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百越史研究中,似有个定论,即骆越族是古代越族的一支。但是,综观现有的考古学、民族学材料,并参照史书记载,这个结论似与事实有悖。一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先谈谈史载关于“百越”的界域。《汉书·地理志》注引臣赞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是百越族群分布的大致范围。具体的族称,论者认为是越、句吴、闽越、东瓯、南越、西瓯、骆越等。于越是百越族群中最早见于文献者。《竹书纪年》载:周成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40年)“于越来宾”。说明至迟在周成王时,于越族与周王朝已有交往。究其实际存在的时间,或可与殷商同  相似文献   

2.
一、岭南越族诸称关于岭南古代居民的族称,见于史载的,先秦及秦汉之际,有百越、扬越、外越、陆梁、西瓯、骆越、瓯骆等名称;东汉一代,又有乌浒、俚、僚等称谓。此等名称,其各自的含义如何,彼此间又有什么关系,诚为研究岭南地方史、民族史之一课题。 1、百越历史文献中,“百越”一名,颇多歧义。“秦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挽首系颈,委命下吏。”此百越所指,显系岭南越人。罗泌  相似文献   

3.
壮侗诸族顺承西瓯骆越而来,西瓯骆越是百越的重要一支,百越与东夷有密切的联系,这可以从壮傣、布依、黎等民族的自称得到旁证.族称、动植物名称中的古老词汇蕴涵着丰富的语言学内容,通过古籍的钩稽与比较研究,可以解释现今壮侗语族与周边相关语言的亲疏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古代越族是分布在我国东南和南方广大地区的一个大族群,这个大族群在古代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曾被称为“百越”(又称为“百粤”)。族以“百”称,说明种类繁杂,分布颇广,其中有吴越(包括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于越、扬越、滇越等,由于他们有共同的渊源和文化特征,故有一个共同的族称——总称为“越”;又由于他们因山川阻隔和不同的经济、地理、历史等条件,已形成各具特点的人们共同体,故在共同族称前又另加一个区别  相似文献   

5.
<正> 骆越民族的族源及族属问题是百越民族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世纪20年代以来所出土的大量考古资料,为此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与实证。战国以来,在涉及岭南的古籍中,史家多将这一地区泛称为“越”或“百越”地,后世治越史者多相沿承袭,将岭南民族一概视为越人。随着新资料的积累及南方民族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大量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方面的材料证明,骆越虽有“越”称而并非越人,从族源上考察,他们与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濮僚系统民族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我们认  相似文献   

6.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代的少数民族,史称“百越”,指明其中还包括有很多族团。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中国民族史》指出在春秋有于越,战国有杨越,汉有瓯越、闽越、南越、骆越,三国时尚有山越。其分布地区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越南或至安徽、湖南诸省。他把“百越”和华夏、东夷、荆吴并列为汉族四大来源。  相似文献   

7.
掸傣民族共源于百越民族群体中的骆越,其先民在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僚族,很早就分布在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的结合部,并有逐渐向南扩展的趋势,当近现代国家产生以后,原来有族源关系的各部分,开始分属于不同国家,出现了虽有关系但又有区别的掸、佬、泰等族称,这反映了近现代国家观念意识之下新民族群体的诞生,同源异流民族的分化与发展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8.
“越为禹后说”质疑——兼论越族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族(或称百越)是我国南方古代的民族。对于越族的历史,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关于越族的来源问题,历来的一些学者都曾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主张越王勾践为禹苗裔,或越族是夏族的遗民的说法,影响最大,这种观点,我们称之为“越为禹后说”。根据所接触的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论西瓯骆越的地理位置及壮族的形成梁敏壮族的先民源于我国古百越民族集团中的西质、骆越,这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学者的共识,但对西瓯、骆越究竟是百越民族集团中的一支或两支以及西瓯、骆越的地理位置却有些不同的意见。①我们认为西瓯和骆越是百越民族中文化和语言等互相...  相似文献   

10.
论西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资料为依据,论证商周时期的中原人称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使用斧形工具的土著民族为“”,并与“”族发生联系。“’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百越的前身。西瓯、骆越作为百越民族的两个不同支系,也很早就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交住。这就为后来秦统一岭南和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家主要分布在黔南桂北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是我国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的后裔,“百越”族群中“骆越”的后裔。“百越”俗尚鬼,并世代相专,现今水家原始宗教中尚保留有鬼神七八百个之多,被相邻的民族称为“水家的鬼多”。与之相关的招魂巫术亦形式繁多冗杂。 水家招魂巫术,现存尚有40余种,仅为活人招魂就达30来种,与兄弟民族的招魂巫术相比,显得奇特而繁杂。招魂巫术是水  相似文献   

