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说林》短篇小说的类型多样,在晚清期刊中具有短篇小说文体方面的典型特征,具体体现在作品的叙事模式、内容是否为横截面、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语言是文言还是白话等方面。从中不仅可以认识《小说林》短篇小说在文体革新上的依据及其与传统古代短篇小说不同的文体特征,其价值也值得重估。  相似文献   

2.
《宣讲余言》是岭南晚清民间小说家叶永言和冯智庵在宣讲圣谕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文言小说集,小说围绕着圣谕十六条的主旨展开,广泛地反映了岭南晚清的社会现实,语言以散体为主,兼用通俗平易的骈体语言。  相似文献   

3.
晚清小说的类型很多,既有中国传统的小说类型,又有引进西方的新类型。文章对其中主要类型如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传奇弹词(小说)、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短篇小说、理想派和写实派小说等作了历史探讨,并从总体上对晚清小说的类型规范性作了简要评论,同时阐释了小说类型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晚清是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经历重大变革的时期,文学观念也随之出现新与旧的交锋,为救亡图存、启迪民智,中国传统白话小说被遴选为最佳政治工具.新小说更多地借鉴了白话小说的语言及其形式,却仅有小说之“名”,而实为混杂文体.因新小说启迪民智的载道功能以及晚清文人根深蒂固的文化积习,虽部分晚清士人理论上力倡白话,新小说语体实际上呈现多语体混杂的状态.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晚清新小说形成了文言、白话间杂的局面,而文言包括古文、韵文和浅易文言,白话又可细分为古白话、方言和欧化白话,新小说语言实践推动了多语体的变化和融合,从而建构出更具表现力的小说语言体式  相似文献   

5.
韩邦庆的文言短篇小说《太仙漫稿》诸篇,在《海上奇书》中连载,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新的大众接受方式,读者在接受过程的被动与能动昭示了晚清中国小说的接受美学。他的"出新"、"独造"的美学追求,反映为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别样翻新、对传统题材的另类书写,他在世故人情中突破寻常情理塑造女性形象,将致力写实的小说与注重隐喻的寓言融合,在实践中构建了属于韩邦庆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6.
作为晚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改良主义者和中国新闻事业开创者的王韬,在晚清文言小说史上占据着相当的地位,是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过渡的一位承上启下者,对清末民初的一些小说作家和流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王韬文言小说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晚清文言小说发展和流变的轨迹,对文言小说史的研究也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7.
元代文学以戏曲成就为最高,因而诗、词、散文及文言短篇小说向来不甚为人所重视;特别是文言短篇小说,很少有人提及。事实上,唐代文言短篇小说至宋而衰,元代的文言短篇小说数量也不多,虽然如此,元代文言短篇小说中不乏优秀之作。《娇红传》和《绿衣人传》就是例子。本文即仅就这两篇小说的反封建倾向,向读者作一介绍。 《娇红传》为元代中期文人宋梅洞所作(见明人丘汝乘《娇红记序》)。曾被人假托为虞集的作品。小说描写北宋宣和年间发生在成都地区的一个故事。成都书生申纯,乡试不中,去到担任眉州通判的舅父王仲贤家作客。王仲贤有个女儿名唤娇娘,颇具姿  相似文献   

8.
清初,在我国文言小说的发展一度沉寂的时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把文言小说的发展推到一个空前且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被视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后一个高峰。《聊斋志异》一书从形式体制的丰富多样来看,可算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几乎包容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所有形式。《聊斋志异》的问世使文言短篇小说重现光辉,并且成为一部经久流传的不朽巨著。《聊斋志异》在文言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在于它广泛揭露了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还在于它艺术上的成就。不论是从它包罗万象的形式体制,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来看,还是从它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兼收并蓄的语言体系来看,《聊斋志异》独特的艺术魅力都足以让它流传不朽,也值得后世人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9.
《太平广记》作为传世的第一部文言小说总集,保存了诸多宋前小说精萃,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太平广记》促进了当时及后世小说创作和小说集编纂;作为按题材分类编排的小说类书,对各类题材文言和白话小说的发展有极大的启发;作为公认的小说选本,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奠定了后来文言小说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晚明小说家冯梦龙的创作实践昭示了文言小说集的评点对话本小说叙事有重要影响。比较冯梦龙《太平广记钞》《情史》《智囊》《古今谭概》等文言小说集中的评点与以之为蓝本改写的话本小说集“三言”的叙事及评点,可知话本小说家改写文言笔记时,蓝本中的文人观念仍引导着话本小说叙事。针对晚明世风日下的时代弊病,冯梦龙在小说中以“泛情”作为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又以适应“俗情”为标准,改造了其在文言小说评点中曾大为赞赏的“奇情”叙事。这种改动彰显了话本小说叙事对文言小说评点所透露的审美观念的继承与偏移,及小说评点对小说改写与故事流变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辟失语论——对曹顺庆先生的学术批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话语是在语言之中并由语言以其在历史进程里形成的语法规则及其历史语境所设定的。作为话语之一种的文学理论话语自然无法跃出其民族共同语所形成的规则系统。中国的文学理论话语是由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所设定的。具体而言:在古代中国,古代汉语设定了古代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在现代中国,现代汉语设定了现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在最根本处,即从语言本体论的高度来看,现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没有自己的话语。既然现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没有自己的话语,那么何来失去话语一说.  相似文献   

