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怎样把握与领导之间的距离,确实是一个经常困扰被领导者的问题.远了,领导会认为你孤高自傲,难以领导;近了,同事们会认为你是领导的心腹,对你敬而远之.那么,作为被领导者,究竟如何把握与领导之间的距离呢?  相似文献   

2.
下属与领导,好比两块磁铁,只有距离适当时,相互间的吸引力才最大.因而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下属都应与领导保持适当的距离,切忌出现以下情况.  相似文献   

3.
领导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领导者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与人打交道。领导不论大小都有部属。领导者与部属的关系,应当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上与下的关系、施令与服从的关系。能否与部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把握主动权,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对领导者来说,不仅是对其领导能力的检验,也是其品德、气  相似文献   

4.
领导对下属严管厚爱,既可提高工作质效,也能加速下属持续成长。作为领导,要真正做到对下属严管厚爱,必须在工作关系上尽量拉近距离,从而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情感关系上争取零距离,从而上下同心,共克时艰;在人情关系上保持适度距离,从而进退有度,披荆斩棘。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了《人之常情》这部电视剧,受启发很大。剧中主要反映了一位父亲是如何运用“赏识教育法”来鼓励自己的聋哑女儿学会说话,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最后把众人都认为是一个天生残疾的女儿培养成人才的故事。全剧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是父与子,还是夫与妻之间都需要赏识。赏识可以加深父子之情,赏识可以促进家庭和睦,赏识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看了这部电视剧,使我联想到在一个单位、一个集体这个大家庭中,领导与下级之间是不是也需要赏识?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笔者留心拜读了一些关于领导者应该与部属保持适当距离的文章,立言铮铮、立论凿凿,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人以为然、信其然。在基本认同之余,笔者想换个角度,对保持距离作一点逆向思考,与同仁们切磋。  相似文献   

7.
领导者是依靠权威实施领导的。这种权威体现在领导过程中,就是领导者能把群众或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吸引到自己周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它或是以领导者的职位、职务、权力和责任来引导和影响部属完成组织目标,或是以领导者自身的良好品格、魅力、才能和行为来引导和影响部属完成组织目标。前者为正式权威,后者为非正式权威,二者的有机结合即统一为领导权威。任何领导者只有努力树立并善于运用领导权威,并使被领导者接受这种权威,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指挥部属,从而实现成功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正>领导不应是一个职位,领导应该是一种影响的过程。俗话说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但你无法强迫它喝水。很多人到了一定的职位,往往想到更多的是权利而非责任。这样的领导常常会通过行政命令来让部属服从,显示权利的力量。实际上这并不是好的领导应有的行为。你不是通过培育、辅导、影响部属愿意做他不想做的事情。部属表面的服从是处于你是他的上司,而内心可能对你已经一肚子的不满和怨恨。日积月累,这样的领导慢慢有了深深的恐惧,担心力量不够,担心失去领导力,担心威信扫地,难以指挥。其实职位只是责任的代名词,不是权利。权利是来自部属的支持,是部属赋予领导的权利。在现实工作中,管理太多,而领导太少,这是不少单位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真正的单位需要的是领导者而非  相似文献   

9.
缩短与部属的心理距离是领导赢得部属信任和支持的基础。要缩短与部属的心理距离,领导就必须超越表层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思想和情感上主动贴近部属,从而与部属心心相印。端正态度知人心知人是领导缩短与部属心理距离的前提。领导只有了解和掌握了部属的心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能更好地去领导部属。要做到这一点,领导首先应贴近部属。要自觉放下官架子,主动到部属中去,与部属同学习、同工作、同娱乐,从而熟悉部属的思想、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等情况,知道部属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其次应主动与部属交朋友。要经常与…  相似文献   

10.
按照党委领导意图办事情、抓落实,是机关开展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机关秘书人员作为党委领导的"智囊"和"外脑",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正确把握领导意图.笔者认为,正确把握领导意图必须与领导实现"五同".  相似文献   

11.
领导与部属存在情感绝缘,主要表现为行为、心理、管理三个方面的沟通障碍。对此,领导要提升自己、包容大度、激励部属、学会沟通、知人善任,部属也要坚持自律和认清自我、坚持自信和调控情绪、坚持尊重和换位思考、坚持激励和心理互通、坚持服从和忠诚担当,从而实现领导与部属间的情感续缘、上下通达,提升部门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活动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都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二者之间必然会发生矛盾冲突.领导者必须善于及时并合理地处理、化解这些矛盾冲突,创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指的肯定,是指领导者对下属的优点和成绩所给予的一种赞誉和褒扬。肯定是一门艺术,领导者适时、适度地肯定下属的行为是对下属的一种尊重,既利于下属扬长避短,也能有效地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肯定也不能无原则地赞扬。那么,领导者如何  相似文献   

14.
侯琦 《领导科学》2002,(18):26-27
应该说,从总体上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比,无论是其政治素质、思想水平还是工作能力都应该高出一筹,这是领导活动中一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然而,普遍性中却时常蕴含着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单位领导与下属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沟通渠道不通畅、授权担责不适度、奖惩措施不完善,往往会出现心存隔阂、政令不畅、人浮于事的情况,导致工作氛围不融洽、执行力变差、单位业绩下滑,出现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干部职工都不满意的局面。对此,单位领导要注重有效沟通,营造人人想干事的工作氛围;健全工作制度,搭建人人能干事的工作平台;完善评价体系,形成人人干成事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袁娟 《领导科学》2001,(4):20-20
据中国JR人才调查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每100位头脑出众、业务过硬的人士中,就有67位因人际关系障碍而在事业中严重受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障碍:不善于赞美别人.美国《幸福》杂志对美国500位年薪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300名政界人士进行了调查,其中33.7%的人认为,人际关系畅通是事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学会赞美别人.  相似文献   

17.
施军云 《领导科学》2003,(12):11-11
当个“超级泥水匠”调解下属之间发生的纠纷,实在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一旦因为公事造成了私人恩怨,极有可能为日后的工作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比如,某个下属平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对他印象平平,可就是他,在某一天竟向你的顶头上司提出对你的不满,尤其是指责你分配工作不均。发生这种事情,很可能就是由于你平时对下属间的纠纷处置不当造成的。身为领导,会经常遇到一些十分棘手的问题,除了公事,还包括一些私事,比如下属闹情绪、不和等,都需要你去调解。记住,在调解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公正,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要学会“和稀泥”…  相似文献   

18.
所谓领导者被下属劫持,从重度上讲,指领导者实质上丧失了对领导工作的主导权,自己的领导意图和领导行为受制于某个下属,无法自主地运用法定的权力,自己的权力、权威、尊严和影响微乎其微甚或荡然无存,自己只是名义上的领导,是典型的自己当官、别人当政;从轻度上讲,指领导者在某一时期、某一特定背景下或某一方面的工作上过于依赖某位下属,下属则以这种依赖来反制甚至要抉领导,而领导却一时缺少有效的手段采制约下属,不得不与下属达成某种妥协,迁就和容忍下属一些明显过分的要求和行为.领导被下属劫持与领导对下属充分授权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前者,领导是无奈的,也是无力的,下属左右着领导;而后者,领导仍是权力的操控者,能自主地指挥下属.  相似文献   

19.
张红梅 《领导科学》2002,(23):14-14
一个单位要想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就需要领导为下属构建一个创业的平台,不仅关心下属的生活,尊重下属的人格,而且还要满足下属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