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小我就看不起自己的母亲,嫌她没工作,只会在家煮饭、洗衣服。她既不像我同学的母亲那样有工作有收入,也不像邻居没工作的阿姨,自己会做点小生意,并且每天打扮得体,举止优雅。母亲总是那么忙碌,还没完没了地唠叨,连打扮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整日里蓬头垢面,她的手还特别粗糙。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每到晚上,楼房里就传出琴声。我写完作业,走到阳台,在月色下静静地听着,对钢琴和弹钢琴的人充满向往。有一天,我问母亲,这是谁在弹琴啊?母亲告诉我,就是那个小茜啊,跟你念同一所学校的。我既惊且喜,便问母亲她的住址。当天晚上,我便急匆匆地奔向她家。  相似文献   

3.
橘子的故事     
秋天来了,望着市场上那一堆堆或黄或青令人垂涎的橘子,母亲喟然长叹,心头总会泛起一股淡淡的哀愁。问她原因,她总不说,好像只有沉默才能守护好她内心的隐痛。久而久之,我们做儿女的便不怎么问了。听外婆说,母亲的这块心病跟一个橘子有关。母亲兄妹七个,她排行老四。几个孩子当中,母亲和外公最像,一样的长相,一样的脾气,而且一样的爱吃橘子。母亲3岁以后,有了弟弟和妹妹,外婆一个人又带孩子又干活,实在忙不过来,无奈外公就把母亲送到了姨婆家,一住就是十来年。长期不在一块生活,隔阂慢慢就产生了。母亲幼小的心灵中有了被…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祖母60岁以后陷入黑暗,母亲的母亲50岁以后双目失明,母亲今年35岁,她7岁的儿子,双目炯炯有神。然而,母亲总为他担惊受怕。 母亲知道,她将会变成盲人,她的儿子也将会变成盲人。是可怕的家族遗传,避不开,逃不掉。黑暗像狰狞的魔爪,笼罩在她和儿子头顶,时刻准备着凶残的—击。  相似文献   

5.
去年夏天,我在电话里和敬一丹预约要去采访。可眼看快到采访的日子,她又匆匆打来电话说女儿要考中学,得先把手上所有的事儿都放下来,去帮女儿复习功课。又等了多半个月,我才被她引进中央电视台的咖啡厅坐定,话题从帮女儿复习说起;我的第一问是:事业和家庭,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敬一丹当时看了我一眼说:“当然是家庭。别忘记,人的生死两端既源于家也了于家,事业不过就是中间一段。”于是我马上明白了,敬一丹首先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然后才是一名出色的主持人。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半个小时,提问式采访已经完全变成了随意聊天。…  相似文献   

6.
一 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伤心,伤心欲绝。 她一出生,外婆便和母亲一起照顾她。记忆中,那么多年,似乎是外婆的照顾更多一些。不是母亲不够爱她,而是外婆硬生生地要去分担——搂着她睡,半夜起来照顾她喝奶或者撒尿,一步步搀扶她学走路,甚至去了幼儿园,也是外婆早晚接送。她和外婆一起的时间,比和母亲在一起的多。  相似文献   

7.
日前,我带孩子回了趟娘家,听母亲说她前一天去看望了外婆,并给外公上了坟。我问母亲:"外婆身体咋样?有啥需要没?"母亲说:"外婆一切都好。她特别感谢你送给她的礼物,让她每月都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坚守     
自懂事起,3个姐姐就告诉我,母亲太傻。 当年,父亲与母亲已经有了我们姐妹4个,母亲却主动放走了父亲。 父亲是北京来的大学生,下放在母亲所在的偏远小村。母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村小学的代课老师兼扫盲班的老师。父亲来到村里后,经常帮她,成了她的老师,爱情就不知不觉地降临了。  相似文献   

9.
几眼与几步     
周末下午,我和一位朋友一起逛街。朋友的手机响起,是她的母亲打来的,她的母亲在家里做了好吃的,让她晚上回家吃饭。朋友好客,非要邀我同去。执拗不过,我只好欣然前往。  相似文献   

10.
听泥土说话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健康平和地对待。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划着,又觉得比划不清。于是,她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递给儿子。  相似文献   

11.
倪萍常说:“我就像个被扔进水中的孩子,不浮出水面就沉入水底。”在电视影屏上,她已拥有至少12亿的观众。常人眼中,她简直像是另一世界的人。面对着她那充满永恒微笑的脸庞,我们内心里不免会升起一连串挥之不去的疑问:这就是成功女性吗?她看上去很普通、很平凡,怎么会做出那么大的事业?在她的微笑后面又隐藏着怎样的一个委婉曲折的故事……行动比梦想更重要倪萍是山东青岛人,童年是在双亲离异的背景下展现的。倪萍本不姓倪,18岁那年,为了抚慰母亲,改名刘萍为倪萍,随了母亲的姓。回首30多年前的世风,谁都会领会和寻味横扫四季…  相似文献   