12.
当代性写作与汪曾祺的小说文体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曾祺对小说文体的认识体现了他对当代性写作的追求,主要表现为在对传统小说文体观念批判的基础上,追求一种直觉的表象的真实;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小说与其它艺术门类、中外古今文学传统及作者和读者关系;在题材、结构、人物塑造和小说语言四个方面的小说文体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汪曾祺这对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作家,他们大大发展了抒情小说这种文体。从结构散文化、语言诗化、恬淡静谧的叙述方式、不选取重大题材等方面分析了这类文体的特色,阐释了两人不同风格的内在、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速写体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种体式,至今没有得到关注,这跟它没有产生影响较大的作品有关。它有特定的文体特征:它是新闻和文学之间的边缘文体,篇幅短,时间跨度小,少历时性叙述;多场景化,少回溯、插叙等情节手法;多简笔勾勒,少精雕细刻。它无法用理论界流行的“散文化”来概括。它的兴盛与急速变动的时代和作家迅速反映时代的创作追求有关,也跟大众传播的兴盛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金代南渡之后,文学风格大变,由明昌、承安时期的浮艳嬗变为贞祐之后的奇古、风雅.这与金代后期士人对章宗后期政治的反思以及蒙古入侵、金国衰落、权臣干政和宣宗、哀宗两朝渴望中兴等金代后期政治生态有关.由于学养和人生际遇的不同,文学革新的阵营分离出重学养、主师古、倡导中和之美与重天赋、主师心、追求奇古险怪风格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学群体.  相似文献   

16.
"修辞学研究随着文体的演进而发展",这是一条被无数次历史事实验证过的规律。白话修辞学百年来随着文体变革而发展的历程,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白话文体、白话修辞学与文言文体、文言修辞学的竞争分为三个阶段:(1)"新文体"倡导阶段;(2)"白话文"运动阶段;(3)"大众语"运动阶段。建国前白话文、大众语运动存在着不足,建国后白话语体、白话修辞得以发展。白话修辞学随着白话文体的成长壮大而成长壮大。白话文体、白话修辞学在与文言修辞学竞争中渐成主流。白话修辞学的诞生与成长,与引进国外修辞学说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小说文体创造的现实是令人兴奋的,也是十分复杂的。而某些作品不仅消解了文学精神,也在消解着文体的建构。因此,倡导创造,力避模仿和破坏,不遗忘文学的精神追求,是当前小说文体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百年中国新诗诗体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中国新诗发生之中寻找到深层的答案.新诗的发生,把旧诗推向对立面,造成百年旧体诗创作始终没有得到公正评价,造成百年诗体建设的偏狭;发生期新诗在体式上的特征就是"自由",造成百年自由诗体的强势地位,制约着其他诗体的发展,始终没有形成定型或准定型诗体;新诗发生期对外在格律形式的轻率否定,成为一种定势思维,制约着新诗格律的探索,百年中国走过了一条新诗自由化把律化推向边缘的诗体建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笔记袖珍体小小说是我国小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现着重从取材的典型性、构思的灵巧性、手法的夸张性和叙述的简洁性四个方面 ,对其写作艺术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批评一向重视风格,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几乎可以说就是文学风格的批评史,但是,在这种重视文艺风格的文艺批评史里,却找不到批评家及其批评风格应有的位置.只有"风格批评"而缺乏"批评风格".为什么文艺批评的风格研究会成为理论上的空白呢?这个问题既与文艺理论对批评认识的偏差有关,也与文艺批评自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