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自言其先世出元般阳路总管蒲鲁浑及蒲居仁。祖墓皆在淄川城西北五里之招村,华表翁仲巍然尚存。盖元明交替之际,种姓多被残杀,而遗孤变易姓名,养子外家杨氏,至洪武而社会稍定,乃归宗于蒲,松龄自撰《族谱序》及胡懋勋撰松龄长男箬(字青笠)《墓志铭》皆言及之。今移录松龄序文如下: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的文学巨匠。他的《聊斋志异》闻名中外,是我国文学宝库中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珍品。 对于蒲松龄的族别,历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蒲松龄应是回族人的后裔。考略如下: 一、蒲松龄在《族谱序》(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三卷)中云: 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聊斋志异》是一幅封建社会的风情画卷,蒲松龄在《青梅》的故事中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古代版的灰姑娘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阶段。如果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长篇小说的峰巅,那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堪称短篇小说之冠冕。 蒲松龄,出生于山东淄川蒲家庄一个日趋没落的地主家庭。青少年时期,生活较穷,体弱多病。长大了,岁岁应考,年年落第。门庭冷落,象孤寂的老僧;为教学奔波,象和尚的托钵。然因此他能有较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辽阳县安平公社有一姑嫂城.据《辽阳县志》卷6《古迹名胜》记载:“姑嫂城,在城(辽阳城)东六十里,安平西北山岭,方数丈,未详自何时始建.”卷40《铁闻志》又载:“世传城东姑嫂城,因明季经略杨镐为清兵所败,溃兵所过,掳掠奸淫.是地有姑嫂二人,纺绩于室,兵欲乱之,嫂与姑皆自杀.村人嘉其节,痊于山坡旧有城址,遂谓此村为姑嫂城.一说昔有姑嫂守此城,敌至,姑嫂力战死,尤无据矣.”按《明史》卷259列传第一百四十七《杨镐传》,万历四十七年(1616年)二月二十一日,杨镐发兵四路攻围清军所踞之萨尔浒.结果,“文武将吏前后死者三百一十余人,军士四万五千八百余人,亡失马驼甲仗无算”,被清军打得大败(《明季北略》卷1《刘杜二将军败绩》亦有同类记载;  相似文献   

6.
    
汉中的褒河奔流于褒谷之中,谷口距汉中古城北二十公里。由谷口上溯九公里许,即褒姒故里,有褒姒舖在焉。褒姒本系古褒国一民间女子,以姒氏为姓,乃以褒姒”名之。据《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褒国古城,在梁州褒城县东二百步。《括地志》所记是唐时之褒城,在今汉中市新沟桥乡打钟寺村,北距褒谷口十里。度其地望,褒国古城当在今汉中市新沟桥乡打钟寺村以东的周寨附近。周幽王五年(前779年),周伐褒国,得褒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魏晋玄学家向秀、郭象先后发展了当时盛行的玄学观点,并用以注释《庄子》,获得了突破前驱的成就,为千多年治“庄学”者所推崇。这在稍具中国哲学史常识者都是知道的。玄学创始人王弼、何晏只讲《老》而不及《庄》;继起的嵇康、阮籍讲《老》并及《庄》,且把重点转移到庄子思想上,但并没有作出可观的成绩。到了向秀、郭象才在庄子思想的园地上浇灌着魏晋特有的玄虚精神,开拓玄学领域,超嵇、阮而绍王、何,“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使“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  相似文献   

8.
读李白赋札记五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鹏赋·序》云:“昔余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云云。按李白以开元十三年、年二十五出峡,游襄汉。《上韩荆州书》云:“乃杖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有七泽,遂来观焉。……憩迹于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驰名中外的短篇小说集。从来没有人说它是史书,然而在不少篇目中,却蕴藏着史笔,兹择要写出数则,以公同好。一、有关清政权镇压农民起义的事实。卷一《鬼哭》篇中说:“谢迁之变,王学使七襄之宅,盗聚尤众,城破兵入……尸填墀,血至充门而流。公入城,扛尸涤血而居。”按谢迁起义在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他领导农民军,北取高苑,南越沂蒙山区,经过莱芜临沂等地,一直打到苏北,攻克了宿迁。起义军处死了带头降清的淄川恶霸地主孙之獬,又没收  相似文献   

