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爱娟 《学术交流》2006,(1):179-181
战乱、灾难、死亡,使穆旦切实感知到大地的黑暗与颤栗,人性变异的荒蛮。穆旦窥破了当时文化的种种虚伪与神话,从而转向内在思想“探险”与精神求索中。因此,他的诗歌想像力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的丰富的宗教想像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试图在诗中创造一个上帝,于是,在他的诗中一度出现了与自己相对的“神”、“主”、“上帝”之类的意象。而且,“上帝”这一意象的内涵相当丰富,他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含义露面,不断相互替补,给穆旦诗歌增加了深度和广度。同时,作为一个关注现实的诗人,他更痛苦地发现,上帝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可以说,当穆旦采用西方诗人的重构方式时,他却发现了信仰重构的渺茫。至此,他的“丰富的痛苦”的主题得以突现。  相似文献   

2.
徐源 《社科纵横》2010,25(7):106-110
本文以对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群的美学及象征意蕴的研究来梳理、分析艾青诗歌中立足于本民族的"根"而又具有的全人类性视点的现代性特征.本文认为艾青诗歌的现代性特征首先来自于他在面对个体和民族的困厄、苦难境遇时的抗争,对理想和光明的坚执和内心超越性的精神;其次来自于他的诗歌创作对于西方象征主义和印象画派的借鉴.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创新使他的诗歌艺术从个体内心走向对永恒世界的探求,因此具有了世界性的价值.艾青诗歌的现代性特征给当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建设文化大省,弘扬浙江精神的背景下对艾青诗歌现代性的研究又具有了现实的指向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派诗到九叶派诗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首先表现为主题的开放性趋势:从现代派的寻找精神的家园到九叶派的突入人生现实与心灵的现实。其次,现代派诗人在30年代建立的现代主义诗歌形式范式和审美价值系统到九叶派诗人手中发生了一系列更具有现代化形式意味的转型。这种演化中的转型突出表现为:由情绪诗化到智性诗化,由诗的意境化追求到诗的戏剧化形式探索。九叶派诗人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在政治生涯中是个失败者,这又导致了他人生道路的坎坷多艰.他的大半生都沉沦在枯燥无聊的幕府生活中,到处辗转漂泊,为他人做"嫁衣"耗尽了大量的心血.他的爱情生活有乐也有苦,且苦多于乐.现实的苦闷与失败和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构成了李商隐诗歌的主旋律.他的苦难遭际和非凡天赋的有机结合熔铸成一篇篇至情至性的诗章,他的爱情诗真挚而缠绵,热烈而深沉,朦胧而曲折,交织着他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孙冬 《学术交流》2005,(6):165-167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美国重要的现代派诗人之一。对于意象的使用是他诗歌突出的一个特点。一些主要的意象反复地出现、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它们不仅构成了诗歌的主体,并不断地强化了史蒂文斯诗歌近乎惟一的主题──想像和现实的关系。这些对立二分的意象包括:南方和北方,大海和音乐,雕像和荒野,颜色和黑暗等。他们代表人性的两重性,其中南方、大海、荒野、绿色等是代表自然、感性、激情和物质生活的意象,而北方、音乐、蓝色等则代表人的想像、创造性行为和理性的力量。这些意象彼此冲突而又互相渗透,既矛盾对立,又彼此依托,是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不可缺少的两种力量。  相似文献   

