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是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文中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之间的关系,重点介绍了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对推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现发布《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根据《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下列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一)环境质量监测:(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四)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第三条环境监测工作是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法定职责。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改变了灾区旅游环境状况,改变了灾区现有旅游产业基础条件,加剧了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矛盾。如何实现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是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本文结合旅游业在汶川地震重灾区恢复重建中的地位,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如何协调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改变了灾区旅游环境状况,改变了灾区现有旅游产业基础条件,加剧了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矛盾.如何实现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是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本文结合旅游业在汶川地震重灾区恢复重建中的地位,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如何协调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谈县级环境监测站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娟  路娜  艾娜 《职业》2011,(36):111-111
一、县级监测站的任务与发展方向环境监测工作是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法定职责,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负责辖区内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承担环境监测网建设和运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法研究,环境监测数据收集,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以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是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监测工作对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的环境监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却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文中浅析了环境监测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宜居”是指居住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成都市金牛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把人居环境的营造、人文关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置于重要的地位,提出了“提升宜居水平,构建和谐金牛”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石森昌  雷盯函 《城市》2016,(4):16-19
城市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笔者探讨了协调发展和城市协调发展的内涵,指出城市协调发展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制度建设的协调发展;二是城市内部各区县间的协调发展。笔者还对城市协调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发展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0.
自动监测辐射环境是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加强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确立,我国环境规制的广度和强度也在不断提升,为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有效降低企业响应环境规制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成为一项新的挑战.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企业遵循政府制度所需付出的成本,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表面上看是为企业降成本,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政府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简放政权、优化政府职能、推动制度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天津的环境保护工作历经了起步、创业和初步发展的过程。世纪之交,应当以全新的角度、更高的层面审视以往,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现代化的港口城市作出贡献。 天津的环境保护事业,是在我国政府领导人高瞻远瞩、重视环境保护的大气候下诞生的。从70年代开始,天津市政府就相继组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机构,确定了天津市  相似文献   

13.
环境监测是一项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社会公共环境质量安全和公共利益、维护社会主义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孙媛 《城市》2016,(6):53-55
循环经济着重强调自然系统对经济系统的约束,要求在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达到减少资源环境问题的目的.因此推动京津冀实现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是破解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难题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是实现三地协同发展过程中利益协调与再分配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以及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苑士龙 《职业》2012,(12):48-49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也是促进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而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中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3月28日~29日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全国"两会"和2013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12年环境监测工作,全面部署2013年任务. 吴晓青首先介绍了环境监测的工作进展.他表示,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环保"两会"精神,圆满完成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这一中心任务,展示了监测系统的战斗力;在县域生态考核、环境一号C星发射、监测信息发布3项工作方面实现了突破,提升了监测系统的影响力;在例行监测、应急监测、跨国界河流监测、监测能力建设、监测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不断增强对环境管理与决策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17.
张昱  陈俊坤 《城市观察》2017,(6):5-13,24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对外开放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性是湾区经济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湾区经济开放度比较的基本体系,并据此对包括粤港澳湾区在内的四大湾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认为,粤港澳地区已经形成发展为世界顶级湾区的开放型经济雏形与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但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发展应更加强调经济效率、开放均衡性、内部协调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慧慧  肖周燕 《城市观察》2021,75(5):96-107
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2005-2018年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格局及耦合协调趋势,为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方向.'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经济与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差异有所减小,但与欠发达城市间的差异不断扩大;②城市群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性有所增强,但近年来耦合性降低,协调性增速放缓,部分城市出现人口、经济与环境无法相互促进,反而出现了相互制约;③城市群人口、经济和环境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呈现核心—边缘格局.提升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应从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性入手,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大多同时也是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如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鹿特丹等。"十二五"期间,上海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要求,因此,处于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上海必须建设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上海城市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实际,分析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协调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并从集疏运体系和港城一体化角度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实现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环境是以乡村旅游为中心的环境,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本文旨在通过对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系统的分析,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