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文信息》2005,(10):54-71
这是一个MP3的时代,不仅是因为它的增长仅次于手机,还因为这个行业的混乱与无序。如果你愿意,你就能在市场上找到上百个品牌,从世界500强到两个人的夫妻店都有自己的品牌。“sigmatel”,“炬力”、“凌阳”你对这些陌生的名字了解多少?“3502”、“3520”是指什么?什么又是“拆机片”?到底是谁欺骗了你的耳朵后又背叛了你的“芯”。  相似文献   

2.
《中文信息》2005,(9):54-71
这是一个MP3的时代,不仅是因为它的增长仅次于手机,还因为这个行业的混乱与无序。如果你愿意,你就能在市场上找到上百个品牌,从世界500强到两个人的夫妻店都有自己的品牌。“sigmatel”、“炬力”、“凌阳”你参这些陌生的名字了解多少?“3502”、“3520”是指什么?什么又是“拆机片”?到底是谁欺骗了你的耳朵后又背叛了你的“芯”。  相似文献   

3.
“你为什么不裹小脚?”“你身后没有辫子吗?”“你吸鸦片烟吗?““你是用鼓棒吃饭吗?”“你吃鸽子臼巢吗?”“在中国有车吗?”“你不戴碗形的帽子吗?”‘”你也穿睡衣上街吗?”这些看似荒唐的问题却是被认真地提问过的。提问者是一群美国青年学生,被问者是他们的中国同学,大名鼎鼎的大作家林语堂先生的次女——阿娜,时间是一九三七年。①此时,林语堂先生的名著《吾国与吾民》已经风靡全美。然而,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恐怕不是一本书所能根本改变的。这种观念,便是数年之后为美国学者爱德华·赛义德所批评的‘“东方主义”。所…  相似文献   

4.
江磊晶 《中文信息》2003,(11):53-57
如果你已经开始用Visual Basic来编程的话,你或许可能已经知道如何在控件工具箱中选择一个控件并将其移到窗体上,确定这个控件的大小,甚至已经会设置一些诸如“Caption”、“Name”等属性,通过这些操作来设置你所需要的用户接口。当你点击某个控件准备在窗体上载入或刷新图象时,这就意味着你已经开始准备设计你应用程序的用户操作界面了。  相似文献   

5.
《中文信息》2007,(1):4-7
一提海南旅游,你能想到什么?三亚、海滩、潜水、晒太阳、吃海鲜……当又一个冬天到来时,在旅游资深玩家薄荷片的介绍下,你的这次旅行将会与众不同。他会告诉你在海南之外除了海鲜水果外,更多的美食;除了三亚大东海以外更美的海水沙滩;除了各大旅游团的“特价”外,你还可以有别的方式省钱:告诉你沿途的吃住行,告诉你如何识破当地常发生的骗局,本期海南自助全攻略,就是要你“一册在手,万事不求”。  相似文献   

6.
电话反诈骗     
佚名 《家庭科技》2009,(11):7-7
前几天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南方口音,上来就直呼我的名字。 “王总啊,你好啊!” “你是谁呀?” “你的老朋友啊。” “谁呀?” “广东的老朋友啊!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 “你是?”“哎呀,王总你贵人多忘事啊。再听听,听出我是谁了吗?” 我想想有点不对劲,可能是骗子,如果我把对方的声音认做某个老朋友,对方就会想办法讲故事骗钱了。 该死的骗子,看我怎么收拾他!我说:“你是广东的老张吧?”  相似文献   

7.
《家庭科技》2011,(1):15-15
自言自语、伸懒腰、站着吃饭……常被人们认为是坏习惯,人们也尽量避免养成这些“坏习惯”。可是,你是否知道有些“坏习惯”其实不坏,常给会我们的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告诉你9个不坏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8.
《家庭科技》2013,(3):48-48
如果你要点咖啡,服务员问“要大杯还是中杯”,你会做何选择?如果你要买保险,推销员问“最大保额希望是20万元还是10万元”,你的倾向是什么7我猜,你不会每次都能继续追问“还有小杯咖啡吗”“有没有更小的保额”这样的问题,尽管现实中这些选项都确实存在。换言之,所有下意识地做出二选一回答的人,都为商家平添了不少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9.
有时要一次性删除某个Word文档中所有图片.一张一张地寻找图片并按下DEL键删除真是麻烦死了,这时你可以让“查找和替换”功能帮你的忙,在Word中同时按下“Ctrl+F”键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点击“替换”标签中的“更多”按钮,再选择“特殊格式→图形”项,这时会在“查找内容”中自动输入“^g”,最后直接按下“全部替换”按钮即可彻底删除所有图片。  相似文献   

