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世纪中晚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梁启超以巨椽之笔,鼓吹身体改造对中国救亡的重要,形成了一系列身体政治思想。他认为国土犹如身体,国家和身体一样是自然淘汰的结果,国民身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大。他主张建立一种新的身体样式,即新民,为此,首先,摆脱奴隶身体树立国民身体;其次,摆脱个人身体,树立群体身体。他还主张晚婚、胎教与反缠足,主张身体的生产性。梁启超的身体思想植根于中国古代的"修身养性"和近代的"身体救亡"理论。对梁启超身体思想进行系统论述与认真总结,对当前身体研究和身体开发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身体哲学的研究范式来看,道教的政治思想是典型的身体政治学。道教的身体政治学从"身"与"国"的同构同理出发,主张治身是治国的基础和出发点,提倡"内以治身"、"外以为国",追求以黄帝为统治者榜样的由内及外、内外交辉的最高身体境界。道教这种特有的身体政治学在当今的政治文明建设中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学界发生了"身体转向"的今天,卢梭与杜威两位教育思想家在对儿童身体的认识上颇具前瞻性。二者都重视儿童身体的自由成长与适当锻炼,强调成人对儿童身体的呵护及感官对儿童成长的价值。但是,杜威强调儿童天性,也很重视从社会层面关注儿童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卢梭批判医学对身体有消极影响,杜威的科学思想则并不与医学相抵牾;卢梭从带有文学色彩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看待儿童身体,杜威则批判吸收了卢梭的观点,并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视角观照儿童身体。基于二者之比较,教育应以儿童身体作为各项活动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理论,强调了身心合一,既包含了以往的"美学认识论"又包含了"美学体验论",同时批判了后现代美学中的激进的"身体美学"观,还融合了东方身体哲学中的"中和"观,展示了一种自然健康的"身体美学"观,可以成为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作为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身体美学"引入到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中具有四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扩大了青少年审美教育的范围,从审美认识论扩大到审美经验论,拓展了美育的范围;二是"身体美学"是融合了道德观的"身体美学"理论,提出了自然健康的身体哲学;三是"身体美学"可以应对当代青少年的身体关切,批判商业主义对青少年身体的商业消费;四是"身体美学"对很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形式有美学上的包容和接纳。将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引入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可以帮助我们积极回应和应对青少年在审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相似文献   

5.
身体感觉是思想形成的重要条件,不同的身体感觉产生不同的思想类型,孔子将身体伦理化,老子将身体哲理化。《老子》中出现大量的身体词汇和身体意象,表明老子有强烈的身体意识,这也成为老子的思想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6.
身体的认识论地位——论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身体性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身体性这个维度上,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之间存在着某种思想的会聚.从知觉的身体性出发,通过对"身体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关于身体的辅助意识的核心地位、"通过寓居而认识"等思想的阐发,默会认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知识的身体根源.在关于他人之心的知识和身心关系问题上,波兰尼在强调心灵的身体性的同时,对心灵与其外在表现、心灵与身体作了区分,得出了心灵是其外在表现的意义,心灵是身体的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主张,将中国的富强之路明确定格在国民的素质提高上,将宏大的启蒙明确落实在微观的个人上,体现出历史的进步;其中的"鼓民力"主张,是对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一个反拨;严复把"身体"与启蒙、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通过由国到人、由人及身、由身返国的思考逻辑,将身体纳入救亡强国体系,开启了晚清以后身体政治化、国家化的思想路径。作为一种积极的身体政治,它成为一种新的理念阐发而闪光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并得到同时代及后人的广泛响应,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以后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身体"和"观看"是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两个重要哲学概念,对广告的"身体"叙事和"观看"政治做微观研究,可以发现"身体"不只是感性的躯体,还有更多的社会印记,"观看"也不只是生物性的感觉,更有着复杂的政治旨趣.广告在"身体"的"观看"中丰富着大众文化的内涵,对广告文本的意义解读是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研究的身体社会学视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身体社会学为农村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通过对农村教育场域中"活生生身体"的描述,可以把身体概念化为农村教育和文化关系性质的话语。身体不仅是一个可以窥透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性自我,还是一个能够传达农村教育发展的象征性自我。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理论及其中国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理论是在弗洛伊德、荣格心理学理论及德里达学说影响下,在西方盛行自白派诗歌创作的文学氛围中产生的。中国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是以"身体写作"为重要理论源泉,并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英美自白派诗歌、中国当下社会文化与文学现实及作家个人生命体验、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某些特质亲密融合而产生的,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富有中国气质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身体在席勒审美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身体不仅是其人性分析的基本点,也是其审美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无论是"感性冲动"还是"游戏冲动",都离不开身体的存在.虽然席勒所处的时代对身体的表达不像今天这么直言不讳,其能指和所指尚未成为哲学常用概念和话语,还处于缺席状态或被遮蔽之中,但作为观照的对象和事情本身的呈现,它却始终是"在场"的--作为一个自然的人,身体以感性冲动的方式沉溺于粗俗的爱欲和无节制的占有与享受,这是席勒的审美教育所要扬弃的;但作为一个审美的人,身体不再被其动物性官能所控制,而是在一种自由游戏的冲动中,使人成为一个拥有美好的心灵和健康的体格的完全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中医身体以"天-地-人"相互联系为思想背景,以"气—阴阳—五行"为思维模型,通过阴阳、五行、气使天地人之间相互感应、相互影响;身心一体和形与神俱是中医身体观的基本立场,以"形—气—心"的内外沟通完成中医内外相系,各部相连的整全的人的认识;同时,中医的身体体现为时空的身体,与经天纬地、贯古通今的宇宙之道相和,顺时而行,才能达至生命的最佳状态;中医身体观超越于生理性身体的认识,通过身国互喻,成为身国同构的身体。中医的身体观以自然身体的生命表现为基础,在全息融通的大生命中,展现为身心和、形神和,个人与社会、天地与自我相合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3.
福柯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身体政治思想家。他的身体政治思想包罗万象,对日常生活的疯癫、疾病、性的历史建构,对身体规训、身体统辖、身体治理的政治论述,对权力和话语的身体铭刻,无不显示福柯身体政治思想的深度和幅度。而其思想的基石,是当时最为盛行的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4.
"身体"概念在杜威的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这一概念,就无法对其"经验"概念与"自然"概念、自然与经验的连续性,以及艺术经验的构成方式和最终根源进行彻底而有效的解释。身体不是与心灵对立和分离的封闭实体,而是表现为心理—物理事件的开放性主体。身体渗透着精神的因素,它具有综合功能。身体给环境赋予意义,身体是艺术经验的第一自然,是艺术的根源,也是艺术的原形。身体不但将艺术观念和艺术构思实现出来,而且通过工具介入对自然物的改变,它也在这种改变中改变自身。  相似文献   

