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加合作甘肃妇女就业项目加方专家中,有一个黄色皮肤、黑色短发的中国人,她操着流利的英语和标准的普通话在中加双方工作人员间进行沟通。她就是加籍华人、该项目聘请的社会性别顾问邓春黎女士。从2004年11月至今,她已经先后7次来到兰州,参与项目活动的设计和落实。那么,这个项目将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收到怎样的效果?它对项目区妇女再就业能起到怎样的作用?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邓春黎女士。记者:下岗失业妇女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邓:我只谈谈我对项目区妇女就业状况的了解,除了经验和技能外,劳动力市场上的年龄性别歧视绝对是很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2.
姚瑶 《中国妇女(英文版)》2014,(1):38-39
围绕“办好两件大事(转型跨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山西”这一主题,在山西省妇联主席王维卿的带领下,省妇联在妇女发展和维权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统筹城乡妇女发展,关注妇女儿童民生取得新成绩;实施两纲两规,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实现新突硪力促党建带妇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相似文献
3.
2013年9月5~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4个中亚国家的国事访问后,出席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G20(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合作、友好、共赢是新时期中国与世界积极全面互动的主要特点,习主席出席G20峰会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高度重视G20在解决当今世界经济问题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G20集团包括八国集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和11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尼、墨西哥、沙特、南非、韩国和土耳其)以及欧盟,GDP总量约占世界的 相似文献
4.
陈潇 《中国妇女(英文版)》2004,(10)
2004年8月24日-9月2日,应全国妇联的邀请,刚果(布)总统 夫人、刚果(布)救济基金会主席安托瓦内特·萨苏·恩格索夫人, 率刚果(布)妇女代表团来华访问。在北京访问期间,总统夫人在 钓鱼台国宾馆的草坪上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预计在2013年突破2亿,2034年突破4亿.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整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存在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养老床位缺口较大、社会参与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改革举措.民政部门以及全社会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实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目标?本刊记者专访了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 相似文献
6.
李娜 《中国妇女(英文版)》2005,(5)
今年2月,卡罗尔·贝拉米女士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作为联合国儿基会执行主任对中国进行访问。在参加政府论坛和联合国儿基会会议的间隙,她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谈及了中国在完成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的成就;此外她也向记者谈到了一些不那么国际化的问题,比如,她手腕上戴的那块儿黄蓝相间的长颈鹿塑料手表。 相似文献
7.
女童教育是女性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到民族素质能否提高的大事。对贫困地区失辍学大龄女童的培训是一种补救性的非正规教育措施。本文以甘肃省实施“中英大龄女童合作伙伴项目”的实践和行动研究为基础,探讨分析了妇联组织在培训西部贫困地区失辍学大龄女童工作中的经验,以期引起妇联组织和更多的有识之士对贫困地区失辍学大龄女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并借鉴甘肃省实施“中英大龄女童合作伙伴项目”的经验去教育和培训更多的大龄女童。 相似文献
8.
"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在上海已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是上海社会重要的新兴力量,其精神和物质生活状况关系到上海城市未来的发展。本文在详细分析该群体生存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该群体全面融入上海城市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198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一项面广量大的社会管理工作,人口计生工作近年来也已越来越注重由刚性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人性化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0.
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决定了社会性别视角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促进妇女增权、增强农村女性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问题上的决策能力、通过农村妇女小组活动促进其参与家庭和社区事务等方面.当前,在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中,将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方法与技能引入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已具备了客观条件,且此举有利于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政策精神,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专业水准.国家计生委国际合作司、甘肃省计生委与香港乐施会在甘肃省酒泉市的金塔县和张掖市的肃南县合作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中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项目,本文谨以该项目为例,分析和探讨社会性别敏感的农村妇女小组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