10.
“剥削”概念是透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要切入点。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剥削方式由强制性的“你应当”转换为激励式的“你能够”,原本被动的“他者剥削”逐渐过渡为主体主动的“自我剥削”。此时,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合二为一,“绩效劳动”以更为隐蔽和深刻的方式成为“异化劳动”在当代的新型变体。“自我剥削”的深层根源在于,资本将它的增殖欲望转化为主体自身的欲望,并通过强制的“进步力量”和“竞争逻辑”极尽对主体潜能的挖掘与利用。在数字资本的宰制下,人的“自我异化”以“自我实现”的面貌呈现,“自我剥削”的本质仍然是“他者剥削”。  相似文献   

11.
傅云鹏 《家庭科技》2009,(11):52-52
很多朋友可能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手机铃声很短促地响了一声,便不响了。“未接来电”里显示的号码通常是以“134”、“158”、“159”开头的普通号码。如果回拨,电话就会自动转接进语音信箱,听到的多数是信息台要求和你“交友”的留言,或者是说你中了“六合彩”之类的中奖电话。  相似文献   

12.
章红 《家庭科技》2011,(12):1-1
有一次看吴宗宪主持的综艺节目,那次上节目的有好几个孩子,其中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只有三四岁。吴宗宪为了联络感情,随意地问他:“你喜欢妈妈吗?”“喜欢。”“那你讨厌爸爸哆?”吴宗宪本是有意逗小男孩的,没料到那孩子立刻毫不犹豫地说:“讨厌爸爸。”妈妈在一旁解释,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上课,都离不开课堂提问。但课堂提问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角度。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其最佳角度在哪里呢?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眼点》一文中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为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注意转换提问视角,采取“一例多问”,即对同一例句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以开拓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例如,《银杏》一文中有“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本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对的引人的燃料吗?”对于这一个大反问句,教师可从联系旧知识的角度来提问:“这个大句子是…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关心与冒犯中国人见面,除了问“吃了没有?”之外,还常问对方“去哪儿?”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实指性的友好的“问候”语、客套话。但英美人对此很反感,认为这是一种“询问”,在心理上的反应是:Whydoyouask?甚至或是It’snoneofyourbusiness笔者曾与一位在华执教的美国人闲聊时谈到过这个问题。我问她:“在美国是不是不可以问别人去哪儿?”她说;“是的。”我又问:“如果我真想知道他(她)去哪儿。该怎以问?”她答曰:“你最好别问。”中国人喜欢问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如“你多大了?”、“结婚了没有?”以示关心…  相似文献   

15.
《家庭科技》2008,(12):43-43
老李在公司服务近二十年了,是一步—个脚印,才慢慢爬升到目前主管职位的。新进员工个个学历傲人,不是硕士,就是博士,薪水领得多,职位也比他高,但是做起事来,可不见得比他们这些“资深”员工行。老李大不服气,不知不觉以“资深”自居,总是问:“是你该配合我,还是我该配合你?”结果老朋友、新朋友一个个远离他,使他的人缘“宕”到最低点,工作起来也越发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6.
财富“杀手”的可怕之处,在于你虽然知道它是谁,也知道它一旦出现,对家庭财务的伤害很可能是致命的,但不知道它会不会来袭,什么时候来,以什么面目出现在你面前。有时你甚至会产生侥幸心理:我不会那么倒霉吧?所以,很多人明明已经看到有人遭到“杀手”袭击,只因自己暂且安然无恙,就放松警惕。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杀手”的真面目是不是像上面所说的那么可怕吧。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笔下的死,首先是一种生命的完成,带有鲜明的目的论意义。《红烛》可以作为这种思想的代表。闻一多把红烛分为“躯体”和“灵魂”,“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躯体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烧出灵魂,否则,躯体就是灵魂的监狱。“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所以说,“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烧的结果是“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底果子!”闻一多明确地总结道:“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里,红烛自身的死亡与外在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探求永存──读《文学的探求》札记蓝翎1994年5月,在宜兴开会期间,有幸结识徐采石,会中开“小会”,私下交谈,得知他正在研究“探求者”,即将出版专著。我贸然地说:“等你的专著出版后,我来写评论。”初相识,这话说得很不得体,若让别人听到,定会讥笑:“你...  相似文献   

19.
佚名 《家庭科技》2008,(11):48-49
第一年:新手上路,发现自己“我是谁?”“我的长项是什么?”“我最适合做什么?”“我选择的专业适合自己吗?”当你刚刚开始大学生活时。你对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不清楚是很正常的。抓紧时间去学习关于你的专业能力、人格形成、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一切事物吧。  相似文献   

20.
《废都》的创作策略是什么?自我作践!关于这一自我作践策略的由来和宗旨,作者在《废都》中是发过声明的。在一个不大不小的社交场合,庄之蝶对着一群听众讲了一个十分有伤大雅、有损听众、有损文学和文学作者的“屙屎”的故事(第221页)。对此唐宛儿责备说:“你这是在骂我们了……可你也在作践你自己哩……”庄之蝶则说:自我作践着好。世上这事儿是,要想别人不难堪,也想自己不尴尬,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作践,一声乐就完了。以前照相时,为了让照相人笑,总是要让说“茄”,往后照相,不如就说:“努屎”!《废都》是有关当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