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言三段论的表述及其标准模式直言三段论的推理可表述为前提合取蕴涵结论式,也可以表述为二重蕴涵式,即:(M—P∧S—M)→S—P,或M—P→(S—M→S—P)前者的含义是;如果有大前提,并且有小前提.那么有结论.后者的含义是:如果有大前提,那么,如果有小前提,那么有结论.这两种表述式的含义完全一样.因此,二重蕴涵式与前提合取蕴涵式是等值的.三段论式的二重蕴涵化的理论根据是命题演算中的“蕴涵词引入规则”,此规则是说,如果从一系列命题A和一命题B能推出另一命题C,那么,从一系列命题A就可以推出以命题B为前件,命题C为后件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B→C.即:如果A∧B→C,那么A→(B→C).事实上,(A∧B→C)←→[A→(B→C)]是重言式.本文所述的三段论模式变形推理.将采用二重蕴涵式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2.
语法完全性仅与一个形式系统的语法构造相关,经典命题逻辑的有代入规则的系统是语法完全的,无代入规则的系统不是语法完全的。将全称概括规则作为初始规则的系统是否限制对该规则的使用可导致系统相对于通常的语义解释是否具有强可靠性。对必然化规则和模态逻辑系统来说有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推理规则是用来分析推理正误的。正确而完善的某种推理规则应该能够分析某种推理的任何一种推理形式是否有效。而目前流行的选言推理规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比如:(P∨q)∧p→q、(p∨q∨)∧p→q∧r等都是无效的选言推理形式,但运用流行的选言推理的规则却不能得到很好的说明。所以,目前流行的选言推理规则是不完善的,应该修正或做出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分析全称归纳的产生与发展情况 ,剖析了全称归纳与全称概括的特点、逻辑功能及作用。阐述全称归纳与全称概括所属的不同类型传统归纳逻辑与现代谓词逻辑。从理论和实际运用方面分析它们的某种一致性及逻辑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给出一个一阶逻辑形式系统K';证明了K'的限制概括规则和K'演绎定理;证明K'与文献[1]中的一阶逻辑形式系统K是等价的;通过比较K'和K,说明K'的有关元定理强于K的相应的元定理,同时说明概括规则对一阶逻辑形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角度研究空间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以GIS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为主要应用,从单一数据层中的空间概念层次关系研究空间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利用该算法对龙海市土地利用进行空间拓扑关系挖掘,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空间关联规则,例如is_a园地∧adjacent_to交通用地→有居民区,以及is_a水域∧adjacent_to耕地^intersects交通用地→有居民区。  相似文献   

7.
目前采用的路口通行规则是,亮绿灯时处于对向的两条车道上的车辆可以同时通行,由于一条车道的直行车辆和另一条车道的左转车辆存在着冲突,交通效率被降低。在上海的一些交通要道已经实施了一种新的交通规则,即每条车道独立轮换通行,本文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新老两种路口通行规则的效用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车速提高到一定值后,新的规则要优于老的规则。  相似文献   

8.
从假言命题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两种逻辑真值分析入手,结合实例,解析逻辑问题中所蕴含的思维规则,总结在逻辑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训练和引导学生遵循逻辑规则,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学视野里,市场风险是在市场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现代变迁中被问题化的。这个变迁过程是市场的两个基本含义“规则”与“场所”从统一到分离的过程,市场“规则”与“场所”的分离使得市场风险成为现代市场制度的内在因素。中国农民所处市场的“规则”与“场所”的分离是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农村改革中逐渐实现的;从那时起,中国农民开始承受现代市场带来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在自然语言中都是全称命题。如何把二者区别开来呢?这就是古德曼所说的“新归纳之谜”。古德曼和亨佩尔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的区别,即:1.前者可以支持反事实条件句而后者却不能;2.前者能够得到归纳证据的支持而后者却不能。该文将揭示科学定律、偶适概括和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结构,并对枚举归纳法的推理规则给以精确的表述,从而对新归纳之谜给出进一步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一、两个公约产生的背景 1、《海牙规则》的订立 《海牙规则》全称为《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这个公约于1924年在海牙签订,所以又称《海牙规则》。概括起来说,《海牙规则》是国际海运事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本世纪2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斗争的结果,也是国际法律统一运动的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2.
津市话名词形式XX儿由单音节重叠后儿化构成,XX儿的所指与X有关。XX儿主要有三种类型:NN儿、AA儿、VV儿,具体表义规则依X性质的不同可以概括为:①NN儿=“N”,②NN儿=“N状物体”,③AA儿=“A状物体”,④AA儿=“A的”,⑤VV儿=“V的”。这些规则之间有联系,从①到②是隐喻,③到④、④到⑤是类推,③到④是重新分析。经过语法化,XX儿从各种表义规则中抽象出纯粹的名词形式。  相似文献   

