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突厥语族语言序数词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古代各期突厥书面语言为依据,结合现代突厥语言和方言材料,讨论突厥语族语言序数词的历史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3.
一个多世纪以来,突厥语言学家们为诠释突厥语数词词源作出了努力。但是,由于数词词源研究与阿尔泰亲缘关系问题的论证直接相关,由于数词本身的复杂性,学者们虽取得一些成果,但离问题的真正解决仍有一段距离。本文拟在前人有关个位数基数词词源诠释的基础上,或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突厥语族诸语言的对比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系操突厥语各民族的历史对突厥语史进行研究的问题是突厥语言学的主要课题之一。正确地提出和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编纂突厥语族诸语言的科学的历史比较浯法和历史词源词典等。在突厥语研究的整个历史时期,学者们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过这一任务。学者们认为有必要对所研究的对象,科学地把两种方法:即1、对个别突厥语的事实和现象,通过仔细地分析,积累一大批观察出来的材料的归纳法;2、通过综合的手段确定突厥族诸语言总的发展方向的演绎法结合起来,并把经过分析与综合所得的结论进行相互对比检验,尽管有时对语言研究得还很不够,也要把获得的资料加以总结,目的是重新返回到积累事实的实践和研究局部现象的工作上去。而编纂突厥诸语言的对比·比较(sravnitel'no-  相似文献   

5.
蒙古与突厥     
蒙古语的tengri一词有“天空”、“天神”、“神”三重意思 ,是仅有的几个可以从现代形式追溯到古代形式的蒙古语词之一。《史记·匈奴列传》云 :“匈奴谓天曰撑犁” ,突厥文碑铭中“天”写作 :tenri ,唐代译作“登里”或“腾里”。“Tengri”、“撑犁”、“登里”或“腾里”同源同义 ,可见蒙古和突厥确有一段共同的历史。在广袤的草原上 ,一个个民族迅速兴起 ,又急速隐没 ,使治史者常常作出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论断。其实 ,联盟或国家瓦解 ,民族未必消亡。匈奴联盟中有丁零、乌桓等非匈奴族部族 ,檀石槐的鲜卑联盟中收纳了匈奴部族…  相似文献   

6.
7.
蒙古语中的动词有两种形式:人称动词,无人称动词。人称动词又被称为有人称结尾变化的动词,在句子中该动词与行为的主、客体都要发生关系,担当句子的谓语。蒙古语中动词有各种"式"的变化形式。无人称形式又称无结尾变化的动词形式,包括形动词和副动词两种。无人称动词不直接和行为主体发生关系,不能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这类动词借助主要行为动词,使动词和名词、副词发生关系。根据人或物体行为完成的方式和与他们的关系,形动词能够确定人或物体的特点,例如,蒙古语:унасанчулуу"正在落下的石头",миниишидсзнчулуун"被我抛出的石头",由此可以看出形动词在某种功能意义上与形容词的功能意义差不多,他们之间的主要的差别是:形容词说  相似文献   

8.
当谈及语言的共同性时,不应忽略操这些语言的居民在历史上的相互联系问题。哈萨克人民作为一个独立韵民族统一体最终形成于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可见,哈萨克人民形成一个独特的民族并登上历史舞台是在蒙古帝国分崩离析之后。这是否就意味着突厥—蒙古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中亚突厥语族语言语音系统的共性与特性,阐述了借词对中亚突厥语族语言语音的影响。首次运用历史语言学辅音音位聚合群的理论框架分析中亚突厥语族语言辅音音位系统,提出了连锁合并式音变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词汇角度对我国突厥语族八种语言的人体部位词进行分析比较,来揭示这些亲属语言之间在元音和辅音方面存在的同源性,并对图佤语x j、K odu和撒拉语ind ix等词的来源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1.
回族等穆斯林民族,在甘宁青形成南北、东西两条带状分布带,即“银平穆斯林民族走廊”“河湟穆斯林民族走廊”。两条“穆斯林民族走廊”中的穆斯林各民族,在中国西北民族居住地理分布格局和经济地理格局中,均处于中间或交界地带,在各民族之间、各种文化之间发挥某种特殊的桥梁纽带作用。两条“穆斯林民族走廊”中的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由于相对集中聚居的缘故,其文化保持较为完整,民族性、宗教性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2.
青海蒙古语属于蒙古语卫拉特方言,其方言特点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深入研究和发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推动民族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四个以突厥语民族为主体的中亚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脱离前苏联宣布独立以来,各国在语言及文化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探索,折射出中亚各国在迈向现代国家进程中面临的复杂政治、历史和文化生态。其中,加强主体民族政治地位建构是其语言政策的主导方向,去苏联化和泛突厥化是其显著特点。同时,针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民族分歧冲突日益严重的形势,各国在具体政策上做了许多促进民族和睦和制止排斥、歧视非主体民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明清鼎革之际,地处西北边陲的甘宁青地区社会动乱不已,各种势力竟相争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权。顺治二年至十一年,甘宁青地区隶属清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辖制,其在甘宁青地区的军事、吏治、民族政策等方面均有所施政。对孟乔芳督抚期间在甘宁青地区施政措施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顺治朝清廷经略甘宁青地区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15.
农业执法是适用法律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解决农村、农民、农业同题的主要保障手段.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执法现状比较落后,应尽快完善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实行农业综合执法.从机构设置、经费管理、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监督体制等多方面人手,建成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专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  相似文献   

16.
元代是甘宁青地区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元王朝将该地区的西夏遗民以各种形式大量内迁促其融入汉族的同时,又有大量的汉人、蒙古人、畏兀儿人、西域人迁入这一地区,使该地区形成了多民族杂居共处的新格局。由于长期而密切的族际交往,该地区出现了民族融合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民族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共产党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地区民族众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处理好西北民族关系对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习仲勋在西北工作期间,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民族政策,在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窥见他民族工作的方法、理论与实践,这为我们当今处理好民族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民大起义对甘肃地区经济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关系到清廷在西北的政权统治及甘肃民众的生活质量,甚至对清末乃至民国初期甘肃社会的发展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陕甘新驿道沿途为中心,对同治回民大起义后甘肃地区的堡寨兴废、民众生活、军队建设等方面状况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此次大起义破坏了甘肃地区的经济,减少了人口,但同时也给陕甘新驿道沿途部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风气带来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青海农牧区金融生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青海农牧区金融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了加强青海农牧区金融生态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