12.
越的族类繁多,自古就有百越之号。本文就百越的族源、分布及其与楚、中原各国的关系作些探讨。一、百越的族源问题百族的族源问题,自古就有禹后、周后之说,以后又有楚后、苗族血统、土著说等多种说法。百越为禹后,起源最早。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骆越族群曾经为中国百越族群的一支,是战国至汉代时期活跃在岭南的大部族。骆越人曾经主要聚居在左右江流域和贵州西南部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所以,我在这里也并不否认骆越族群确实曾经在大明山西南麓聚居过,而且不少地名确实也是骆越地名的遗存(在西瓯骆越故地,经常可见的地名为"那xx"、"陆xx",一般可以认定这些是语言在地名中的沉  相似文献   

14.
刘博 《民族论坛》2005,(2):9-11
糯民——世界水稻农耕文明的开拓者百越是我国古代东南地区民族名称,百越人的最早祖先就是糯民。为什么叫糯民呢?因为这些南方农耕民族的祖先首创的水稻稻种是“Nuo(糯)稻”,以此作为族称,即“糯民”。“农”字实际是古“糯”音的转借字,后在汉文献中又有“傩民、雒民、倭民、瓯民、骆越”等多种称谓。因此,最早的“神农氏”应为“神糯氏”,后来的炎帝即神农氏,是5000年前由南方发展到陕西一带的农耕部族首领,因兴于姜水而姓姜。历史的赞颂全都集中到了这一代神农身上:他教民众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  相似文献   

15.
一布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大约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6——221年),古越人在五岭以南建立了静多大小部落联盟,这些部落联盟被泛称为“百越”。从现在布依族分布的地区来看,布依族很可能是从“百越”中的“骆越”这一支发展起来的。汉以后,岭南地区继“越”之后出现了“僚”人。隋书地理志里有“俚僚贵铜鼓,岭南二十五郡处处有之”的记载。由于布依族分布在岭南地区,直到目前很多村寨之中  相似文献   

16.
湖南的先秦文化及民族,很多专家学者据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论证为“越文化”,属越民族。越民族是我国古代三大民族之一,分布于东南、西南广大地区,支系甚多,有“句吴”、“于越”“杨越”、“闽越”、“南越”、“东瓯”、“西瓯”和“骆越”等等。湖南先秦文化究竟属于越民族的哪一支系呢?笔者就目前的考古资料分析,认为其与百越中的“西瓯”关系较为密切,应属西瓯一系。以下试从两个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骆和黎族,不少学者根据《史记》和《汉书》认为二者有族源关系,说黎族祖源于骆。本文持不同看法,认为《史记》所指的“骆”并不包括海南岛;《汉书·贾捐之传》以“骆越”称海南岛的珠崖之民是误称。骆越是泛称,不是一个族名,骆非黎族先民。兹略陈管见就教于专家。一、骆非珠崖之民骆,作为族称,最早见于《史记·南越尉佗传》。该书有“(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太史公曰:‘瓯、骆相攻,南越动摇’。”此清楚地表明闽越、西瓯、骆,是各在不同地域,各自有王,各自为国三个,是和南越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8.
何平 《世界民族》2004,(5):62-67
现代越族又叫“京族”和“安南族”。操岱依—泰语言的民族称他们为“交人” ,苗族和瑶族称他们为“交趾人”。现代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 ,占越南全国人口的 90 %以上。关于现代越族的起源与形成问题 ,已有许多学者做过论述 ,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说透。例如 ,人们一般都认为 ,现代越族是由古代越人中的一支演变而来的。但是 ,对于古代中国的影响对现代越族形成的作用 ,却还论述得不充分。笔者拟对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国秦、汉时期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南半岛北部地区曾经分布着一些被称为“越”的民族群体。由于这个民族群…  相似文献   

19.
百越族系人名释要李锦芳百越的活动时间大致为春秋至两汉,其支系较多,春秋时有句吴、于越,秦汉时有东巨、闽越、南越、西瓯、骆越、滇越、越裳等。汉代西南夷中的夜郎、且兰、句町(町)、漏卧也是百越支系,①至少其主体属百越。百越语言与华夏语言大相径庭,(吕氏春...  相似文献   

20.
悬棺葬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武夷山脉东西两侧的悬棺葬,以其分布密集、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令学术界刮目。根据福建崇安、江西贵溪悬棺葬的形制,出土文物的品种、造型、质地和同位素测定数据看,它们属于同类葬制中年代最早、历史最悠久这一点在学术界似无疑义,对武夷山山两侧的悬棺族属同属于百越系统的认识也比较一致,可在涉及两省悬棺的具体支属,分歧颇大。目前的看法就有夏代越族祖先无余后裔说,彭祖说,闽越“安家”族说,干越说,于越说,武夷族说乃至苗蛮、畲族说等等。在第一届悬棺葬学术讨论会上,我们曾以《武夷山悬棺葬年代与族属试探》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