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滇人留下的光辉灿烂、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并非部分学者认为的那样,是越人或氐羌民族先民创造的,而是以云南古代濮人(即莫-孟人)为主,并有较多氐羌和部分百越族系参与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史记》中凡称“西南夷”,均指“西夷”、“南夷”整个地区。“西夷”和“南夷”都是专用语,各指“西南夷”的某一特定地区。“西南夷”划分为“西夷”、“南夷”是以巴蜀为基点的。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司马迁等人出使西南夷的材料充分证明,巴蜀是开发西南夷地区的根据地。从族属上看,大体上说来,南夷地区以濮越族群民族为主,西夷地区以氐羌族群民族为主。关于滇池洱海地区的民族,作者认为,滇池洱海地区是濮越族群和氐羌族群交错杂居地带,大体上说来,滇池地区的主体民族滇属于濮越族群,南夷文化色彩浓厚;洱海地区的主体民族、昆明属于氐羌族群,受西夷文化影响较大。两个地域里都杂居着另一族群的居民,因而,无论是滇文化还是、昆明文化,都表现出另一族群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居住在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古代滇王国的主体居民——滇人,早在春秋时期就创造出以晋宁石寨山文化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它是当时云贵高原上发展最高的土著文化。“石寨山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新中国考古工作者使之重现光芒而令世人为之惊叹不已的人类古代文明的一颗明珠。然而这一文化的创造者滇人的族属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滇人属于氐羌族系,而以僰族说较普遍,二是认为滇人属于南方民族的百濮,第三种看法则认为滇人属于百越族系的一支。上述几种看法,各有理由和一定的依据,值得研究。说较普遍c,二是认为滇人属干南方民族中的百皤二,第三种看法则认为滇人属于百越族系的一支③。上述几种看法,各有理由和一定的依据,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僰说     
僰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关于僰人的族属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僰为濮说,僰为僚说、僰为羌说提出质疑,认为僰人最早是属于氐人中南迁的一支,是以氐人为主的氐、汉融合体,亦即汉、晋以来分布在曲靖至滇池区域的“西爨白蛮”。作者还进一步论证了“西爨白蛮”就是云南白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5.
濮与孟高棉虽为异源,但这两大族群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复杂的族际关系,濮与孟高棉相融合形成闽濮,同时濮和孟高棉分别与氐羌、百越族群相交融,但两者在融合的程度上有明显差异,孟高棉语民族与百越族群的交融具有直接性特点,与氐羌族群的交融具有间接性和有限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昆明族是新石器时代就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原居甘青高原的南迁氐羌系民族,汉晋时期较为强大.由于各种原因,昆明族在迁居洱海地区后又不断东迁,与滇国发生了极为密切之关系.从考古学文化的视角,结合有关史料,可以看出,其时昆明族与滇国的关系主要是以战争为主的一种政治关系,在战争的过程中,客观上促进了昆明族与滇国各族的交往,增进了民族间的沟通和了解、融合与发展;同时为昆明族的发展和壮大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百越和诸羌,是组成中华民族的两支重要力量。百越的发祥地在东南沿海,诸羌的发祥地在河湟地区,相距七八千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百越与诸羌,一方面汇合于中原,构成华夏族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汇合于西南,成为中华民族开发西南的前驱部队。本文试就百越的骆人和濮人,诸羌的麽人和夷人,对西南开发的历史轨迹,作一粗略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寻传蛮源于氐羌民族,属乌蛮种类;唐时为南诏所统,居于南诏国境之西,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上游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一带,与氐羌民族的裸形蛮和百越民族的金齿关系紧密.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过着狩猎的游猎生活,尚处于缓慢发展的原始社会.由于记载寻传蛮的文献不多,从人类学的视阈来检视南诏时期寻传蛮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对乌蛮史的研究提供民族学资料解读方面的范式,而且也可以推进南诏国史研究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9.
西藏新石器时代包括卡若、曲贡、加日塘、玛不错等文化类型,这些考古学文化与甘青、川滇等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西藏并非仅仅是文化的接受者,进一步说明西藏新石器文化是中国相互作用圈的一部分,这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开展西南民族研究的必要性 四川、西藏、贵州、广西、云南五省(区)是位居我国西南边疆的多民族地区,有藏、门巴、珞巴、羌、彝、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崩龙、独龙、基诺、苗、布依、侗、水、仡佬、壮、瑶、仫佬、毛难、京、土家、满、蒙古、回等三十四个少数民族,以及正在识别的若干民族,人口约三千五百万,占我国少数民族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他们的语言分属两大语系四个语族,即: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与之相适应,西南民族历史上也可分为四大族群,即:氐羌族群、百越族群、苗蛮族群和云南濮人族群。属于藏缅语族即氐羌族群的  相似文献   

