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七五”期间社会学重点研究课题“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已完成,其主要终期成果为《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张琢著)、《国外发展理论研究》(孙立平、严立贤、张静、张琢合著,张琢主编)、《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冯钢著)和《日本的国铁改革》(张萍著)等著作均已出版。  相似文献   

2.
张琢同志所著《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一书,是由他主持完成并引起各方关注的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课题诸多专著性成果中的一部主要终期成果。如果说已出版的其它两部专著(《国外发展理论研究》、《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侧重于在评价国外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建设的话,那么本书最显著的特点是:从对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理论自诞生以来,名家辈出、各种学派继起,形成了所谓“理论丛林”。根据哲学研究发现,经典现代化理论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西方现代化为惟一模式的发展理论。依附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现代化实际上是不发达国家贫困化的过程。世界体系理论认为,发达国家从不发达国家的不平等贸易获得巨大利润和动力。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女儿毛毛着手写《我的父亲邓小平》传记时,曾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回答三个字——“跟着走。”  相似文献   

5.
近收到韩国驻华大使黄秉泰先生寄赠的他所著《儒学与现代化——中韩日儒学比较研究》一书。这是黄先生于1976—197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期间写的毕业论文。一二十年后被中国学者译成中文,于1995年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出版。拜读黄先生的大著后深受启发,感到该书特点突出,学贯中西,资料翔实,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横摄中韩日儒学,既相互比较,以三国儒学发展演变的历史为基础,又以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为价值评判标准,在儒学与现代化关系这一总题目下,对中韩日三国的儒学怎样迎接现代化的挑战作了分析比较和研究,得出了作…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两次遇险毛毛毛毛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介绍了邓小平两次遇险的情况。邓小平说:我们在上海作秘密工作,非常的艰苦,那是吊起脑袋在干革命。我们没照过相,电影院也没去过。最大的危险有两次。一次是何家兴叛变,出卖罗亦农(当时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局主任...  相似文献   

7.
最近,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年谱(1904—1974)》在全国发行。这部年谱中,以文献档案资料为依据,翔实地记载了邓小平在"文革"中被打倒又复出的始末,如记录了在"文革"中毛泽东18次对邓小平问题的表态,记录了邓小平1967年4月3日至1972年8月3日给毛泽东和汪东兴写的19封信。本文是对《邓小平年谱(1904—1974)》以下简称《年谱》)有关史料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中这样写道:“毛泽东作出了打倒邓小平的决定。在决定打倒邓小平的同时,他再一次把邓小平保护了起来,免遭‘四人帮’的毒手,并决定再一次保留邓小平的党籍。也许,毛泽东自知,他的‘大限’已经不远,他是在最后的时刻,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刻意地保留下了邓小平。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推出了两本新著:《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和《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这两本书是中国外文局承担的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列入了2006年中国外文局外宣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帕森斯在《现代社会体系》一书中对世界现代化三个阶段做了划分,据此,我们可以把西方社会变迁理论中的“现代化理论”也大致分为这么三个阶段。自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末为现代化理论的第一阶段,它包括洛克的古典市民社会论,斯密和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和圣  相似文献   

11.
最近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青年发展研究》(蓝日基著)是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该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的深层结合上对我国少数民族青年发展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该书主要从九个方面探讨中国少数民族青年的发展问题,即少数民族青年人口发展状况与对策;少数民族青年婚姻、生育状况与对策;少数民族青年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与对策;少数民族青年劳动就业状况及其引导;少数民族青年信教状…  相似文献   

12.
为献礼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邓小平的民族情》一书,力求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以及丰富的思想内容,再现伟人的民族情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史氛,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的逝世,对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定将在我国人民心中引起极大的悲痛。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以更加努力地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悼念。我们一定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为我们确立…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1997,(3)
就在离香港回归祖国只有131天的时候,"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构想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了。他曾经说过,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就是坐轮椅也要去,哪怕在香港的土地上呆一分钟也好。他深深眷恋着祖国的这片土地。邓榕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等书刊资料,披露了邓小平曾经5次去过香港的史实。邓小平第一次到香港是在1920年9月。当时,他和83名四川籍的学生到法国勤工俭学,于9月11日在上海登上法国邮船"鸯特莱蓬"号,经过3天的航程,于14日抵达香港。据一名同行的学生冯学宗的记述,该船抵香港停泊一日。可是,邓榕所著的书…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重建刘少杰在后工业社会基础上,后现代主义者对以结构论为中心、以理性化为实质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展示了批判;反后现代主义者站在维护现代性的立场上,试图重建西方现代化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强调人际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未现代化民族...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历史学界,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不久前又推出了一部新作《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以下简称《新论》),对现代化理论和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了重要探索。《新论》以历史学为出发点,探讨了英国首先实现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却进程迟缓的原因以及在现代化三次大潮的冲击下其他国家现代化的不同模式。但这种研究与探讨又超出了纯史学范畴,所获结论本身内涵了更为一般的法则,因此著者又得以从中伸延,概括出诸如内源性现代化与外源性现代化的各自特征、宏观社会变迁的一般性动因与基本形式等社会学的因果律,建立了一个具有首创意义的,以生产力为社会发展中轴的一元多线历史观的理论体系。将以往史学中史论结合的套路上升到更具有科学性的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联姻。《新沦》为宏观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创辟了新途径,它以马克思的本来构思为基  相似文献   

17.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本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自1993年第6期《社会学研究》发表了刘崇顺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及其他——张琢同志“九死一生”理论初探》及张琢的《答刘崇顺同志》两篇文章以来,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起点以及与此相关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作者所持观点与已发表过的几篇文章之见解均相异,认为,中国前现代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以及人口、城市、儒家文化体系构成了一个具有强大顽固性和坚韧性的巨大壁垒,在这一壁垒中,任何根本性的变革都不可能发生。社会学与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有助于学科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力廓清学科间的界限,这是本刊的研究领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提出的科学构想。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香港、澳门相继顺利回归祖国,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也出现了喜人的变化。“一国两制”不仅是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的伟大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回忆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经历说 :“我1922年夏季被吸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员。我的入团介绍人是萧朴生、汪泽楷两人。”这里介绍的是汪泽楷人生经历的一些片断。介绍邓小平入团汪泽楷 ,1894年8月出生在湖南醴陵县西乡栗山坝(今为醴陵市栗山坝镇)。1917年8月 ,汪泽楷考入湖南省立法政专校。这年11月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1918年9月 ,他离开只读了两个学期的法政专校 ,来到北京 ,打算报考北平大学。自修期间 ,汪泽楷读到了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向导》等刊物 ,读到了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社会现代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社会现代化指的是以现代工业文明替代传统农耕文明 ,其中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在内的全面社会整合过程 ,是社会结构的革命性变迁和整体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涵着丰富而又自成体系的社会现代化思想 ,但长期以来 ,基于以下原因 ,形成了种种误解 :其一是直接原因 ,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专用语境和理论逻辑等 ,而未曾直接提出当今学界的专业术语———“现代化”一词 ,只是用“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工业社会”、“现代社会”等术语来代替 ,致使个别学者断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没有现代化思想 ,如果有的话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