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H.劳伦斯是英国现代主义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特别是《查泰菜夫人的情人》曾引起过不少争议。作为世纪之交的作家,以弗罗伊德学说为代表的心理学对其影响很大。这里用弗罗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对劳伦斯及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精神分析法解读,认为”本我战胜超我”才是劳伦斯的人格追求,也是其创作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的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也是他对生命哲学的探索过程。《白孔雀》,揭示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儿子与情人》,继续了性爱题材的生命哲学探索;《虹》与《恋爱中的女人》,则集中展示了劳伦斯的以“血的意识”为标志的生命哲学探索;《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他探索生命哲学的“天鹅之歌”,倾注他毕生对人类命运的艺术思考,达到了他探索生命哲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3.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不是“有伤风化”的色情之作 ;它以独特的精神信仰和思想理论为基础 ,描述出现代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精神贫瘠的生命状态 ,进而揭示出只有男女间完美的性行为才能拯救人类的内在主题。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型文学批评方式,从环境、人、生命、自然等生态角度解析文学作品,重新发现、评价作家及其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唤醒人们生态保护意识,同时思考隐藏在背后的人性危机。通过《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表达出自然永远是人类的依托,和谐的两性关系有助于人类走出工业化社会下的人性桎梏。小说中蕴涵的浓郁生态思想激发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伍尔夫两部作品《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的对比研究,比较两部作品文本中人物生命空间的异同。基于巴什拉的空间现象学,聚焦房间、门与窗等空间意象,分析两种家宅空间——主体自我表达的生命空间和与他者共在的共通空间,并论证从《达洛维夫人》到《到灯塔去》, 借由与他者的理解,个体发现“我”的失落生命空间与遗失的梦想,意识到彼此相互密切联系的重要性,进而向更具整体性的以“我们”为特征的共同体演进。  相似文献   

6.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它以查泰莱夫人的性爱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与多名男子的情感纠缠.其中克利福、蔑克里斯和梅乐士构成了她性爱关系的三个维度.正是在与上述三名男性的交往过程中,查泰莱夫人不断地对“性”与“爱”的关系进行思考,从而最终确立了自己对于性爱价值的伦理取向.  相似文献   

7.
杜拉斯在不同时期创作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在这三部小说中,“中国情人”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这一形象是作者对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现实的一种认知与描述,杜拉斯在对“中国情人”形象的反复重构中,也透露出创作主体自我认知轨迹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以生态文学批评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劳伦斯的三部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虹》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生态批评解读,读者不难看出这些作品从多层面体现了劳伦斯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意识:劳伦斯认识到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人性的异化,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性,表现出自己对生命的关爱,对自然的热爱,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追求,力求能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达到人与自然的交融。  相似文献   

9.
死亡与再生──谈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吕伟民一簇熊熊的火焰中,升腾起一只昂首振翅的鸟,“火中凤凰”,这是劳伦斯最喜爱的意象,这个意象中蕴含着他一生最关注的两个主题:“死亡”与“再生”。劳伦斯,这个旧世界的诅咒者和新世界的预言者,在他充满紧张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清海在 2 0 0 4年第 2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上撰文说 ,哲学理论所以有个性 ,这同人的本性有关。就本源意义而言 ,哲学代表的是一种人所特有的对自身生存根基和生命意义的永不停息的反思和探究性活动。通过这种反思和探索 ,不断地提升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存自觉 ,是哲学的根本使命。“哲学”是民族之魂。哲学标志着一个民族对它自身自觉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 ,体现着它的心智发育和成熟的水准。从这一意义上说 ,创造“当代中国哲学” ,实质就是要创造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文章指出 ,一个社会和民族要站起来 ,当然经济上的实力是必…  相似文献   

