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1年的“安然丑闻”到2007年的金融危机,美国信用评级行业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一直广受诟病.许多学者指出,竞争不足是导致信用评级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原因,监管者应在评级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打破行业垄断、提高行业效率.然而,也有部分学者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声誉机制”可以替代竞争机制,对评级机构的违规行为施加有效的约束,而增强竞争将是弊大于利.为了打破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自由竞争悖论,监管者应对新加入的评级机构进行扶持,进一步提高评级行为的透明度,并增强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信评估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信评估行业属于信用经济时代不可缺少的一个中介机构,随着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达,对资信评估行业的需求,即信用评级的需求将大大增加。政府的大力扶持、信用体系的建设和行业评级业务的多元化将使此行业成为金融和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剖析该行业目前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试图找到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宪法第一修正案为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使其免于承担专家责任。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宪法第一修正案对信用评级机构的保护。信用评级机构能否适用实际恶意标准、评级能否作为商业言论获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都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作为改变评级行业现状的重要举措,《多德弗兰克法案》取消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豁免,并降低了反欺诈责任的起诉标准,旨在鼓励投资人通过起诉参与到评级监管当中,然而收效甚微。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较晚,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制度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约束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机制,也是诚信得以存在的前提。本文分析了社会信用体系中的约束机制,提出除了法律机制和声誉机制,还应该包括信息约束机制。文章还剖析了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信息特性,提出了信息约束机制的结构和建设的载体形式。  相似文献   

5.
公共信用等级分析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债券信用评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首先研究了信用评级的用途及其重要性,介绍了信用评级的类型和国外信用评级的步骤。通过对信用评级的分析研究了信用评级中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在信用评级中通用的两种方法即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在信用评级中的研究现状,最近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人工智能方法在信用评级中有更优异的表现。通过对信用评级方法的分析,得出了国外目前信用评级发展中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在金融危机传导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反思,本文以信用评级加速器效应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对金融危机时期信用评级下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关于评级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评级的影响因素、信息价值等问题的研究成果,指出金融危机会通过恶化金融体系稳定性、经济增长前景和财政稳定性而推动信用评级下调,并且,信用评级下调会通过负向信息效应、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和阈值效应恶化金融危机传导,评级加速器效应的存在加快了危机传导速度、扩大了危机传导广度、增加了危机传导深度.最后,探讨评级加速器效应得以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并在弥补资金缺口、危机救助及时性、避免错误信号传递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6年债券市场的集中违约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权益,债权人开始对信用评级功能与独立性产生了严重质疑.以经营杠杆为视角,利用2008—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上市公司发债数据,研究成本粘性对发行主体信用评级的影响,以此检验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成本粘性越大,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即成本粘性风险效应会被评级机构所关注.进一步分析发现,成本粘性降低信用评级的作用在风险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另外,成本粘性的风险也会被投资者所关注,即成本粘性通过信用评级影响债券信用利差.文章也进一步证实了成本粘性主要通过增大企业资产波动率与会计信息风险来降低信用评级,研究结论对债券市场的监管者、上市公司与债权人有着一定的借鉴与启示.监管部门、信用评级机构与债权人应积极对企业成本粘性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保护债权人利益;上市公司应该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机制,减少管理层基于自利行为的成本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基于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的信用评级轮流机制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对《欧盟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规》最新立法草案中的"信用评级轮流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在此机制下,后进机构可以有效约束先行机构的行为。根据博弈模型均衡解,分析了影响评级真实有效性的因素,并给出了最优的政策选择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断完善,信用担保机构实力、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促进中小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信用担保发展事关中小企业发展。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性缺陷,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风险联动机制,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等,严重制约了其发展,不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国应通过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加强行业监管,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规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评级制度等手段,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信用担保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后危机时代看信用评级公正性的偏离与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当下世界范围内信用评级机构对于公正性的严重偏离.针对此种现状,运用历史分析、实证分析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信用评级公正性的意义与价值、信用评级偏离公正性的诸种表现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论证,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要对信用评级偏离公正性的行为加以纠正,应当在国内构建有关信用评级的法律制度,并积极参与信用评级的国际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后,不断出现高评级债券违约事件。为此,监管部门积极发展多种评级,以期提高债券评级质量。通过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研究了不同付费模式信用评级如何综合发挥校验作用。基于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不同付费模式评级发挥校验作用的机制在于投资者的反应:当投资者付费和发行人付费两种模式评级差值增大,投资者不以单一评级结果进行债券定价,而是根据评级差值调整债券价格。基于2011—2020年企业债评级数据的经验证据显示,随着评级差值增大,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会降低后续评级,且评级差值对单一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负向关系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提供的偏正面的私有信息会降低债券信用利差,而以中债资信为代表的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提供的私有信息则不会显著影响债券信用利差,均体现出单一评级模式在定价方面的弊端。因此,监管部门应继续鼓励发展投资者付费评级模式,并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内部评级,以充分发挥多种评级模式的交叉校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票据市场发展的本源问题是信用问题,即信用观念存在误区、信用制度约束软化、缺乏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缺乏权威信用评估机构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在此基础上从市场环境的构建和信用管理制度的创新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即构建法治和信用环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完善商业信用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债券信用评级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经济基本面如何影响债券信用评级及其信息价值。实证证据表明债券信用评级水平具有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期,信用评级机构高估信用评级的可能性更大。进一步地,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价值,即信用评级对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影响力,均具有逆周期性。综合这两个层次的分析说明,债券评级水平的顺周期性部分地是由评级信息价值的逆周期性所驱动的。实证结论对于信用评级机构的周期性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有助于监管部门在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措施来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商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数量庞大且活跃的商业主体,其经营和发展长期以来因融资难问题而深受困扰,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而信用评级机构则作为交易第三方通过信用信息评估以促进企业间交易和防范化解商业风险。但信用评级机构存在信息透明度低、信息披露不足,由此引发道德风险致使其公信力下降的问题。此外,信用评级机构的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因此有必要健全中小企信用评级制度,包括增加机构信息透明度、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罚、完善信用评级监管立法等,来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商务信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银行间市场由于银行主体之间通过信用借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信用关系网。当银行间市场受到宏观经济或突发性事件影响时,银行主体的信用评级可能会产生移动,即单个银行的信用评级可能升高或降低,甚至信用破产,进而引发信用风险在银行间市场的扩散和传染。因此,有必要对基于银行主体信用评级变动所产生的风险传染的路径和强度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构建了用于分析银行间市场中信用评级变化的带自激过程的强度模型,并根据稀疏相关性理论,给出了具有评级变化相关性的两个银行的联合信用安全概率。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经济结构调整和货币政策的转向使中小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始终得不到切实解决,其根本原因是,诚信缺失、信用度不足、信用评级较低。因此,通过信用担保,外部评级,征信系统,法律体系等途径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将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投资剪讯     
标普下调西班牙11家银行信用评级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下调了11家西班牙银行的信用评级,并将另外3家的评级展望下调为负面。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萨瓦德尔银行和西维卡银行,信用级别均被降至BB+级,属于“垃圾级”。此前,标普还将西班牙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两级,由此前的AT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并指出西班牙...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特点,继而指出了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提出了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评级机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块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不强是最主要的问题,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行政力量、信用评级市场受控于美资以及发行人付费的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针对上述原因,在构建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框架时,建议中央政府以上海为试点,整合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改变监管模式、遏制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同时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信用数据库,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自身竞争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规制与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信用评级机构的自然垄断性、外部性、经营模式和准监管者地位四个方面入手,运用规制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规制与监管的必要性.依据理论分析结果,结合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提出相关的规制与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