13.
判断合同是否成立,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则对合同订立过程中的表意行为进行认定和解释。我国《合同法》有四个条文提到“合同书”,其中第32条、第35条、第37条的规定可被视为一个规范整体,即“合同书规则”。合同是否成立与合同何时成立是同一个判断。因此,合同书规则是一项合同成立的判断规则。合同书规则主要是一项“裁判规范”,目的在于指引法官解释谈判过程中的表意行为并最终判定合同是否成立。合同书规则有其独立的适用范围与成立要件。法官应根据谈判方明示的意思和法律的规定来认定是否属于合同书规则的适用范围,也可以综合考量合同谈判方式、金额、期限、专业性、行业惯例等因素而推定适用合同书规则。《合同法》明确了合同书规则适用范围内一般情形下的签章要求与例外情形下基于履行事实的成立条件。合同书规则是一项完整的合同成立裁判规则,既不需要要约承诺规则充当解释性依据,也不需要它作为漏洞填补的工具,本身即足以解决适用范围内的合同成立争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逻辑和标准量化逻辑在分析自然语言命题时,只使用全称和存在两种量词,把自然语言中的非全称的量化命题都当作存在命题来处理,然而在自然语言中除了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外,还有复量词、百分比量词等。自然语言中许多根据复量词和百分比量词的逻辑意义而进行的直观上正确的推理在传统逻辑和标准量化逻辑中都是无效的。显然,复量词和百分比量词不能当作存在量词来处理,它们有着不同的逻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动词逻辑配价的角度讨论了动词及其逻辑论元的缺省现象以及它们的求解问题,提出了6条求解规则:VR1-4和AR1-2.这有助于解决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说“蕴涵”     
英国语义学家杰费里·N·利奇在《语义学》一书中讨论了蕴涵的一般规则。实际上,这一蕴涵的一般规则,并不能概括语言中的各种蕴涵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分析X、Y两个陈述语句的内部结构及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重新归纳X蕴涵Y的一般规则,并具体分析若干实例,考察这一蕴涵规则的实际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数学问题的探讨求解是一个不断地把原问题向着简单的、熟悉的,或者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转化的过程。G·波利亚指出:“当原问题看来不可解时,人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会迂回绕过不能直接克服的障碍,就在于能想出某个适当的辅助问题”。这里所说的辅助问题,也就是求解原问题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或者是从问题的结构上考虑,作为启发和引导,可以是原问题的一个简单的、特殊的情形;或者是从问题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上考虑,可以是建立在另一个系统上的等价问题;或者是从问题的背景或需求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构思设计辅助问题。我们设计辅助问题作为媒介,目的无非是将原问题化为另一个更容易解决的问题,其一般模式是:问题A→辅助问题B→解决B→解决A。在这些环节中,辅助问题B的构思、设计和应用无疑是问题A解决的关键。那么,如何去设计一个辅助问题?又如何充分地利用辅助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分析法学的代表,H.L.A.哈特教授在1961年出版了《法律的概念》一书。在这本传世之作中,他从批判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论开始,代之以法律规则论,并提出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相结合的理论。法律规则理论具有全新的价值,对后来的分析法学家有重大影响。然而哈特的理论中也有一些解不开的情节,比如作为他的法哲学起点的规则本身应当如何理解,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具体应该如何结合,承认规则的效力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9.
置辩现代化理论预设的传统文化观念与显式规则认可度之间的张力,并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探究二者之间潜在的正向关联。本文指出,持有传统文化观念的个体在个人社会交往过程中更加容易形成“内外有别”的强差序模式,更加倾向于区分“一般人际交往规则”和“自己人交往规则”,进而体现出较强的显式规则认可度。此外,隐式规则和显式规则在满足个体对确定性的需求方面存在功能上的互补关系。因此,传统文化观念可以通过提升对诸如风俗习惯等隐式规则的认可度来间接提高显式规则认可度。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与认知模式调查数据,上述理论论辩得到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现代逻辑理论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性质,对国内流行的若干演绎推理定义的说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比较全面而确切地概括演绎推理的逻辑本质的定义:(一)演绎推理就是结论的断定范围不超出前提断定范围的推理;(二)从前提A演绎出结论B,当且仅当,如果断定A并且断定A=B,则断定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