10.
论啖助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啖助学派,是唐代中叶研究《春秋》的一个学派.形成这个学派的主要人物,是啖助、赵匡和陆质.啖助,《新唐书》卷200有传,赵匡传也附见.而啖、赵事迹及著述经过,最早见于陆质(初名淳)所整理的《春秋集传纂例》卷一《修传始末记》.记云:啖先生,讳助,字淑佐,关中人也.聪悟简淡,博通深识.天宝末,客于江东,因中原难兴,遂不还归.以文学入仕,为台州临海尉,复为润州丹阳主簿.秩满,因家焉.陋巷狭居,晏如也.始以上元辛丑岁,集三传,释《春秋》;至大历庚戌岁而毕.赵子时宦于宣歙之使府,因往还浙中,途过丹阳,乃诣室而访之.深话经意,事多响合,期返驾之日,当更讨论.鸣呼,仁不必寿,是岁,先生即世,  相似文献   

11.
《泽陂》主旨主要有八种观点,《毛诗序》和朱熹之说影响最大。这些分歧主要缘于历代学者对此诗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诗歌主要兴象——蒲、荷的兴义,"卷"与"俨"两个关键字等问题有不同认识。结合诗文本的上下逻辑关系剖析,得出结论:在引喻成风的《诗经》时代,蒲荷相依的实景,引发了诗人人不如物的悲情;卷、俨二字,形容"美人"容貌美好、仪态庄敬。诗歌表达了男女相悦之情。朱熹从诗文本出发,其结论可从。《毛诗序》评此诗"男女相说,忧思感伤焉",符合诗文本,但其将此诗与陈灵公史事联系起来,则拘泥政教。  相似文献   

12.
论聊斋俚曲     
素以《聊斋志异》称著于世、蜚声中外的清初伟大作家蒲松龄,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小说家,而且在诗、词赋、俚曲创作方面都有重大成就.蒲松龄晚年看到自己据民间故事改编创作的《聊斋志异》,由于文字的障碍,难为一般劳动者所接受,于是,采用白话写了大量的俚曲.这对于三百年前封建社会里的一般作家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当时象蒲松龄那样的知名人物,用民间俚语创作,不仅有损于自己的身分,甚至会影响因《聊斋志异》所获得的声誉.然而,科场失意,一生过着贫困的塾师生活的蒲松龄,因长期接触下层劳动人民,深切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终于决心排除世俗偏见,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了俚曲十四种,以醒"村庸"、"市媪"之迷.蒲松龄虚心学习民间文学,躬身倡导通俗化的工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确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古体汉语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一种特殊的主谓结构句式:1)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蒲松龄《促织》)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4)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徐珂《冯婉贞》)有人把这类句式说成是“定语后置”,再移至于前而译作当偿的诸民”、“村中好事的少年”、“隐逸之花”、“谢庄精技击之少年”.就其大意来说,大致还说得过去,但若按照词序和结构所表达的语义来看,则是很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4.
宋理宗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胡三省1岁。四月初二日凌晨,《资治通鉴音注》的作者,杰出的爱国历史学家、训诂学家、地理学家胡三省,出生于浙江宁海县中胡村。胡三省,字身之,原名满孙,旧字景参,号梅涧先生。据现存《胡氏宗谱》记载,宁海中胡胡氏始祖胡琛,原籍豫章,唐乾宁间举进士,曾任五代后唐庄宗起居舍人。隐退后迁居浙江会稽。九世祖胡瓘再由会稽迁居宁海。至胡三省世居宁海已有十一世之久。《宁海县志》载:“宋胡朝奉三省墓在中胡本里。”胡三省的第四个儿子胡幼文所撰写的《胡身之  相似文献   

15.
<正> 安徽英族是西汉时英布的后裔。英布封于六(今安徽六安),为准南王。英是氏,本姓偃,英氏是偃姓的一个分支。据《史记·黥布列传》记载:“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索隐》说:“布本姓英。英,国名也,咎繇之后。”《国语》:“晋有英成僖子。”《通志·氏族略》说:“英,偃姓,皋陶之后,以国为氏。汉有英布,为九江王,望出晋陵。”又说:“六氏,偃姓,皋陶之后,文(公)五年楚灭之。今庐江故六城是也。子孙以国为氏。”可见英是皋陶之后,本姓偃,后来以国为氏,便称英氏了。又因为英布年少时以罪被黥,遂以黥氏。《通志·氏族略》说:“以凶德为氏,黥,偃姓,皋陶之后,淮南王英布,遂为黥氏。”《史记·索隐》说:“又《春秋传》六与蓼,咎繇之后,或封于英、六,盖英后改为蓼也。”宋邵思纂《姓解》:“英布,因黥  相似文献   