11.
现存滇国史料,既无开国故事,又无王族世系,滇王之名亦仅存庄蹻、尝羌二人,滇国始末更无记载。我们所说的滇国,是指作为阶级统治的机关,存在于滇池地区的奴隶制政权而言的,并不拘于其统治者是甚么民族。以此立论,滇国之始当早于庄蹻王滇,依据如下: 从史情看,第一个记滇国史事的司马迁在其《西南夷列传》中说,庄蹻“以兵威定属楚”,“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里的“俗”主要指的是政治制度,即奴隶制。正因为有奴隶制政权的存在,庄蹻才须“以兵威定”,他显然不是滇国的第一代王。  相似文献   

12.
共工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工是古代历史神话人物,历史上长期受恶名所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共工是神是人争论不休,作者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指出共工真相是神话人物,共工是黄河中游地区先民古姬羌部族祭祀的水神。后因为黄河泛滥,岸边高山崩塌,河道改向,共工逐蒙恶名,先秦史书乃有“流共工于幽州”的记载。关于共工的历史传说,反映了黄河流城悠久的历史文明和黄河中游地区民族的历史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汉族以外的众多民族,大都生活在边陲地区,各民族先民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从公元3世纪到13世纪,即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以至宋、辽、金,中国社会经历了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发展的大变化,民族关系也发生了巨变。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进入中原,演出了长达135年的十六国政权交替的活剧。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和  相似文献   

14.
读僧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对了解古代中西交通和中外人民友好交往很有参考价值。古代中西交通中的吐蕃路吐蕃人即今藏族同胞,其主要居地,即今西藏。“吐蕃”应该读为“吐播”,西方各国称藏族为Tibet,中国古代文籍中亦作“图伯特”,大概是原来的译音。《新唐书·吐蕃传》说:“吐蕃本西羌属”。《旧唐书·吐蕃传》微异,说“吐蕃在长安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每与氐并提,称为氐羌。氐羌和匈奴都是古代中国境内强大的少数民族,氐可能就是Tibet的缩音。  相似文献   

15.
川西高原六江流域地区有民族走廊之称,分布着藏、彝、羌等几十个少数民族和族群,这一地区也是汉藏、藏彝交接边界;也是历史上羌、氐、戎等民族活动频繁的地域。近十多年来,多种原因促使该地区的语言生态平衡被打破,该地区零星分布的被称为“地脚话”的民族语言,相当一部分正在衰变,走向濒危或即将消亡。抢录和保存这一地区的民族濒危语言和其他物质文化遗产,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文化意义上的彩陶、石棺墓等遗存证明,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金属时代古羌是西藏先民来源之一;生物人类学意义上的古DNA、体质人类学证据也证明,古羌是藏族族源之一,以上考古证据可与汉藏同源的文献记载相互佐证。考古证据和文献记载共同证明,古羌是汉藏两族共有祖先,古羌是汉族、藏族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非唯一来源。  相似文献   

17.
藏羌古碉是四川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先民高超石砌技艺的结晶,华夏高台建筑则是华夏地区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二者都属于中国古老的高层建筑文化,起源有相似之处,华夏高台建筑为我们了解藏羌古碉的起源提供了一把钥匙.由于华夏高台建筑已没有实物存在,现存的藏羌古碉又成了了解华夏高台建筑的实物标本.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面貌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随着考古工诈的逐步开展而揭示出来的。经过近四十年的工作,考古工作者先后调查、发掘了数干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得以确立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话系、年代序列和考古学文化的分区。现有考古资料说明,长江中游的古代文明源远流长,它与黄河流域及周围地区的古代文明在不断的交流中各自并行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论》诈为反映这一地区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本新作,自然会引起考古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研究者的注意。该书由著名新石器时代考古…  相似文献   

19.
关于巴蜀文化的渊源,有人认为是西氐羌文化者,亦有持源于宝鸡或汉中殷文化者。王毅在《成都大学学报》今年第一期撰文认为,巴蜀文化绝非仅指一、二民族创造的文化,而是一个多民族的融合体。从已有的文献和考古材料来看,主要有四大来源:①四川盆地及鄂西一部份地区的土著文化。已发现的有资阳鲤鱼桥、汉源富林,以及铜梁等遗址,川东与湖北交接地带有大溪文化,这些早期的开发活动奠定了该地域人类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江汉平原入迁民族。夏商之际,江汉为苗人集团的聚  相似文献   

20.
以晋宁石寨山墓地为代表的文化遗存,象一条巨大的宝石项链环绕着滇池、抚仙湖和星云湖。在晋宁、安宁、江川、呈贡等县发现众多的滇文化遗物,恰似无数粒镶嵌在这条巨型项链上的五颜六色的宝石在闪亮,放射出滇池区域古代文明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