创作手法始于与台湾大学外文系同学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以后,随着作家自身经历的变化和对意识流创作理论认识的深入,其笔下意识流这一创作手法呈现出鲜明的“模仿试睑一成熟定型——在扬弃中提升”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3.
作为表现作品形式之一的第一人称手法,曾被狄更斯用来写过七十五万字的鸿篇巨制《大卫·科波菲尔》,也曾被鲁迅先生用来写成过八百七十二字的《一件小事》。出现过普希金《驿站长》、《上尉的女儿》以及狄福的《摩尔·弗兰德斯》、勒萨尔的《吉尔·布拉斯》,夏绿蒂·朗特的《简·爱》等优秀作品。固然,在我国古代,由于小说一般都是为“说话人”服务的“话本”,为赢得观众,说话人为叙述方便起见,多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以致第一人称的方式在我国古典白话小说中不多采用,但是,作为“案头文学”的文人作品中,第一人称的手法依然为一些人所采用(如唐代张文成的《游仙窟》和晚清吴趼人的《二十年  相似文献   

14.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20世纪意识流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她与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享利·詹姆斯、马塞尔·普鲁斯特和詹姆斯·乔伊斯齐名。她蔑视19世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主张在创作上大胆探索,力图描绘内在的、主观的个人经验。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每一个经验,每一个感觉,每一个印象以至每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不是按照一种合理的顺序去安排,不是放在现实的时间和空间中,而是通过她的一个人物的内心流泻出来,这就是“意识流”。这位20世纪最有独创性的女小说家在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上还进行了有别于一  相似文献   

15.
作为20世纪的英国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创作中的现代主义特色是极为鲜明的,如人称变化、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手法等的运用。《帕克大妈的一生》一文中,作家娴熟运用了意识流技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美国杰出诗人威谦·卡洛斯·威廉斯的长诗《佩特森》的分析 ,阐明其在美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它完全不同于美国文学史上那种以欧洲诗歌为范本的传统长诗 ,也有别于其他同时的美国长诗如《荒原》等 ,开创了美国诗歌的新纪元。《佩特森》不仅在内容上别具一格 ,而且在结构、技巧和格律方面也有诸多创新。文中对此诗的开放性结构、意识流手法和“可变音步”的节奏原则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运用影响比较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就王蒙的“季节”系列对《红楼梦》艺术上的多方面的继承、借鉴进行了比对分析和论述。情与政的双线交织:王蒙在构思和设置“季节”系列的主线和具体谋篇布局时,从《红楼梦》的“以兴衰为经,以情为纬”结构艺术中得到启示并加以借鉴吸收;日常生活的注重和艺术直觉的崇尚:王蒙在“季节”系列的创作中受到了《红楼梦》的“善写日常生活诸事、写得津津有味”艺术旨趣的启发、感染和影响;闲笔与陌生化手法的采用:王蒙非常欣赏《红楼梦》中的“闲笔”和“陌生化”手法,并在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季节”系列对《红楼梦》艺术手法上的借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时空及对象的变化而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18.
象征手法在《简·爱》中的运用李玉珏,孙汉云《简·爱》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成名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小说于1847年10月一发表,便在评论界和读者层引起轰动效应,至作家去世前的短短7年多时间里3次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稼轩词的艺术手法的多样性作赏析,指出,《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这首壮词是运用“闪现”的蒙太奇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乔治·奥韦尔不仅是一名伟大的讽刺小说家,而且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在《马拉喀什》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中,他以鲜明的反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主题、冷静客观的叙事笔墨、平易清晰的语言风格、及运用得当的对比反衬艺术手法,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实现了他自己提出的“把政治写作变成一门艺术”的创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