16.
兴中会之始创,过去有1892年澳门说、1893年广州说,以及1894年檀香山说,而以檀香山说最为可取.1895年,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总会.比较兴中会相继在檀香山与香港制定的宣言和章程,可知香港兴中会总会实为首具革命意向之团体;陈少白在香港创设《中国日报》,宣传革命,是为革命报刊始祖;该会于香港策动乙未广州之役,是为武装起义之始.香港兴中会总会遂能于近代中国革命运动中先拔头筹,香港亦因此成为近代中国革命之摇篮.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先生一九三六年开始,就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古代神话研究》,自称“于神话有癖好”。在他的未刊稿《中国文学史稿·史诗问题》中,辑缀了这样一则故事: 禹禅舜位,益禅禹位,启灭益自立。启得天下淫于声乐,作九歌。其妻有仍氏女,“黩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子太康烝之,遂叛启,逃于洛汭,御玄妻以从,故又称洛嫔,一曰宓妃,曹植所谓赋洛神者也。启征之,不胜。益之支庶有穷后羿,乘太康之难而攻之,杀太康而娶玄妻,有夏遂亡。羿臣曰浞,与玄妻通,复与其家众结谋叛羿,会羿出猎,相率距之于河滨而杀之,遂娶玄妻而代羿有天下。浞因羿室,生浇(鳌)及豷。初,太康死,弟仲康逃居斟寻,仲康死,子相继立。相妻后缗,亦有仍氏女。浇伐斟寻,灭相,后缗方娠,逃归有仍,生少康焉,为有仍牧正。初,羿之死,其子亦被害,其妻曰女艾(歧),居观扈,思报父与夫仇而莫由。少康之在有仍也,浇求之急,乃逃奔有虞,遂与女艾谋,佯与浇通,将诱杀之。方浇在女艾室中,少康入袭,误断女艾头。浇逸出至户,少康又嗾犬追及杀之。这则富于情趣的故事,小说家、戏剧家们正  相似文献   

18.
引 言研究梅山文化 ,首要的问题是弄清古梅山地域上生活的人们之种属与其氏系渊源。笔者曾在《梅山文萃》第一卷《论梅山文化发展之渊源》一文里 ,粗略地阐述了“梅山蛮种族之脉络考析”。大意是 :1.生活在雪峰山脉之远古人 ,应由千万年前之“腊玛古猿”一类之猿类进化而来。与 170万年前之“元谋人”应属一脉相承的种属。2 .“梅山蛮”属古南蛮之一种 ,自称始祖“盘瓠”。汉人史笈上所载之神话 :一曰南越王有犬名盘瓠 ;一曰昔帝喾之畜狗名盘瓠。纯系汉族文化对异族之丑化而妄加贬意。在原始畜牧业中 ,犬最易驯养 ,且有助渔猎 ,久之 ,敬之…  相似文献   

19.
关于“西域都护”的论者,大有人在,通观论证,基本类同,所引史料,或长或短,均出《汉书·郑吉传》和《汉书·两域传序》。现把这两段史料,比较详细的予以摘引。《汉书·郑吉传》说:“自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伐之后,初置校尉屯田渠黎。至宣帝时,吉以侍郎田渠黎积谷,因发诸国兵,攻破车师,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神爵中,匈奴乖乱,日逐王先贤掸欲降汉,使人与吉相闻。吉发渠黎、龟兹诸国五万人,迎日逐。……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吉既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上嘉其功效,乃下诏曰:‘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拊循外蛮,宣明威信。迎匈奴单于从兄日逐王众,击破车师兜訾城,功效茂著。其封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吉于是中西域而立莫府,治乌垒城,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汉之号令班西  相似文献   

20.
再次,我们看《诗经》里描写周王朝及其祖先兴起的历史.这些诗篇,有的具有神异色彩,有的是夸耀功德,但实际上保留了一些母系氏族社会的面影,描写了周部族与外族的斗争以及周王朝的兴衰过程,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大雅·生民》写周代始祖后稷诞生的奇异及其对农业的贡献.他是姜嫄“履帝武敏歆”,因之“载震载夙,载生载育”,而“时维后稷”的.所以姜嫄不敢养他,把他抛弃,但弃而不死,是:“诞置之隘巷,半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讦,厥声载路.”接着写他种各种庄稼,是“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搞(禾遂)(禾遂),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