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戴维森在塔斯基的对形式语言的真之定义基础之上引入了语言使用者,对自然语言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尽管遭到批判,其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本文介绍了弗雷格和塔斯基的真之理论,着重对戴维森的真之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关于弗雷格的语境分析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雷格意义理论的一个著名论点是:一个句子的指称是其真值,并且句子的指称依赖于语境。弗雷格区分了直接语境和间接语境。在直接语境中,一个句子表达它的直接指称即它的真值,在间接语境中,一个句子表达它的间接指称即它的涵义亦即它的思想。有了直接语境和间接语境的概念,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在许多情况下具有相同真值的句子并不能进行保值替换。笔者认为,弗雷格的语境理论虽然很有价值,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仍有明显的不足。为此笔者提出一个与弗雷格相反的观点,即:句子的指称不是真值,而是它所对应的事件。并以此解决弗雷格所面临的一些疑难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对逻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它仍然面临一些理论困境,其中包括句子的指称问题和谓词的定义域问题。本文旨在解决这两个疑难,为此,首先简要地介绍弗雷格的有关理论和观点。本文指出,弗雷格把句子的真值看作句子的指称是错误的,而应把句子所对应的事件看作句子的指称。本文还主张用弱指称有无原则和弱涵义有无原则分别取代弗雷格的指称和涵义的部分整体原则的相应的部分,而保留其他部分。据此,作者对弗雷格所面临的谓词的定义域疑难给出一种解决  相似文献   

4.
在弗雷格将逻辑概念"真"引入语言的分析后,语言意义的逻辑结构及其呈现的方式和过程便发生了全新的变换;"真"对于语言存在的世界而言集中体现为语言意义的判定标准,并奠基于语言句子与世界中"事实"的关系;在凸显语言句子与事实之关系的弗雷格概念里,"指称"无疑成为了语言哲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文章立足于弗雷格本意的"指称",探究"指称"过程中所实现的语言与世界的存在关系、语言与世界的确立关系,以及句子之真值结果的获取条件;重释弗雷格的语言分析就在于回到弗雷格语言思想自身,并力求确立形式化语言研究在弗雷格那里的"实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句的涵义和意谓问题,是弗雷格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基于现代逻辑和现代哲学的背景,重新审视弗雷格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对于理解和评价弗雷格的思想尤其重要.弗雷格关于从句的涵义和意谓的理论以从句的语法地位为出发点,以从句的逻辑作用为落脚点,围绕等值替代规则展开,试图证明句子的涵义是思想,句子的意谓是真值这一基本的观点.弗雷格的论述涉及到内涵逻辑、预设和隐含理论等现代逻辑和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对后世的哲学和逻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乌卡谢维奇的三值逻辑反对古典逻辑的矛盾律和排中律,引起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古典逻辑的基础是二值原则,即任何句子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乌卡谢维奇把第三值指派给不能确定真假的句子。如何理解第三值是三值逻辑的关键问题。从意义理论的角度看,既不真也不假的句子被赋予第三值是因为它们的真之条件未能得到理解而造成的。对于"明天将有海战"这样的时态句子,运用时态逻辑的语义学,第三值是可以消除的。  相似文献   

