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官僚政治现象层出不穷,且愈演愈烈。官僚政治作为一种现象和运行机制,可以存在于一切政治制度之中,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所致。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现象,往往在朝代后期严重,是因为分权失范所致。当前的官僚政治现象引起官民对立,危害甚大。所以,消除官僚政治现象的唯一途径是强化体制外监督。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难题”中从未提及中国古代科技自某时期就衰落下去,而是说与西方国家相比没有15世纪之前的发展势头。无论在何种意义下,“李约瑟难题”都是成立的。它由两部分组成,彼此呈并列关系,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因此,解答“李约瑟难题”非同一般命题。近代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产生,其根源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具有游牧特点的少数民族占据中原并统治全国;其次是农民起义造成的改朝换代。在“后李约瑟时代”国人应追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去超越“李约瑟时代”。  相似文献   

3.
近代科学不仅仅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而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交互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没有西方文明,近代科学不可能诞生;没有东方文明,近代科学也不可能诞生。但这种融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实现,却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一种是必然因素,另一种是偶然因素。西方近代兼具了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因此近代科学就诞生在西方。这是西方的幸运,也是全人类的幸运,因为近代科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约瑟难题是近 2 0年来中国科技史界一直关注的对象。对李氏难题研究本身 ,在许多方面对中国科技史研究与学科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高了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声望 ,扩大了其研究的视野 ,为中西科技史的比较研究搭建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的朋友,现年八十二岁高龄的英国科学史家约瑟夫·尼达姆(汉名李约瑟,字丹耀),是西方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最负盛名的学者。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部超越语言障碍,把中国上起殷商下迄明末的古老灿烂的科技文明认真介绍给西方世界的重要著作。该书以大量事实有力地论证了“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难题”是科技史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究竟谁 是谁非?通过逻辑和历史的考察,最终确定了“难题”的真正含义,在解构了两个错误的前 提之后,它只不过是一般的问题,“李约瑟难题”就变成了“李约瑟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难题"与内圣开出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想文化基础是什么?中国传统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分析现代新儒学的内圣开出科学是否有历史根据。儒学仁智合一的传统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关系,表明传统儒学的“内圣”具有开出和阻抑中国古代科技的双重性。明清之际的实学蕴涵着与近代科技相通的因素,但实学偏重的是外王而非内圣;明清实学流变为以内圣为体、实证为用的乾嘉朴学(经学),中国科技由实学引导的近代转向遭到夭折。  相似文献   

8.
"李约瑟难题"中从未提及中国古代科技自某时期就衰落下去,而是说与西方国家相比没有15世纪之前的发展势头.无论在何种意义下,"李约瑟难题"都是成立的.它由两部分组成,彼此呈并列关系,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因此,解答"李约瑟难题"非同一般命题.近代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产生,其根源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具有游牧特点的少数民族占据中原并统治全国;其次是农民起义造成的改朝换代.在"后李约瑟时代"国人应追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去超越"李约瑟时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入手,分析它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许多特征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的不足之处又是近代科学的羁绊,因而它早就为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的落后埋下了种子,从而提示了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松 《兰州学刊》2004,13(1):64-67,146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理论思考 ,为解决李约瑟难题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基础。亚细亚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李约瑟难题”式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了终其一生也未能给出完美答案的旷世之迷:"李约瑟难题"。本文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对"李约瑟问题"予以尝试性的回答,包括科学革命结构在中西不同时期发展的历史命运;中西哲学之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西古代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以及宗教作为一种文明现象是如何渗透到科学精神中去的。  相似文献   

12.
老子思想中,道论可说是主要重点,而船山的道论思想以"两端一致"来贯穿,不只老子思想如此,如庄子的齐物思想"小大一致,休乎天钧"亦然,再如其作品《周易外传》,亦是以"乾坤并建,两端一致"的见解来诠释易经。"两端一致"可谓船山的形式用法,贯穿于儒、道诸学的诠释,只是内容不太相同;儒者,是以德行贯穿两端,而庄子,则以"逍遥"贯穿两端。其对老、庄的诠释似乎一样路数,但还是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冯小青旧传"主要指最早以传记形式演绎明代万历年间武陵冯小青其人其事的作品,以戋戋居士所作《小青传》为代表,共有7则。在明清两代"冯小青现象"中,"冯小青旧传"作为戏剧、小说、诗文等作品的母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冯小青旧传"的作者、时代、版本等基本情况的考辨,梳理了明清文人对"冯小青事"真伪性的争论,并考证其事的真实性与传记中基本人物的原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冯小青旧传"对现实的演绎,并进一步肯定其价值:基本确定了后世文人关注"冯小青事"的焦点,以及后世有关冯小青其人其事之作品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老"语义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的语义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义系统 ,该系统内部中心一般义项与中心义项之间的意义联系有显性与隐性之分 ,“过度”为“老”的元语义特征 ,它将“老”的各个义项联系起来。“老”的语义系统不仅是一个层级系统 ,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相似文献   

15.
概念的混乱、研究路径的不清和研究方法的褊狭是当前我国公共行政学遭受质疑、面临发展危机的重要原因.我国公共行政学要走出危机首先必须面向实践,从研究中国的实际出发,对概念体系和学科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建立既符合中国传统和现实,又有利于国际交流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其次还应重视研究方法的训练和运用,并加强微观领域公共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整理国故"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兴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绍瑾 《学术研究》2001,14(8):113-117
作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之所以兴盛于20世纪20、30年代,和当时"整理国故"的思潮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以胡适为代表的"整理国故"的主张,并不能与抱残守阙的复古守旧观等量齐观."整理国故"思潮中所凸显的"国故"地位及其所提倡的科学方法,立即在当时的古代文论研究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年教育的可及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教育是中国"为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文章利用2008年全国五省市老年教育的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从资源供给、教育参与、教育成果三个层面分析目前中国老年教育的可及性问题.研究建议,新时期老年教育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度;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促进政府的福利性投资,建立多元、畅通的教育信息输送机制;从老年人需求出发,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提供增能型、发展型的老年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8.
第三部门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学术界对第三部门在中国发展的困境分析带有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缺乏"转换-对接"研究.如果我们综合考虑中国社会的特色情境,就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第三部门发展困境的实质在于脱离中国本土情境而盲目西化.儒家宗教性下的社会家族化趋势、伦理本位下的特殊主义以及威权体制下的官家公共性是制约第三部门在中国发展的本土情境.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要想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必须认真评估中国本土情境的深刻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土情境下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道路选择,其实质是要由原来的"西化"道路转向"化西"的途径,实现第三部门在理念、组织运营以及与政府关系等层面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