6.
尊敬诗歌     
尊敬诗歌王伟芳这的确不是一个令诗人风度翩翩的时代。此时,我选择这样一个话题,就不仅是一种态度式的情感提示,而更近似于一种理智的判断。尽管在这个题目下所叙谈的是一些对诗歌的随想,而并非理论化的巨型话语。豆.一个童话的失落。一位文学评论家对我们生存的当下...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是中国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这是举世公认的。同时他在哲学领域里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从实际出发,对传统哲学观念进行了重大变革,他的哲学思想中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辉,又突现了他超越马克思主义适应当代中国现实的新特点。  一、矛盾融合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斗争又融合推动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一般来说,斗争性占主要地位。过去,在“斗争哲学”指导下,片面强调斗争性,忽视了同一性,即融合性,这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刘立善 《日本研究》2013,(3):112-117
耽美派作家反对风靡文坛平板无味的自然主义,极力逃离现实人生的泥淖,从氛围、心绪和情趣中寻觅避风港,赞美风韵女人肉体生命的律动,将颓废享乐作为精神逃亡的宿营地,借助官能快感打开精神桎梏,宣称恋爱和官能欢乐是人生目的。以绚丽的幻想美、官能美反驳文坛灰暗、矣技巧、平板的自然主义文学。《痴人的爱》宣告谷崎前期文学活动基本结束,由此转变文风,他告别“恶魔主义”。前期的谷崎是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者和描写现代社会风俗的高手,后期的谷崎文风慎重,题材转向古典美,进入古典主义时代。谷崎忠于个性化审美观,不迎合时局,不盲目跟风,不把文学绑在国策战车上,是他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杨东 《学习与探索》2012,(8):129-132
菲利普·罗斯在他后期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对现实的极大关注,作品都是以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为背景,小说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折射出整个美国社会潜在的生存危机。为了突出这一主题,作者对传统的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手法进行了创新,把时空穿梭和叙事浓缩等手法融合在一起,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忧虑,这一时期也是菲利普.罗斯小说创作的重要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0.
杜甫在诗歌当中大量运用并发展了以典咏怀手法,使用典与他的现实人生思考和自我体认紧密结合,从而达到浑然一体。而杜诗中典故群的使用及对多重典源的消化,又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秘响旁通"的美学活动,深化了杜诗意蕴。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来说,咏怀诗的发展呼唤用典手法的加入,而杜甫完成了两者的结合,从而消融了用典手法与诗歌抒情性的矛盾,使用典成为抒情诗当中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11.
魏耕原教授的《谢脁诗论》,是一部颇有创见而又十分严谨的学术专著。其内容之充实、论析之深刻、写法之新颖,都可谓标格独具,出手不凡。读此书,深有厚重沉实之感。一《谢脁诗论》将谢脁置于我国中世纪文学史的长河中,作了立体的探讨与评骘,充分展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从建安诗歌,到以谢脁、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再到盛唐诗歌,这是中国古典诗歌带有鲜明标帜的几个重要阶段。建安诗人处于乱世而希望统一,他们积极投入政治斗争的浪潮中,直面现实,写了许多反映现实的诗篇,这就是感人至深以艺术力量强劲著称的建安风骨。然从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认为,闻一多的诗学理论科学、严谨、厚重,既立足于本民族优秀的诗歌艺术传统,又吸收了西方美学思想的精华,同时还紧密结合着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具有高度的民族性、科学性、实践性和现代性。为此,作者从诗歌的审美术质、诗应具有的美的形式、新诗的精神──人格内容、对民族诗歌艺术传统的态度以及新诗的前途五个方面论述了闻一多的诗学理论,肯定了他对新诗诗学的重大贡献,认为,闻一多的诗学理论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他关于诗的审美本质、诗美的形式、诗的人文内容及终极旨归的探讨丰富了现代新诗理论,同时也是促成他的诗学理论成为现代诗学的丰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优美地说出全新的诗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检江 《学习与探索》2002,2(1):113-119
中国当代诗坛焦虑和期望并存 ,从诗史角度客观地对这一现状进行辨析 ,提出诗歌振兴的思路是新世纪社会与时代的双重文化课题。第一 ,当代现实题材的开掘与主旋律崇高内涵的深化是构建诗歌新境界的本源和基础 ;第二 ,以语言构建的新姿态表述诗歌新境界能够达到理想的审美效果 ,也能够营造出优美的审美空间 ;第三 ,在汉语写作的前提下 ,必须对中国诗歌传统和西方现代主义诗学进行积极审视与删汰 ,清除盲从与屈从意识。  相似文献   

14.
论白居易的思想创作分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唐诗者一般以元和十年或元和五年为界划分白居易的思想创作分期。本文 作者认为,应以长庆二年白居易自请外任为界,重新审视其思想与创作情况。原因是:1.元和 五年改官或元和十年遭贬,并未使白居易放弃对现实的关注,他依然满怀希望,写作讽谕诗干 预时政;2.白居易的侧重现实政治功利的诗歌理论在元和十年后成熟,此时他讽谕诗数量减 少,是同他不在谏官其位的职责观密切相关的;3.白居易诗的闲适心态和好佛趋向与他时运 不利又始终关心现实、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意识息息相通,是他对时君失望的痛苦的心灵反映。  相似文献   

