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青年》由 “普通刊物”发展为全国的“金字招牌”,与读者密不可分。《新青年》同人对“新青年”的营造,使其影响从上海、北京等中心场域扩展至全国,促进了《新青年》的大众化,引起了地方的再阐释与回响。通过《新青年》同人与读者之间构建的社会交往网络,《新青年》在读者的阅读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革命”“反孔”“马克思主义”等概念在青年中的传播,促进了“青年”意识的觉醒,进而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社会群体——“五四青年”。《新青年》与读者之间的社会交往建构了新型的“阅读大众”,构成时代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3.
《新青年》发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影响.为《新青年》作出贡献的有一大批杰出的先进知识分子.就反封建思想深度而论,陈独秀比不上鲁迅,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陈独秀更远落在李大钊之后.但纵观全局,陈独秀对《新青年》的影响是全面的,又是其他任何人不可比拟的.陈独秀是《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的创办人.从创刊到终刊的七年间,除了一九二○年十一月到次年九月这段时间外,他一直主持编辑部工作.作为刊物的主持者,陈独秀的作用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新青年》和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青年》杂志是中国革命的产儿。中国旧社会崩坏的时候,正是《新青年》的诞辰。……《新青年》曾为中国真革命思想的先驱,《新青年》今更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于1915年9月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发行。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其“社告”宣布了办刊宗旨:“国势陵夷,道哀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自第二卷(1916年9月出刊)起,改名《新青年》,遂成了五四时期反封建和鼓吹民主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刊物。《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始。创刊号首篇是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六条要求:(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新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从此,他加入《新青年》阵营的战斗行列,投入了新文化战线上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在所向披靡的战斗中,成为中国文化革命最伟大的旗手和主将。《新青年》杂志,是鲁迅五四时期向敌人冲锋陷阵的第一个思想阵地。鲁迅与《新青年》的关系,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伤逝》是鲁迅的一篇非常独特的小说,在思想、在语体形态上,它都从时代共名的新青年叙事及“新文艺腔”中脱颖而出,显示了作者无可替代的思想深度和对现代知识青年分裂性、虚妄性的洞察。小说仿拟的五四以来的新文艺腔叙事语体与鲁迅式哲学的个人化表述之间的冲突,使得其文本的语体形态呈现出内在的驳诘和反讽。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新文学的萌芽提供了契机 ,《新青年》成为新文学萌芽的最初土壤。在这块土壤里孕育了新文学最初的一批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稚拙 ,但它们的开拓作用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自我牺牲意味着自主放弃自我利益甚至生命,以满足他人或者社会的需求。自我牺牲的伦理特质在于非功利性、绝对主体性、利他主义道德倾向以及主观偏好依赖性。自我牺牲之所以需要划定伦理限度,根本原因在于这一行为可能导致对自我的否定、伤害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群体的利益、陷入道德相对主义误区。因此,自我牺牲应该成为迫不得已的行为选择,应以人际平等为前提,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必须符合道德理性的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10.
《大学》《中庸》强调对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开发和完善.《中庸》所体现的思想表达了中国对日常生活价值呈现的关注.《大学》《中庸》深刻体现了儒家的人文整体主义立场,认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是具有关联性的有机整体.《大学》《中庸》也有其不适应现代生活的方面,而最富争议的是道德理想主义,对其推扬也应在其限度之内.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①,自它产生之后就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它一经与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立刻显示出无比强大的战斗力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开始的,最先是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1915年9月创刊的《新青年》,在其创刊之初,与《甲寅》月刊之间,在主编,撰稿人队伍,发刊宗旨,栏目设置,刊物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清理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有助于更深入而全面地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决定伦理"理论范式的合理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决定伦理"是20世纪关于经济伦理关系的三大理论范式之一,具体表现为三个命题或三个理念.其合理性限度表现在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诸方面.在本体论方面,它将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关系和社会有机体的理论由解读引向泛读和误读.在价值论方面,它在揭示伦理的形上基础的同时,以本体论僭越价值论,以真理取代意义,思辨理性混同实践理性.在实践论方面,在由传统向现代的文明转换,和由"意识形态中心"向"经济建设中心"的战略转变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内在四大实践虚妄:奴婢伦理;孤离的经济;道德责任的消解;价值霸权."经济决定伦理"的合理性,是决定论的合理性;这种决定论并没有绝对的合理性,是本体论的合理性;一旦僭越价值论和实践论,这种本体论的合理性就很有可能蜕变为非合理性;即使在本体论范围内,其合理性也有其理论和实践的限度.  相似文献   

14.
邵建 《金陵瞭望》2009,(11):76-77
五四运动今年90年了.如果反思也是一种纪念方式.这才比较适合我。  相似文献   

15.
1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生态殖民主义的扩展导致了全球性人类生态危机和国际环境不正义;解决危机的出路在于:树立以生态道德、劳动幸福和环境正义为特征的价值观,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正义制度,实行以公正与可持续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稳态经济"模式和以"非官僚化"为特征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变革方案缺少对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的存在状况和发展阶段的具体分析,具有主观改良的成分和较强的乌托邦色彩,但也为环境正义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环境正义实践指明了方向。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通过社会关系调整和权力结构变革重建通向正义制度之路,以达致自然、人、社会之间辩证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文化血脉是慈善伦理的根基。寻找当代中国慈善伦理发展的正确之道,必须研究中国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文化,把握其慈善伦理的内涵及其特点。儒家慈善伦理以"仁爱"和性善论为基石、以"义以为上"的价值观为支撑,道家慈善伦理以"损有余而补不足"为基石、以善恶报应为支撑,佛教慈善伦理以慈悲为核心、以因缘业报说为支撑。尽管三家特点不同,但它们都融合在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文化血脉中。21世纪的中国,慈善伦理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在伦理观念、伦理关系和实践形式上加以变革,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历程,自晚清思想与文学的觉醒起始,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勃兴,对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的态度之争终于达到高点。可无论在观念上如何取舍,参与新文化运动的《新青年》杂志同人总无法摆脱作为传统继承人的"人子"身份和未来引导者的"人父"身份。论题结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同人作品以及他们的回忆性文章,以思想与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讨论的基点,进而发现他们"为人子"与"做人父"、"本为徒"与"实为师"等双重角色并构来思考和反思这一代人的知识问题,进而为知识分子问题做出历史性的反思并且抽象出其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小说月报》的革新,被视为是新文学取得胜利的一个标志,但是从广告的角度来看,却是《新青年》等新文学杂志与早期《小说月报》广告博弈的结果。在这场广告硝烟中,《新青年》采取多种广告手法,特别是对古文大家林纾的批评,使《新青年》得到了"广而告之"的机会,最终赢得了读者市场,迫使《小说月报》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新青年》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刊物。它是应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需要而创刊的。从翻译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新青年》是我国翻译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用白话进行翻译,为传播新思潮,提倡新文学服务的翻译阵地。也可以说《新青年》的翻译文学是我国现代翻译文学历史的肇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