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志龙  田博文 《管理学报》2011,(9):1275-1290
基于中兴通讯在竞争激烈的通信设备行业不断克服管理危机从跟随者成长为全球领先者的案例,从动态角度探讨了市场导向内涵及其执行随企业成长阶段演变的规律。研究结论如下:①随着企业成长阶段的变化,市场导向内涵从市场创新与模仿竞争者导向的市场驱动理念向顾客与竞争平衡导向的驱动市场理念转变;②执行市场导向的组织变革特征受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管理危机的影响,而在集权与分权、自主与协调间反复,但组织成熟度呈螺旋式上升;③顾客后向影响供应商的主动创新特征使市场导向内涵中的市场驱动理念包括适应市场和"OEM"协作,驱动市场理念包括引导市场和"共生互动"的内容;④市场不确定性对企业市场导向执行结果产生影响,这也解释了同一行业内企业市场导向与经营绩效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危机是创新的根源,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构建基于危机的民营科技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模型,提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包括初创起步、快速成长、稳步发展、成熟定型、变革重生等五个阶段,并面临着门槛危机、爬梯危机、天花板危机、短板危机和变革危机等危机形式。只有经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协同互动,才能度过阶段性危机,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企业信誉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一些企业对信誉的重视程度不够,曾一度出现了信誉危机。本文将对企业信誉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企业危机管理之路:如何将危机演变成商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危机同人们的生老病死一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应该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使危机转化为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危机和危机管理理论,然后通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危机事件,归纳出企业危机管理失败的原因,最后对于企业应如何规避风险,成功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提出了一些启示,主要包括: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警、监控机制,防范于未然,快速反应,防止危机蔓延,尊重事实,主动承担责任,注重运用媒体、网络的力量化危为机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先前文献的整理和总结,本文阐述了基于风险不同的阶段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审视学习了各文献中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模型,并探讨了知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与危机管理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6.
张晓俊 《经营管理者》2009,(23):169-169
自绩效考核理论被引入实际运作以来,众多企业管理者将该理论方法作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法宝之一。然而,绩效考核理论在很多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如何找到适合本企业的绩效考核办法,激发企业活力,促进效益增长,是值得每个企业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追踪某集团公司对下属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发展历程,分析各阶段考核办法的优缺点,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考核方法提供一点思路。一、集团绩效考核办法的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考核办法比较简单。考核程序是在每年年初由集团公司对下属单位下达收入和利润目标并签订责任状,年终由财务部门进行考核,根据收入和利润的完成情况对法人代表兑现奖金,法人代表  相似文献   

7.
危机沟通是企业危机处理的核心。良好的危机沟通是凝聚企业内部力量的重要工具,是企业联系外部环境的唯一桥梁,是展现企业竞争力的良好机会。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危机沟通的重要性,掌握企业发生危机后如何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度过难关,并总结一些经验教训,方能使企业在危机处理中掌握胜算。  相似文献   

8.
全球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企业造成沉重打击。但金融危机只是外因,不起决定作用,实际上在考验企业危机管理。企业危机大体可以分为经营危机、制度危机、管理危机、安全危机和竞争危机等,每一类危机都有其特定内涵。我国企业危机管理能力不高,要建立企业危机预警机制,力争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快速成立危机处理小组,真诚面对。错误心理只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人才流失危机、人才使用危机、人才内耗危机。形成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员工个人因素。防范企业人力资源危机,要进行人才规划,合理引进人才;加强招聘管理,谨慎挑选员工;加强员工培训,增强员工能力;重视员工考核,进行制度调整;重注与员工沟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最近几年接二连三的食品企业的危机现状出发,总结归纳了食品企业危机的原因和如何对危机的管理,使食品企业能够变危机为转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企业舆情危机事件呈增加态势,并表现为产品缺陷型、言论适当型、管理失范型等多种类型。企业舆情危机事件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形象、凝聚力等,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形象维护、舆情监测、预案演练及化危为机等策略来提升舆情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林欣欣 《经营管理者》2009,(17):102-102
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时刻伴随着风险和危机,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可回避的话题。危机一般可分为危机前兆、危机发生和危机事后处理三个阶段。为此,企业应组织、建立一整套危机监测、预防和快速反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吸取经验教训,发掘危机中的"商机"。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快速发展之后,突然陷入困顿,危机突然而至,企业从此陨落。为什么?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忽视了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巨大陷阱,当危险到来、面临陷阱以致突发事件出现时,不能很好应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后发企业正逐渐从追赶向超越追赶甚至创新前沿演进。机会窗口视角整合了技术、需求、制度多层次情境因素,是解释后发企业成功追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两家中国安防行业后发企业追赶过程的纵向案例对比分析,探究了后发企业在以国内领先为目标的追赶阶段与以国际领先为目标的超越追赶阶段,机会窗口与企业创新战略的匹配关系对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作用机制:(1)技术机会窗口与技术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2)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超越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3)制度机会窗口与技术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合法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企业社区参与(CCI)能使企业获得合法性。然而,CCI如何使企业获得合法性以及究竟使企业获得了什么样的合法性却鲜有探究。为此,本文通过对百步亭与万科十余年社区参与过程的纵向双案例研究,探讨了CCI各阶段合法性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发现:(1)CCI战略随阶段发展对CCI活动起动态引导作用;CCI过程中企业—居委会—志愿者的互动模式随行动者行为角色、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而演化;社区能力的不同要素在不同互动模式的转换中向更高层面提升;CCI过程中的互动直接形成企业内部合法性,同时,这些互动通过促进社区能力成长来形成企业外部合法性。(2)企业合法性是一个连续变量,随着CCI阶段的发展其内部合法性有在程度上积累增加,外部合法性有在范围上逐渐扩大的趋势。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解析了企业合法性形成与演化的微观机制,揭示了企业合法性作为一个连续变量的演化特征,对企业通过社区参与来获取合法性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志成 《经营管理者》2012,(21):80-83
危机公关中的传播,就是遵循企业危机管理纲要,在企业、受害者和社会公众等三方面利益协调一致的前提下,为企业制造舆论、恢复声誉形象的过程.可以说,危机公关的成败,很大成分是源于危机公关传播的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17.
企业危机动态管理模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定涛  李蓓 《管理科学》2005,18(3):8-15
企业危机管理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企业和其利益相关者的损失而对企业危机进行预防和处理的过程.系统可以理解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联的各组成要素的总体,它是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统一.现代管理要求系统性,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系统思维、强调全局观和整体观是现代管理的具体方法论之一.结合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企业危机的动态性,强调对企业危机进行动态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危机的动态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来说,各种各样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导致企业产生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危机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因此,通过建立一个系统帮助创业企业监督自身的发展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以预示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本文着眼于建立成长期创业企业监控系统,包括该系统的设计原理、框架和组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来决定各个因素的权重,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企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HACCP是一套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系统,"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的危害的一种体系".该文结合HACCP的原理,论述其在现代企业危机管理六个阶段的实施和应用,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预防控制及解决企业危机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当前施工企业可能面临的主要危机,应用危机管理理论对施工企业危机管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特别指出了施工企业在进行危机管理中要注意的几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