15.
哈代相当喜爱在小说中体现偶然性对命运的影响,他也因为这点,饱受平庸批评家的骚扰,加上其他种种不快,他在55岁以后的三十年内不再写小说了。把精力放在诗歌创作。结果,他写出了最优秀的英文诗歌。  相似文献   

16.
许多同志已经指出,我国新文学的第一块奠基石《狂人日记》,从创作方法上来说,属于现实主义范畴。我认为从总体上看,这一论断是能够成立的。但是同鲁迅以后创作的小说相比,《狂人日记》又有着鲜明的独特之处:由于作品自始至终渗透着积极向上的理想,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因而闪耀着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此相应,在艺术表现上,也较多地采用了浪漫主义文学惯用的某些手法。鲁迅笔下的狂人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清醒认识,热烈地、执着地追求着积极向上的社会理想。他看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在“仁义道德”掩盖下的吃人的历史,他看到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人吃人的现象,到处都存在着为吃人辩解的说教。他痛恨、诅咒、反抗这吃人的现实和吃人的理论,他要通过理智的分析,通过陈述利害,劝转人们抛弃吃人的思想,从而改变吃人的现实。狂人在日记中写道:“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指他的大哥)起头;  相似文献   

17.
诗歌世界是人、自然物以及宇宙之间错综复杂的审美关系结构成的,至于它的把握方式,则是诗人独特的主题思路的一种延伸,属于采用什么体认角度去表现人、自然物与宇宙之间关系的艺术策略。一般说,诗歌世界中的人与自然物、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总是不平等的。若诗人的主题思路以人为中心展开,则他就会从以我观物的角度出发,用人化自然的方式把握诗歌世界。若诗人主题思路以物为中心展开,则他就会从以物观我的角度出发,用自然化人的方式把握诗歌世界。不过,当人与自然物共融于宇宙本体时,二者在诗歌世界中的关系就会变得平等,这是由于人与自然物在宇宙  相似文献   

18.
高适<燕歌行>由于在主题、意象、措辞等方面沿袭了先在诗歌文本的经验和惯例,有论者便断言其为"模仿之作".因此,对<燕歌行>作"互文性"分析,不仅可以厘清该文本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还能对其审美意义及其生成过程有进一步认识.从"互文性"视角考察,首先,在古题乐府<燕歌行>的文本网链上,唐代诗作的主题类型整体上由"闺怨"转向"征战".高诗在转向的同时,以一定的篇幅呼应了此前该古题所充分展开的风格情调,在复与变的平衡中实现了审美意蕴的动态生成.其次,高适<燕歌行>吸收了军旅诗的传统主题,同时又赋予诗歌严峻的现实批判和深沉的人性关怀,为军旅诗增添了新的思想内涵.最后,高适<燕歌行>整合了来自原古题乐府、传统战争诗的主题情调以及诗人对现实边塞战争的感受思考等多种元素,建构起一个完整统一的文本结构,融汇了丰富而复杂的思想与情感,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刘德岗 《社科纵横》2013,(11):124-126
北岛是当代颇负盛名的朦胧派代表诗人,无论是扎根本土还是移居海外,数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他借鉴现代主义表现技法,如直觉思维、虚实互化以及用蒙太奇手段组合意象等,使其诗歌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给受众带来了难以言尽的审美快感。尽管学者已经梳理出了北岛诗歌的众多审美特征,但其诗歌文本中还存在着一种创造诗美的技法却被论者所忽略,那就是悖论修辞。这一使北岛诗歌获得语义多解、情感多向和令读者新异的悖论修辞我们不能等闲视之,笔者拟在本文中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探寻北岛创造诗美的又一重要路径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异化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突出表现的主题之一,但它并非是现代文学中的独创,在但丁的《神曲》中,已经出现了对异化主题的具体表现。由此可见,《神曲》既是蕴涵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新因素的跨时代作品,又与现代文学中的异化主题相呼应。这一特点,也印证了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