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镇,是浙江省杭嘉湖水乡的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古老市镇.她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的故乡.茅盾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小学时代.茅盾在进小学学习以前,曾受业于自己的父母.当时,沈家的大家庭里有个家塾,老师是茅盾的祖父沈砚根,教的是《三字经》、《千家诗》一类的老书,而且教学也很随便,很少去管学生.茅盾父亲沈永锡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他重视新学,酷爱数学,对茅盾祖父在家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很不赞成.因此,没有让茅盾进家塾学习,而是亲自选择了《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中抄录的《天文歌略》、《地理歌略》等一些新书,让茅盾母亲陈爱珠教授.所以,茅盾的父亲和母亲,就是他最早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2.
茅盾兄弟是中国现代 史上的风云人物。茅盾是现 代文学大师,以一部《子夜》 名彪史册。新中国成立后曾 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 席;其弟沈泽民,曾留学苏 联,回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宣 传部长、中共鄂豫皖中央分 局委员兼鄂豫皖省委书记、 中共中央委员。茅盾兄弟之 所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与他们的母亲陈爱珠的哺 育和教诲有着很大的关 系。茅盾在晚年曾深情地 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3.
陈芬尧,浙江嵊州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06年7月与2011年4月,他两度出席全国茅盾学术研讨会,加入了学会,并被选为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陈芬尧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前身)中文系学习,师从吴国群教授等攻读中国现代文学.由于受其师及高校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与熏陶,他喜爱上中国现代文学,酷爱鲁迅、茅盾研究,于后者尤为用力.他做了大量的资料积累,仅茅盾研究的笔记就达100余万言,另有数十万字的鲁迅、毛泽东的笔记.大学毕业后,陈芬尧仍孜孜于茅盾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十数年如一日,搜集齐了全套43卷精装本《茅盾全集》,以及自茅盾研究始至当下学者的100多部茅盾研究专著、论文集,令专门从事茅盾研究的专家学者感到惊叹.他还与诸如孙中田、朱德发、袁良骏、万树玉、庄钟庆、李岫、王嘉良、万平近、唐金海、丁帆、钟桂松、钱振纲等二十多位著名评论家、文学史家建立广泛而持久的联系,虚心求教.陈芬尧在攻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文艺理论与文学史著之同时,厚积薄发,在《茅盾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粤海风》《文教资料》等刊物上发表了《茅盾与马寅初》《本世纪以来茅盾研究综述》《茅盾曾和鲁迅有过论战?——质疑鲁迅和茅盾关系的几种"新论"》《一个时间问题献疑——从"茅盾学"大视野试谈我对茅盾研究起点的一点浅见》等茅盾研究及其他学术、教学论文多篇,其中《关于茅盾的几次论争述评》《评复旦本对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隐匿》等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文摘卡》转载收录.  相似文献   

4.
茅盾小说理性意味较重,在这种情形下,细腻而富于感染力的心理描写对其作品的成功实在是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茅盾小说出色的心理描写多交口赞誉,但研究文章却多泛泛而论.论者一般列举出茅盾小说的多种心理描写手法,然后得出茅盾融铸中外古今,博大精深的结论.这种结论大体是不错的,但过于简单、笼统.不同时期茅盾小说的心理描写手法并不相同.纵向观察茅盾小说,我们发现:随着茅盾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发展,他的心理描写艺术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认为,以《蚀》、《子夜》、《腐蚀》为标志,茅盾小说心理描写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茅盾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正是在这种变化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写作学的研究视角,对茅盾一生的写作活动作了较系统的梳理与研究,从茅盾的写作实践与写作理论两个层面,探讨了茅盾在文章写作与写作理论构建上的独特价值,揭示了茅盾在文学史外的另一面,即中国写作史上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茅盾是中国文化界的巨人。我们研究茅盾不但要研究作为文学家的茅盾,还要研究作为编辑家的茅盾。事实上,茅盾的文学活动与编辑生涯是共始的也是相伴的。笔者以为茅盾能够举起新文学大旗,获得在新文学史上的开拓者与领导者的地位,他是借助了编辑角色和《小说月报》主编的  相似文献   

7.
由山东省茅盾研究会召开的第三届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20日至23日在东平县举行。与会人员围绕茅盾与当代文学思潮、茅盾研究和茅盾作品教学的现状和拓展等作了探讨,交流了信息,并对深化茅盾研究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同时,会议选举产生了以朱德发教授  相似文献   