7.
塔斯基与弗雷格都断言真这个概念在自然语言中的不可定义性,并且都明确规定求真的论域;前者在形式系统内为真给出了“令人满意”的定义,后者区分出句子的涵义和所指(真值);真之定义构成了戴维森真值条件语义学的理论起点,句子分层则是达米特辨明条件语义学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普遍性”是弗雷格概念文字的初始符号。弗雷格有关“普遍性”的探讨其实是关于全称量词的探讨,他基于“普遍性”符号,从现代逻辑的视角对全称量词进行了说明。在这样的说明下,全称量词是表达思想的普遍性的语言标志,全称量词的涵义是思想的一部分,全称量词的意谓是二阶概念,它通过对个体域的限定,从而对(一阶)概念加以限制。运用概念文字,弗雷格揭示了自然语言中表达普遍性思想的句子的逻辑形式。借助于王路教授提出的句子图式,可以从语言、涵义和意谓三个层面分析弗雷格关于“普遍性”的思想。弗雷格的“普遍性”思想对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戴维森意义理论为一种自然语言意义理论提供了形式表征模式和经验解释模式。在其理论架构中,真之概念在这种形式表征和经验解释模式上始终充当着核心概念的作用;彻底的解释是戴维森意义理论的经验解释模式,它适当地回答了戴维森的真之语义论如何具有解释力的问题;整体论贯穿始终,是造就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意义理论是关于真之概念的理论,是语言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分析语句的意义研究语句的真值.经验主义者将语句意义分为纯逻辑意义和经验意义,并且建立起经验主义意义标准.亨普尔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经验主义意义标准进行研究,并对经验主义意义标准产生怀疑,认为经验主义意义标准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戴维森的真理论虽有变化,甚至不乏矛盾处,但还是有其稳定的内核的,即把"真”、"真理”简化为语句的真;把语句的真与意义结合起来并试图把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结合起来.但将三种理论结合的努力并不成功,这是把真理简化为语句的真并把真与意义捆在-起的逻辑结果.真理论的研究必须走出语言分析哲学的狭小圈子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辨析和厘清英文词“truth”的三重含义入手:语句的真,真的语句,真的理论(语句体系),由此区分了原子论的真理观和整体论的真理观,前者把真理看作一个个真的语句,后者把真理看作一个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还演绎出了三个很平凡的命题:只有一个真概念,但有许多的真理,真理常常表现为一个理论体系。留下一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原子论的真理观和整体论的真理观能否协调?如何协调?  相似文献   

13.
试论弗雷格的指称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雷格认为专名有内涵和外延;涵义决定指称.弗雷格的概念词即为通名.弗雷格第一个将词的指称理论推广到语句上,论证了语句的内涵是其思想,外延是真值.作者认为外延论题也适用于语句.  相似文献   

14.
真理有自己的本体,我们可以探讨真理的本体论问题;真理没有本体论意义,赋予真理以本体论意义将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必须联系认识定义才能合理解决真理的定义,真理不可能是客观真理和具体真理的统一,真理只能被定义为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15.
塔斯基将真理概念定义为:在对象语言O中一闭语句是真的,当且仅当,它被所有的对象序列所满足。该定义的含义是,如果将该闭语句分解成开语句后,其中的自由变元能被某些对象序列所满足,则再将开语句合成为闭语句,其闭语句就被所有序列所满足,于是可断定该语句是真的。塔斯基的语义性真理定义既保留了亚里士多德古老真理定义的直观含义,又避免了在语义封闭的语言中导致悖论。其定义既成为经典逻辑的语义学基础,广泛应用与能用一阶语言所表达的科学领域中的句子集中,同时定义本身也是运用一阶逻辑对概念进行分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意义和真理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语言哲学中一直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构成了语言哲学研究的主线。意义与真理的关系的诸多观点,大致可以划归成两类:一类主张意义与真理的同一,另一类主张它们的分离。在梳理语言哲学中意义与真理之争的两种对立观点的基础上,探讨斯特劳森的意义——真理观。结论认为,斯特劳森虽然没有彻底否认意义的真理论,但他强调意义的主观属性,主张意义使用论,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主张意义和真理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要彻底埋葬“真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 ,不仅应该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 ,而且还应该将它引入真理论 ,这就是“实践真理”的概念。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视角 ,在实践真理与认知真理的联系与区别之中 ,阐发了实践真理的涵义及其辩证特性 ,论述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普遍性与具体性、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不仅真理是发展的,关于真理的哲学理论也是发展的。为推进真理观哲学问题的研究,20世纪以来国际哲学界就真理观问题争论颇多,但如下一些哲学疑难尚未得出明确结论:1.“正确的数学”究竟是什么?2.理论与事实一致性可以作为真理的定义吗?3.语意真理是否具有独立性?本文对此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9.
弗雷格在其残篇《论逻辑的普遍性》中探讨了思想的普遍性问题,他引入了带有单个字母的辅助语言作为研究普遍性思想的桥梁,普遍性思想的结构分析及其真值条件是弗雷格未完成的内容。普遍性思想的构成部分都是不满足的;普遍性思想的真值条件可以通过理解不同层次概念之间的关系而直接把握,一阶量化理论是理解弗雷格残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