11.
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后代很多诗论家认为这是对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言志”观的突破,因此从“诗言志”的角度,对这一诗学观念进行了诸多批评.这种批评的实质是将“诗缘情”作为与“诗言志”相对立的诗歌本源论.但是从《文赋》与陆机的诗歌创作实践来看,“感物”才是陆机的诗歌本源观,而“缘情”乃是一种艺术论,两者具有内在的关联,构成了“感物缘情”的诗学理论.这一诗学理论既是陆机对魏晋以来文学创作实践的总结,又与玄学有密切的关系.在玄学影响下,“感物”既是情感活动又是理性的思考,情感、理思和辞藻构成了“感物缘情”的基本内涵,对西晋以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道教生命哲学以“道”为本源,认为“道生万物”,而人的个体生命与“道”之间是一种特殊与普遍、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精”、“气”、“神”作为道教生命哲学中的三个重要范畴是联结“道”与人的生命的纽带。通过对“精”、“气”、“神”的阐释,道教得出了人的个体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复的结论,由此提出了珍惜现世生命、“人命最重”的哲学命题。道教由注重珍惜人的生命,逐渐上升到企图通过种种方法来保全生命,进而超越生命,与“道”共存的观念。这种对人类生命无限关爱和永恒呵护的哲学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作用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编第二册《载驰》一诗懈题》把《左传·闵公二年》传文“归夫人鱼轩”句之“夫人”理解为许穆夫人,确属望文生义、曲解原文。本文肿列历代学者的说法以明其非,并从人情物理、上下文意、章法逻辑等几方面证说“夫人”应以释“卫戴公夫人”为是。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书法,不单要写出规范的文字,也要把文字写美。美,是一种感受,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人们将书法的美感首先落实在书体上。如汉晋书论中的各种“势”①。在对书体美的自觉追求中,在“势’冲(即运动中),人们发现了“力”一、“力”的本源“力”为书法艺术生命形式的本源。它被真正的发现和赏悦体现在蔡邕《九势》中: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丽,义为“附着”。书写时起笔藏头、收笔护尾,力就会蕴含其中;下笔用力,肤肉就会附着而生。此条表面上是在阐述技法,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生命感。②“…  相似文献   

15.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历史境遇,性描写的审美经验等都可以用接受美学理论来分析,进而可以从读者的角度来阐释《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文学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沉沦和本真是两种绝然不同的生存状态,代表权威和规范的“常人”使前者成为日常生存的一种基本形态,而使后者成为一种非常态的变体。《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康妮一度屈服于常人的压力,但在雉鸡的感召下,她找回了迷失的自我。康妮从孤寂隔离到与情人合一的过程实际上是从被物化的沉沦状态到追求个性完整的本真的历程,而作为大自然一部分的动物则诱发和见证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野草》和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都充满对生命执着的探寻,大体来说,鲁迅的生命哲学是向下扎根,具有深刻性、真挚性;梁实秋的生命哲学是向上飞升,具有超越性、平和性。《野苹》是鲁迅对黑暗社会“绝望”和“反抗绝望”的刻骨铭心的生命箴言;《雅舍小品》则是梁实秋对现实社会“绝望”从而“超越绝望”的从容典雅的生命诗篇。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体现为韧性战斗精神,是执着现在的现实主义。归根结底是“真”,真中有善,是一种大善;梁实秋“超越绝望”的生命哲学体现为儒雅为业,是执着现在的理想主义,溯本探源是“善”,善中有真,是一种本真。  相似文献   

18.
以神话哲学视角探讨《庄子》生命意识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认为《庄子》的生命意识接受了神话的变形、化生观念,在生命本源上由形象的“气”抽象出根本的“道”,结论是:《庄子》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始先民生命思考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笔下的人物在其作品中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概念,而是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从《白孔雀》中的莱斯利和安纳布到《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和梅勒斯,劳伦斯笔下的人物的认知不断深化和升华,是一种螺旋式运动。这种人物的螺旋式运动标志着劳伦斯对社会认知的全面与成熟。  相似文献   

20.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案的被告方胜诉的要诀在于契合相对于一定历史条件下通常价值判断是否公正的真、美、善要求 ;而控告方败诉的主要根子在于对真正文学艺术作品特性的确认不到位。其意义在于 :“真金不怕火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