8.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他在诸多领域都有过杰出的贡献。在神话研究领域,茅盾早在20世纪的20至30年代就已经写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几部著作。然而,茅盾的这一研究和兴趣却随着茅盾后来的文学转向而终止,并且逐渐为他的文学光芒和文学地位所遮蔽。后世的研究者也正因为这些忽视了茅盾在神话研究领域所做的贡献。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回到茅盾的神话研究,还原一个完整真实的茅盾和茅盾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文学的第一批评家”茅盾,以他早期大量的文学评论和作家论、作品论,而瞩目于我国五四新文坛;早期形成的文学观、批评观,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以前,大多都重视对作家茅盾的研究,从而忽略对批评家茅盾的研究,即使研究茅盾的文学批评,也只是为了探讨他的创作思想,很少注意茅盾文学批评本身以及所体现出的方法论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探讨研究茅盾早期文学批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现代文学研究工作中,从所查阅的一些旧报刊上发现了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二则轶文(诗)。它们不仅未曾收入《茅盾全集》和各类文集、文(诗)选集,而且在各家《茅盾年谱》、各类茅盾研究资料集的作品目录中均未收入,茅盾的回忆录中亦未提及。现将这两则轶文(诗)介绍出来,供茅盾研究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六日至八日,山东省茅盾研究会在举行成立大会的同时,召开了首届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二十四篇。论文的宽广选题反映了与会者广阔的学术视野,论及了茅盾的政治道路、美学思想、文学批评观及其发展线索、茅盾与中外文艺思潮的关系和渊源、茅盾与中国现代文艺运动、茅盾作品的本体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等等。探讨茅盾文艺思想方面的论文较多,小说研究选题立意和视角也较新颖。应该承认,尽管茅盾研究自五十年代起就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注意,但由于茅盾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如此丰富,以致迄今为止,很多领域还有待开拓,很多空白还有待填补,很多课题还有待深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丰富的思想艺术遗产.从现有的关于我国现代文学的教材、论文、专著来看,在论述茅盾的著名作品时,许多编者、作者都把他在一九四一年创作的小说《腐蚀》列入其中.但是,直到今天,对于《腐蚀》一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对于这部作品在茅盾创作道路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全面、准确的评价.一些同志在悼念茅盾同志逝世的文章中,在总结茅盾一生的文学业绩时,并没有提到《腐蚀》一书,个别的甚至未提及茅盾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这种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山东省的茅盾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者采用多种研究视角和理论模式,逐步把茅盾研究推向深化,在茅盾的文艺思想与批评研究、作品研究、作家主体及综合研究以及传记资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丁尔纲先生的新著《茅盾评传》作了评论。认为 ,该书的主要特点是理性思辨色彩 ,主要表现在作者的理论自觉 ,全书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作者以史家的眼光 ,把茅盾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加以考察 ;对茅盾创作的评述是从对茅盾史的研究和拨乱反正的角度提出问题的 ;对重要史料进行了辨证 ,对评价茅盾中的不实之词进行了辨析。《茅盾评传》是对茅盾传记研究的新开拓。  相似文献   

15.
马航飞 《东方论坛》2001,(4):96-96,F003
近年来,在对现代作家重读重评的热潮中,茅盾研究似乎是一个滞后的冷门.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对以往独尊现实主义与政治倾向性强的作家作品这一现象的逆反,另一个原因是高度推崇和捍卫茅盾的"大师"地位,诸如以"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大师"、"社会剖析派小说大家"等冠之,实则更加贬低了茅盾.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笔者认为,研究者首先必须从"捍卫"或"贬低"对象的情绪冲动中走出来,从社会--政治思维模式的阴影中走出来,从纯学理上发掘出内在的独特性,才能真正捍卫茅盾的本来面目,才能推动"茅研"的突破,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翟德耀先生的《走近茅盾》(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不但作出了可贵的尝试探索,而且及时地提出了一个如何从"走近"茅盾到"走进"茅盾的学术命题.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年秋至一九一三年夏,茅盾在浙江杭、嘉、湖的三所中学读书.这三所中学,几经沧桑,它们的历史已经渐渐不为一般人所知道了.为了进一步了解茅盾在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情况,去年我们走访了有关单位,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发现了一些有关茅盾中学时代的材料和线索.茅盾同志已于今年三月间逝世,现在我们发表这篇文稿,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茅盾研究会于1988年4月10日至14日在潍坊市寒亭召开了第二届学术讨论会。省内茅盾研究和教学工作者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中心议题是茅盾小说研究和教学研究。与会人员思想开放,畅所欲言,会议气氛活跃,时有不同观点的争论。通过讨论,交流了各自  相似文献   

18.
茅盾的资本家系列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语境。市民及其文学是茅盾学术研究的关键词之一。茅盾研究了市民、市民文学、两种文学、中国市民文学等概念,认为都市、有产、工商是其基本要素。茅盾《子夜》的思想资源是他的市民文学、小资产阶级文学概念的合理延伸与发展,也是《蚀》的发展,是茅盾心灵中挥之不去的市民—资产阶级现代工商产业意识。1933年《子夜.后记》客观体现诸。茅盾1939年关于《子夜》的创作谈和1977年的后记,是对《子夜》创作思想资源的自我加述,间离与陌生了事实,体现的是中国现当代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演变的轨迹与缩影,妨碍了对《子夜》主题的研究及其当代意义的开掘。  相似文献   

19.
一、设奖来由 据我所知,茅盾文学奖的历史可追溯到1945年.那年在重庆为茅盾举行了"五十寿辰和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在6月24日庆祝会上,正大纺织厂的陈钧经理委托沈钧儒和沙千里律师将一张十万元支票赠送给茅盾,指定作为茅盾文艺奖金.茅盾在接受捐款时表示:自己生平所写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不多,常引以为憾,建议以这些捐款,举行一次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短篇小说有奖征文.按照茅盾意愿,"文协"为此专门成立了老舍、靳以、杨晦、冯雪峰、冯乃超、邵荃麟、叶以群组成的茅盾文艺奖金评奖委员会,并在<文艺杂志>新1卷第3期和8月3日的<新华日报>共同刊出了"文艺杂志社"与"文哨月刊社"联合发出的"茅盾文艺奖金"征文启示,规定征文以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速写、报告为限.这次征文经评选产生了一批较好作品.  相似文献   

20.
茅盾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发现和培养了许多有成就的作家.茅盾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了他先进的作者意识.特别是茅盾在改革《小说月报》的过程中,一直贯彻作者编辑化、编辑作者化和读者作者化,这既是他主编期刊的重要举措,也是他主要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