12.
像走着一条野草藤蔓的道路,没有尽头。谁知道前方是通向坦途,还是半路上就会断了行迹?然而她还中倔犟地走。她走过的一串是摸索的日子。不顾母亲的责备,6岁时她常往院里刘大爷家跑,为的是去听戏。刘大爷手中拿着一个电匣子,(无线电)闭目养神、摇头晃脑的神态,那是她无意中发现的。一日,她从窗前走过,一种奇妙的声音招呼着她,那仿佛是夜莺清纯甜美的歌喉,又仿佛百灵高亢圆润的鸣啁,然而这是漫漫的冬季。不见夜莺不见百灵,那声音又似故意地逗她,一会儿唱唱,一会儿歇歇。大爷满足她好奇的心,告诉她这是评剧,是新凤霞唱的《…  相似文献   

13.
亲情的维系     
爱是一门艺术,不存在多余。女孩儿大学毕业后,不得不远离母亲到外地工作。女孩儿考虑到年迈的母亲生活不便,需要人照顾,她就给母亲请了一个保姆,并且每个月都给母亲寄来保姆费。一开始她  相似文献   

14.
她学得轻松,学得潇洒。广博的知识使她常常能迅速运过事物表层,抓住问题的本质。而屡屡成功的经验,又使得她想要做什么就能够做成什么1935年8月,朱丽兰出生在上海一个银行高级职员家庭。父亲严伯献。母亲朱志们,婚前曾在上海海关工作,英文极佳。由于母亲是独女,朱丽兰是长女,她也就随了母姓。朱丽兰的外婆信奉佛教,乐善好施,自己的家境虽不很富裕.但经常关心、帮助周围的穷人,有着一颗菩萨般的心肠。朱丽兰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外婆美好、善良的品德在朱丽兰幼小的心灵中潜移默化,生极发芽。如今每每回忆起在外婆身边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2004年4月的一天傍晚,美国总统小布什的电话响了。电话是小布什的母亲芭芭拉·布什打来的。芭芭拉·布什的腿疾又犯了,正在德克萨斯州的医院里接受治疗。但是芭芭拉·布什的心情好像还不错,她爽朗地说:"没事,一点小毛病,过几天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后,她到南方工作。 那天,母亲打她电话,她被手机铃声吓了一跳!宿舍里几个上零点班的同事正在睡觉,这么大的声音果然有两人惊醒,她们抬起头看看她,翻个身又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她走出室外低声嘱咐,妈,我们宿舍住了15个人,有人要上夜班,以后等我打电话啊,别影响了别人休息。  相似文献   

17.
初冬季节,我们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临近华埠的一幢公寓中,访问了因撰写《金山客》一书而成名的李瑞芳教授。她年逾花甲,仍肩负着教学、研究、著书等多方面工作,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在倾听她长达两小时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介绍后,犹如读完一部令人振奋的传奇小说。坎坷的青少年时代李瑞芳教授,自幼生长在美国华盛顿一个华人家庭。九岁那年,因母亲生病,举家回到故乡台山孙田心村。父亲把母亲托给亲属照料,把她和哥姐三人安顿在家乡读书,便又返回美国  相似文献   

18.
提起母亲林海音,夏祖丽心头常会涌起千般情思……她说最令人遗憾的是,本想把自己饱蘸感情,历尽辛苦为母亲写的传记,置放在林家的客厅中,然后邀文坛好友欢聚一堂,把它当作一份厚礼献给母亲的,然而当传记出版时,病重的母亲已经不能从容赏阅了。她终身眷恋城南的旧事林海音是一位深为大陆的读者、观众熟悉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祖籍在台湾苗栗县,出生在日本大阪,5岁时移居北京,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30岁时携夫带子回到故乡台湾。林海音的青少年时期几乎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她对北…  相似文献   

19.
孙秀琴,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文化大革命”中曾下过乡接受过“再教育”。1979年2月,她带着儿时的梦想,怀着对军人的仰慕,有幸考入曾涌现出象王洛宾、田歌、李双江等许多在国内外有影响艺术家的新疆军区文工团。 当初,她是抱着到文工团圆一名演员梦的,但谁曾想到她却被分配从事服装的管理、设计、制作。而管理工作还包括服装的染织和对脏衣服的清洗,既脏又累,既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 面对现实,她徘徊过、思考过,  相似文献   

20.
恭业说他母亲1914年曾在那里读书,与宋氏姐妹是很要好的同学。有一次,宋美龄还相求恭业母亲转话其姐宋庆龄,让她姐姐不要太“小气”,每个月多给她一些零花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