15.
尼采作为后现代身体反叛的开端,他把身体从沉重的灵魂中解放出来。承接尼采的思想,福柯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尼采的身体观。尼采使用谱系学方法主要分析了道德的起源问题,福柯运用此方法,以身体为参照,重新梳理了有关人的历史;尼采把权力界定为身体的内部支配力,而福柯则忽视了这种源自身体本身的能量,更多关注外部权力对身体的影响;与福柯一系列"反常"的身体体验不同,尼采的身体则缺乏实际行动,更多"形而上学"意味。  相似文献   

16.
美女作家的"身体写作"是20世纪末以来中国知识界广为关注的一个文学和文化现象,由此引发的争论沸沸扬扬.与王安忆、铁凝和林白、陈染等两代女作家的"身体写作"相比,因文化语境及个体经验的局限,美女作家误读了身体存在的真相,滥用了身体权利意识,从而使她们的身体探索走入了迷途.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男权文化的规制下,影视文化中充满了对女性身体的呈现.从当代西方的"身体写作"理论到人文思想领域的"身体转向"思潮,再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学界的"身体叙事"热潮,可以提供该问题一个有益的参照系.必须随时警醒对个体肉身的欲望性、物化关注所造成的使影视文化走向片面、狭窄的欲望呈现的趋势,只有两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和彼此尊重,相互之间和谐共生,才有可能使两性的关系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从身体的维度审视中西美学思想发展史,按照身体和身体思想的发展变化、灵与肉的相互关系,根据灵内涵——神,西方的上帝、理性,中国的伦理实践理性、佛家的空寂之理、道家的大道,可以将中西身体和身体美学思想大致分为神肉崇拜、灵肉和谐、灵肉相分、肉的凸显几个阶段。由此对中西身体美学思想进行划界,分析出中西身体美学特质及其发展趋势——回归世俗生活现象世界的身体。  相似文献   

19.
孔子《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但"身"也是其重要思想之一。孔子的身体观包括在三个方面:以血亲为基础的家庭村社文化,以仁爱为基础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以修身为基础的家国天下思想。孔子的身体观强调的是社会伦理道德价值,对当代物欲横飞的消费时代起着警醒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红岩》的“身体”革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是解读《红岩》革命意识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从身体的命名、身体的出场仪表、身体的感知系统等身体的构成属性凸显了敌、我两种不同的"身体阵营"。革命身体的受虐被演绎成了庄严的凯旋仪式与洗礼典礼。在"红色狂欢"的受难姿态中,"身体"的痛感为一种信仰道义充斥的革命浪漫激情所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